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政敌反扑:危机四伏(1 / 1)

血影组织、父母的秘密、李瑶与慕容国的勾结......所有的线索正在慢慢交织成一张巨网,而她,则站在了这张网的中心。

黎明时分,燕如烟正在药房整理草药,却见一名小太监慌慌张张地闯入:\"燕大人,不好了!陛下召开早朝,李玄璋和一众大臣联名上奏,弹劾您和新政!\"

\"什么?\"燕如烟手中的药碗差点跌落,迅速稳住心神,\"详细说来。\"

小太监喘着气道:\"李玄璋联合数十名大臣,指责您治疗疫病的方法有违天道,导致阴阳失衡,招致邻国觊觎。还说新政破坏祖制,恐会引来天谴!陛下龙颜大怒,召您立刻入宫对质!\"

燕如烟眸光一凛,果然风暴来得比预想的还要快。她迅速整理衣冠,抚了抚手腕上的翠绿玉镯——那是父母留给她的唯一遗物,也是她在危机时刻的精神支柱。

\"我这就去。\"

春风乍暖,却难掩朝堂肃杀之气。燕如烟刚踏入金銮殿,便感受到无数双或鄙夷或幸灾乐祸的目光。百官分立两侧,而她作为被弹劾的对象,则孤零零地站在殿中央,面对龙椅上神情阴沉的皇帝。

\"李爱卿,你的奏折朕已览阅,现在当着燕卿的面,再说一遍吧。\"皇帝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李玄璋缓步走出,一派儒雅模样,手持折扇,朗声道:\"陛下,臣等并非有意针对燕大人。只是关乎国本大事,不得不言。\"他顿了顿,声音提高了几分,\"自燕大人推行新政以来,朝中上下诸多变革,表面看来似有成效,实则暗藏祸患!\"

燕如烟运转心灵之力,悄然感知着李玄璋的内心。只见那表面的忧国忧民下,藏着的是对她的刻骨仇恨与权力的疯狂渴望。

\"请李大人明示,新政究竟有何祸患?\"燕如烟不卑不亢地问道。

李玄璋冷笑一声,扇子一挥:\"燕大人医治疫病时所用的方法,乃前所未闻之术,有违天道!古人云:'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燕大人强行驱逐疫气,已是逆天而行,扰乱阴阳平衡!\"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悲壮:\"疫病虽退,却引来更大祸患——慕容国使者频繁进出我朝,表面祝贺,实则窥伺我国虚实。这岂非燕大人一手造成的恶果?\"

殿内哗然,群臣交头接耳,脸上或惊恐或怒火。燕如烟心头一沉,李玄璋此言颇有煽动性,竟将慕容国的觊觎之心归咎于她!

\"荒谬!\"一声怒喝划破殿堂,张清风迈步而出,\"李大人此言未免太过牵强。燕大人医治疫病,救万民于水火,功不可没!慕容国若有歹心,乃其野心所致,与燕大人何干?\"

李玄璋不慌不忙,笑容玩味:\"张将军此言差矣。燕大人推行新政,废除旧制,已是动摇国本。如今朝中下层官员纷纷效仿,导致上下失序,军心浮动。这不正是给了敌国可乘之机?\"

燕如烟暗自凝神,注意到苏婉立于殿侧,正面带微笑地看着这一切。她向左右轻声耳语,数名朝臣微微点头,随即站了出来。

\"臣附议李大人所言!\"一名老臣颤声道,\"自古以来,变法者皆不得善终。燕大人虽有医术,却对朝政一窍不通,强行推行新政,恐怕会重蹈商鞅、吴起之覆辙啊!\"

\"臣也附议!\"又一朝臣出列,\"新政实施以来,民间怨声载道,许多世家大族利益受损,朝堂矛盾激化。若不及时刹车,恐怕国将不国!\"

殿内群情激愤,越来越多的官员加入指责的行列。燕如烟眉头紧蹙,她原以为李玄璋会单独发难,没想到此人竟已做了如此充分准备,联合众臣一同施压。

更让她心惊的是,她发现苏婉正悄然向门生派去耳语,那些原本犹豫不决的官员竟一个个加入指责的阵营。联想到前日苏婉对她的试探,燕如烟心中一凛——李玄璋与苏婉竟已暗中结盟!

