张海洋听着老板的讲述,心中默算,还有两个多月就步入 1944 年,满打满算,小鬼子蹦跶的日子,也就剩两年多了,覆灭与投降是迟早的事。
不过当下,当务之急是完成狙杀任务。
他接过老板递来的情报,目光如炬,逐字逐句仔细分析,脑海中不断推演,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
在得到老板,对关键细节的肯定答复后,一个成熟的计划,已然在他心中成型。
趁着夜色深沉,宛如一块天然的黑色幕布掩护,张海洋三人 ,沿着县城内一条鲜为人知,蜿蜒曲折的小道,悄然出城,顺利与潜伏在森林里的小分队,其他队员会合。
张海洋见队员们,个个精神抖擞、蓄势待发,便立刻召集众人,将精心策划的任务一一下达。
为确保这次狙杀任务,万无一失,狠狠打击一下 ,小鬼子的嚣张气焰。
张海洋将小分队,精心编排成,三个狙击小组。
每个小组分工明确,一组负责远距离,精准锁定目标。
一旦村上平南现身,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出致命一击。
一组负责周边区域警戒,密切关注鬼子的护卫动向,随时准备火力支援,为狙击小组队员,创造良好的射击环境。
还有一组作为机动力量,应对突发状况,无论是遭遇鬼子的增援部队,还是出现意外变数,他们都能迅速补上漏洞,保证整个行动,有条不紊地推进。
张海洋目光坚定地 ,扫视着队员们,低沉有力地说道:“此次行动,关乎重大,咱们务必让小鬼子司令官,村上平南有来无回,让他为侵略行径付出惨痛代价!”
队员们齐声应和,士气高涨,只等后天那一刻,给予鬼子最高指挥官,致命一击。
晨光熹微,转眼间,一天的等待时光悄然流逝。
肩负重任的张海洋 ,深知此次任务容不得半点差池,为确保万无一失,他再次孤身,潜入那看似普通 ,却暗藏玄机的杂货铺。
店内,张海洋与老板四目相对,目光中满是凝重与期待,二人压低声音,就鬼子司令官明日的行程安排,及具体时间节点,进行了最后一次 ,细致入微的核对。
老板微微点头,给出肯定答复的那一刻,张海洋一直紧绷的心弦,才稍稍放松下来。
他不动声色地 ,离开杂货铺,脚步匆匆,如幽灵般穿梭于街巷,顺利回到县城外,那静谧幽深的山林之中。
山林里,小分队的队员们 ,早已翘首以盼。
张海洋不敢有丝毫懈怠,立即召集众人,将任务详情,关键节点 ,以及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事无巨细地又梳理,安排了一遍。
并且进一步细化到 ,每个人的职责 ,与具体的行动步骤。
一切交代妥当后,他大手一挥,下令让队员们 ,原地休整,养精蓄锐,为即将到来的生死较量 ,储备充足的体力。
终于,到了鬼子司令官,预定出城的时刻。
小鬼子那边,也如临大敌,迅速展开了严密的搜索 ,与排查行动,对进出县城的人员逐一甄别,试图揪出 ,任何可疑的蛛丝马迹。
可说来也怪,或许是长久以来的风平浪静 ,麻痹了他们的神经。
负责县城警戒任务的鬼子们,看似在城门处 ,忙忙碌碌,实则只是走马观花、敷衍了事。
草草检查一番后,便在县城门口 ,摆出五步一岗、十步一哨的架势,做做样子,佯装完成了所谓的“警戒保卫”工作。
殊不知,在那城外的山林中,一双双锐利的眼睛 ,正透过枝叶的缝隙,紧紧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已然箭在弦上。
在这剑拔弩张的局势之下,那些仿若后娘养的伪军,被毫不留情地驱遣至,县城最外围的道路上,仅仅充当个充数的角色。
毕竟,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伪军实在是难以指望。
小鬼子打心眼里,就没把伪军当作自己人,只是将他们视为随时可弃的棋子。
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险象环生之事,伪军首当其冲,被摆在最前面,当炮灰暂且抵挡一阵。
时间仿若白驹过隙,转瞬就到了中午时分。
县城外围的道路上,扬起滚滚尘土,一支规模不小,约摸一个大队的鬼子部队,浩浩荡荡而来。
从那青涩稚嫩的面容,和稍显生疏的行进姿态 ,便能瞧出,他们大多是刚从,本土征召而来的新兵。
此时,隐匿在暗处的张海洋,早已指挥杀旗小分队的队员们,各就各位。
每个人都屏气敛息,目光如炬,只等那小鬼子的司令官,村上平男现身。
张海洋深知战机稍纵即逝,他身形矫健,动作敏捷,又悄无声息地,往前潜行一段距离。
直至寻得一处视野绝佳,隐蔽性极强的点位。
随即,他面向身边左右两侧 ,犹如铁塔般健壮的大壮 ,和身手不凡的二牛,迅速且精准地 ,打出几个战术手势。
三人配合默契,心领神会,不多时便顺利抵达,最佳的狙击位置,静静蛰伏。
仿若与周边的草木,融为一体,枪口却稳稳地瞄准着鬼子必经之路,蓄势待发。
张海洋猫着腰,蹲伏在绝佳的狙击点位,周围的杂草像是天然的屏障,将他的身形遮去大半。
他的动作沉稳且熟练,抬手轻轻拾起几缕细长的杂草,小心翼翼地缠绕在,狙击枪的瞄准镜上,一圈又一圈,动作轻柔 ,却又透着十足的谨慎。
他深知,哪怕是一丝细微的反光,都极有可能在这如履薄冰的战场上,暴露自己的位置,从而牵一发而动全身,让精心筹备的行动,毁于一旦。
一切准备就绪,张海洋将右眼,缓缓凑近瞄准镜,透过那狭小 却又精准聚焦的镜片望去。
小鬼子的队伍 ,逐渐清晰地映入眼帘。
果不其然,队伍中一大部分都是些稚气未脱的年轻鬼子兵,他们脸庞尚显青涩,眼眸中却透着,与年龄不符的冷冽。
这些年轻的面庞上,清一色地挂着那种无视生死,高傲冷血的神情,仿佛战争于他们而言,只是一场彰显所谓“武士道精神”的游戏。
显而易见,此时的小鬼子已然穷兵黩武,国内兵力枯竭,竟连尚未成年的娃娃兵,都送到了这异国他乡的战场上,妄图用这些年轻稚嫩的生命,填补战争的无底洞。
目睹此景,张海洋的内心,却如同一潭深不见底的湖水,波澜不惊。
他紧了紧,握住扳机的手指,目光愈发坚毅。
虽说眼前的敌人,是些学生兵模样,但他心里清楚得很,在这血雨腥风的战场上,一旦心慈手软,倒下的就可能,是自己和身边的战友,以及无数无辜的百姓。
敌人就是敌人,不会因为年龄小,就会改变本质。
他不会有半分犹豫,只等那最佳的时机,给予敌人致命一击,为这片饱受战火蹂躏的土地,讨回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