\"陛下!\"眼见皇帝眉头紧锁,张清风急切地上前一步,\"这些指控全是无稽之谈!燕大人救黎民于水火,功不可没。这些人不过是嫉妒燕大人的威名,害怕自己的私利受损罢了!\"

\"放肆!\"李玄璋厉声喝道,\"张将军此言已是诋毁朝臣,意图挑拨君臣关系!难道你也被燕大人蛊惑了不成?\"

\"你——\"张清风怒火中烧,拳头紧握,额头青筋暴起。

\"够了!\"皇帝终于开口,声音沉重,\"张卿稍安勿躁。\"他转向燕如烟,\"燕卿,对这些指控,你有何辩解?\"

殿内瞬间寂静,所有目光都聚焦在燕如烟身上。她深吸一口气,缓缓抬起头,眼神坚定而清澈:\"陛下,臣认为这些指控全属无稽之谈。\"

\"哼,狡辩!\"一名官员冷笑道。

燕如烟不为所动,继续道:\"臣所推行的新政,皆是为了救治百姓,纾解民困。疫病之中,若按旧法处置,不知要牺牲多少无辜生命。至于所谓的'逆天而行',难道眼睁睁看着百姓死亡才是顺应天道?\"

她的声音虽不高,却字字铿锵,直击人心:\"至于慕容国的窥伺,恰恰证明我朝实力已引起他国警惕。新政带来的是国力提升,而非衰败!\"

李玄璋面色一沉,没想到燕如烟如此沉着应对。他冷笑道:\"燕大人巧舌如簧,却难掩新政的危害。你那些治病方法处处违背祖制,引来天怒人怨。陛下,请明察秋毫!\"

燕如烟正欲反驳,忽觉一股奇异的能量在殿中流动。她暗运心灵之力,只见李玄璋眼中闪过一丝诡异的光芒,周围数名大臣神色竟在瞬间变得更加激动,仿佛被某种力量操控。

\"这是......\"燕如烟心头一震,难道李玄璋也掌握了某种心灵能力?

\"陛下!\"又一名官员跪地高呼,\"微臣斗胆直言,燕大人此番作为,实与叛国无异!她以医术为名,行蛊惑人心之实,恐怕心怀不轨啊!\"

\"大胆!\"张清风终于忍无可忍,拔剑而起,\"你竟敢污蔑忠良?燕大人若非忠心为国,何必冒险深入疫区?何必夜以继日研制解药?你们这些人只会躲在家中,眼看百姓死去,还有脸面在此诋毁功臣!\"

\"张将军!\"皇帝厉声喝止,\"朝堂之上,岂容刀兵相向?还不速速归位!\"

张清风咬牙收剑,面色铁青。燕如烟心知不妙,张清风此举虽是出于义愤,却正中李玄璋下怀,更坐实了她\"蛊惑人心\"的罪名。

李玄璋见状,嘴角浮现一丝得意的笑意:\"陛下明鉴,张将军此举已然失态,足见燕大人对他影响之深。臣斗胆请问,若让这样一个能够操控人心的医官继续掌权,朝堂还有何安宁可言?\"

群臣再次哗然,许多原本中立的官员也露出惊疑不定的神色。燕如烟知道,若任由局势发展,她必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陛下!\"她高声道,\"臣有一言,请陛下明察。\"

皇帝示意她继续。

燕如烟深吸一口气,运转心灵之力,仔细感知着李玄璋和苏婉的内心波动:\"臣怀疑,今日之事并非偶然,而是有人精心策划的阴谋!\"

李玄璋面色一变,厉声道:\"燕大人,莫要血口喷人!\"

\"我并非空口无凭。\"燕如烟目光如炬,\"就在三日前的宫宴上,臣亲眼所见,李玄璋大人与苏婉娘娘秘密交谈,还有慕容国使者慕容远在场。他们密谋要在今日朝堂上联手打击臣,以此转移朝廷对慕容国意图的注意力!\"

这一番话如同投下一枚重磅炸弹,殿内一片哗然。苏婉面色煞白,李玄璋更是怒不可遏:\"燕如烟!你竟敢污蔑皇后和朝廷重臣?这是欺君之罪!\"

\"证据何在?\"皇帝沉声问道,目光锐利地扫过殿内众人。

燕如烟心知此刻她必须抓住时机,否则将万劫不复:\"陛下,臣请求立即派人搜查李玄璋府邸及苏婉娘娘寝宫。他们与慕容国密谋已久,必有书信往来的证据!\"

\"放肆!\"苏婉终于忍不住站了出来,面色铁青,\"你一个小小御医,也敢要求搜查皇后寝宫?是何居心?\"

李玄璋也冷笑道:\"燕大人如此信口雌黄,已是大不敬之罪。陛下,臣请将燕如烟即刻收押,以正朝纲!\"

殿内群情激奋,支持李玄璋的官员纷纷跪地请命,要求严惩燕如烟。一时间,局势急转直下,燕如烟陷入四面楚歌之境。

张清风欲言又止,却知道此刻再发言只会火上浇油。他焦急地看向燕如烟,却见她神色异常冷静,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皇帝沉默良久,终于开口:\"事关重大,需详加调查。燕卿,你可有确切证据证明李爱卿与皇后勾结外敌?\"

燕如烟心知此刻已是进退两难。若承认无证据,则前功尽弃;若强行指证,没有实据,则更加被动。

就在此时,她腕上的翠绿玉镯突然微微发热,一道灵感闪过脑海。她暗自催动心灵之力,注视着李玄璋:\"陛下,臣虽无实物证据,但可一试李大人内心。\"

\"哦?\"皇帝来了兴趣,\"如何一试?\"

燕如烟镇定自若地说道:\"臣请李大人当殿发誓,若他未与慕容国有任何勾结,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此言一出,李玄璋面色大变:\"荒谬!朝堂之上,岂可玩这等江湖把戏?\"

燕如烟不慌不忙,继续道:\"若李大人问心无愧,发个誓有何妨?除非,他心中有鬼!\"

她暗中运转心灵之力,死死锁定李玄璋的心神。只见这位权臣表面冷静,内心却已掀起惊涛骇浪,恐惧与怨恨交织,显然心中确有隐情!

皇帝目光如炬,缓缓道:\"李爱卿,燕卿此言有理。若你问心无愧,何不当殿发誓?\"

李玄璋额头渗出冷汗,勉强笑道:\"陛下,臣作为朝廷重臣,一言一行皆代表国体,岂能被一介女流挑唆,做出如此失体统之事?\"

\"那臣愿意发誓!\"燕如烟上前一步,掷地有声,\"臣若有半句虚言,甘愿受天打雷劈,粉身碎骨!\"

她这一番慷慨陈词,气势逼人,竟让殿内为之一静。不少原本摇摆不定的官员,也开始重新审视局势。

李玄璋见状,知道不能再拖,厉声道:\"陛下,臣不过是以国事为重,提出忠言。燕如烟却借机转移话题,恐怕另有图谋!臣请陛下明察,切莫被她蛊惑!\"

\"蛊惑?\"燕如烟冷笑一声,\"李大人口口声声说臣蛊惑人心,却拿不出半点证据。倒是李大人今日的指控,句句离奇,处处矛盾,反倒像是别有用心!\"

殿内议论纷纷,局势似乎微妙地转变。就在此时,一名内侍匆匆入殿,附在皇帝耳边低语几句。皇帝面色一变,猛地站起:\"传旨,即刻宣慕容国使臣入宫觐见!\"

李玄璋闻言,脸色骤变,而苏婉则不着痕迹地瞥了李玄璋一眼,眼中满是警告。燕如烟心头一动,看来有转机!

但眼下局势依旧危急,她必须抓住时机,一举扭转乾坤。

深吸一口气,燕如烟缓缓道:\"陛下,臣虽无确凿证据,但有一事可证明臣心之诚。\"

\"说。\"

\"臣愿意以性命担保,李玄璋与苏婉娘娘密谋已久,意图借臣之事挑起朝堂动荡,为慕容国可乘之机。若臣所言有假,甘愿受凌迟之刑!\"

这番掷地有声的话语,让殿内再次为之一震。不少官员面露犹豫,而李玄璋则面色铁青,额头青筋暴起。

\"大胆!\"苏婉终于忍无可忍,厉声喝道,\"燕如烟,你一个区区御医,竟敢如此污蔑皇后?是谁给你的胆子?\"

燕如烟目光如炬,直视苏婉:\"臣只对真相负责,不惧威胁。苏婉娘娘若问心无愧,何必如此动怒?\"

苏婉正欲反驳,殿外忽传一阵骚动。只见一名侍卫匆匆入殿,跪地道:\"启禀陛下,臣在慕容国使团居所搜出密信一封,与李大人府中印章相符!\"

此言一出,殿内一片哗然!

李玄璋面如死灰,双腿一软,几乎跪倒在地。苏婉面色煞白,勉强维持着最后的尊严。

群臣震惊不已,谁也没想到事情竟会有如此转折!

燕如烟心中惊讶,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显然并非她所为。难道是有人暗中相助?她目光扫过殿内,隐约捕捉到一抹熟悉的身影——是李瑶!那位曾与她针锋相对的权贵之女,此刻却站在角落,嘴角挂着一丝神秘的微笑。

\"李爱卿,你可有何解释?\"皇帝的声音冰冷如铁。

李玄璋浑身发抖,支支吾吾道:\"陛下,这、这定是有人栽赃陷害!臣对陛下忠心耿耿,岂会与外敌勾结?\"

\"呵呵。\"皇帝冷笑一声,\"既然如此,那就等慕容国使者来了当面对质吧!\"

就在此时,殿外又传来一阵喧哗。慕容远在侍卫的押解下,神色慌张地被带入殿内。

\"陛下饶命!\"他一入殿便跪地求饶,\"使者只是奉命行事,并非本意啊!\"

皇帝眼中闪过一丝冷意:\"慕容使者,你与我朝大臣密谋何事,实话实说!\"

慕容远额头冷汗直冒,偷偷看了眼李玄璋,见他面如死灰,知道大势已去,只得颤声道:\"是......是李大人主动接触我国,愿意提供贵国军事部署情报,换取金银财宝与......\"

\"闭嘴!\"李玄璋厉声喝道,但为时已晚。

慕容远继续道:\"还有......李大人承诺帮助我国安插细作,并在适当时机制造混乱,为我国出兵创造条件......\"

殿内一片哗然,群臣愤怒地指责李玄璋的叛国行径。而苏婉则悄悄后退,试图在混乱中脱身。

\"拿下李玄璋!\"皇帝怒不可遏,\"来人,即刻搜查李府,彻查此案!至于皇后......\"他目光转向正欲退去的苏婉,冷冷道,\"暂且禁足椒房殿,不得踏出半步!\"

侍卫们上前,将李玄璋五花大绑拖出殿外。这位曾呼风唤雨的权臣,此刻如同丧家之犬,面色惨白,目光中满是绝望与不甘。

燕如烟松了口气,这场政治风暴总算有惊无险地度过。但她心中隐约感觉,事情的转折如此之快,必有蹊跷。

是谁提前在慕容国使团居所埋下了证据?又是谁促使慕容远如此轻易地招供?

她的目光再次扫过殿角,却见李瑶已悄然离去,只留下一抹若有若无的微笑......

张清风松了口气,上前轻声道:\"燕大人,多亏你沉着应对,否则今日后果不堪设想。\"

燕如烟微微摇头,低声道:\"此事蹊跷。我虽知李玄璋与苏婉有勾结,但并未料到会有人出手相助。看来宫中局势比想象的还要复杂。\"

\"无论如何,你暂时安全了。\"张清风关切道。

燕如烟点点头,却心知肚明,这场政治风暴远未结束。李玄璋和苏婉的倒台,只是揭开了更大阴谋的一角。而她,则不得不继续在这错综复杂的宫廷迷局中,探寻真相,寻找出路。

她轻抚手腕上的翠绿玉镯,感受着其中微弱的能量波动。父母的秘密、血影组织的真相,一切都在迷雾中等待揭晓。

而在殿外的阴影处,一双冰冷的眼睛正注视着这一切,嘴角挂着神秘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