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联手弹劾:众叛亲离(1 / 1)

\"大人,\"张清风走到燕如烟身边,声音压得极低,\"宫里传来消息……恐怕有些不妙。\"

燕如烟眉头一蹙,示意张清风继续。

\"苏皇后昨夜召见了数名朝中重臣,言谈中多有针对大人的话语。\"张清风的眼神中透着忧虑,\"据说李玄璋也在其中,各位大人议论许久,态度十分激烈。\"

燕如烟轻轻颔首,眸光如水般平静。她早已预料到这一天的到来。所谓新政的成功,民心所向,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罢了。

清晨的阳光透过云层洒下,金銮殿前的广场上已聚集了不少大臣。今日是例行的朝会,却莫名弥漫着一种诡异的气氛。原本低声交谈的官员们,在燕如烟经过时,竟纷纷噤声,目光闪烁。

燕如烟神色不变,昂首阔步走向大殿。她的心中早已掀起惊涛骇浪,但面上依旧沉稳如山。读心术悄然运转,周围人群的心声如潮水般涌入她的脑海。

\"今日朝堂之上,怕是要变天了...\"

\"李大人和苏皇后联手,这燕如烟怕是难逃此劫...\"

\"新政虽好,但触及太多人的利益,怕是...\"

朝堂之上,众臣分列两侧。皇帝龙袍加身,端坐龙椅,眉宇间带着几分倦意。苏皇后立于一侧,雍容华贵,眼中闪烁着莫测的光芒。

朝议甫一开始,便有一名御史出列,手持奏折,声音洪亮:\"臣有本奏!\"

皇帝微微颔首:\"准奏。\"

那御史高声宣读:\"臣参燕如烟擅权乱政,危害朝纲!\"

话音甫落,朝堂之上一片哗然。燕如烟面色不变,目光扫过众臣,心中已是了然。今日之事,早有预谋。

御史继续道:\"燕如烟推行所谓新政,表面上惠民利国,实则隐藏诸多祸患。据臣查证,其在各州府推行新政过程中,任人唯亲,安插亲信,中饱私囊,侵吞赈灾款项!\"

\"荒谬!\"燕如烟冷声打断,目光如电,\"本官推行新政以来,每一笔银两去向,都有明确记录,从未有半分私用!\"

\"是吗?\"李玄璋不知何时已踱步而出,他摇头晃脑,手中折扇轻摇,\"燕大人,您此言差矣。臣手中正有确凿证据,足以证明您在新政推行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当行为。\"

说着,他从袖中取出一份折子,呈上御前。

\"陛下请看,这是燕如烟在豫州赈灾时的账目记录。表面上拨款十万两,实际发放却只有五万两。其余五万两,竟全部流入了她府上的私库!\"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哗然。众臣纷纷议论,眼神中充满震惊与鄙夷。

燕如烟心头一震。这账目明明是伪造的!豫州赈灾款她亲自监督发放,分毫不差,如何会有五万两入了她的私库?

她正欲反驳,苏皇后忽然开口,声音如玉珠落盘:\"陛下,臣妾近日也有所耳闻。朝中多有传言,说燕大人借新政之名,行专权之实。\"

苏皇后柔美的脸庞带着几分忧虑,看向皇帝:\"陛下乃天子,九五之尊,天下权柄理应掌握在陛下手中。然燕如烟却独揽大权,恐对皇权不利啊。\"

她话中有话,字字珠玑,却句句如刀,直指燕如烟的软肋。

皇帝闻言,眉头微蹙,目光复杂地看向燕如烟。

燕如烟心中一凛。苏皇后此言无异于火上浇油,直接挑动了皇帝对她的猜忌。要知道,年轻的皇帝对权力极为敏感,最忌讳的就是有人挑战他的皇权。

她沉声道:\"陛下明鉴,臣推行新政,所求不过是富国强民,安定天下。若有半点不臣之心,甘愿受万箭穿心之刑!\"

话音刚落,又有几名大臣站出,纷纷指证燕如烟的\"罪行\"。

\"燕如烟任用亲信张清风为兵部尚书,致使军权受其掌控!\"

\"燕如烟私自更改赋税制度,使得许多富商豪绅蒙受损失!\"

\"燕如烟滥用职权,对持不同政见的官员进行打压排挤!\"

每一条指控都如利箭般射向燕如烟,她的处境越发艰难。奇怪的是,这些指控有些确实荒谬不实,却也有些看似合理,抓住了新政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微小漏洞,经过巧妙包装后,显得极有说服力。

李玄璋站在一旁,目光阴鸷地看着燕如烟。他嘴角微微上扬,显然对局面发展十分满意。方才那些指控,无一不是出自他的安排。

燕如烟冷静地看着眼前局面,心思急转。李玄璋与苏皇后显然早有预谋,今日之事绝非偶然。他们抓住新政中的微小漏洞发难,又以挑战皇权为由煽动皇帝的猜忌,确实算得上一招狠棋。

然而,事情远未结束。

一名身着银白朝服的官员忽然出列,朗声道:\"诸位大人此言差矣!燕大人推行新政以来,百姓安居乐业,商贾往来通畅,国库税收增长三成有余。若说其中有弊端,证据何在?\"

燕如烟心中一暖。这位站出来为她辩解的,正是户部侍郎邓子谦,一位向来耿直的老臣。

可李玄璋却冷笑一声:\"邓大人,您身为户部侍郎,与燕如烟共事良久,她封您嫡子为工部主事,难道这不明显是利益输送吗?\"

邓子谦面色一变:\"荒谬!我儿才高八斗,进士出身,历任地方县令,政绩卓着,升迁工部实乃才能所致!\"

李玄璋不屑一笑:\"是吗?那为何您的次子也在短短半年内,从一名普通幕僚升为盐铁司郎中?这般火箭升迁,寻常官员可难以企及啊。\"

邓子谦语塞,面色涨红,一时竟无言以对。

朝堂气氛越发凝重。李玄璋的每一道攻击都经过周密计算,不仅针对燕如烟本人,更针对那些与她亲近的官员,意图将她彻底孤立。

苏皇后的目光在燕如烟身上流连,嘴角噙着一丝冷笑。她缓缓开口:\"陛下,为臣者当尽忠职守,不应谋取私利。燕大人若真心为国,就该主动请罪,以正视听。\"

她的声音如春风拂面,却暗藏杀机。

皇帝的脸色越发阴沉。面对众臣的指控,他虽未明确表态,但眼中的犹豫与迷惑已经显露无疑。

燕如烟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声音清晰而有力:\"陛下,臣请求彻查!若臣有半点贪墨之举,甘愿受法律制裁。但若是有人蓄意诬陷,也请陛下明察!\"

她的话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目光如炬,直视龙椅上的帝王。

然而,朝堂上的局势已经明显对她不利。那些本应站出来为她辩解的官员,大多沉默不语,有的甚至低头避开她的目光。

张清风终于忍不住,挺身而出:\"陛下,燕大人推行新政以来,废除了多少不合理的苛捐杂税,扶持了多少贫苦百姓!这些功绩有目共睹,岂容污蔑?\"

李玄璋的目光如刀般射向张清风:\"张大人,您身为兵部尚书,自从燕如烟掌权后,官升三级,封爵加赏,获益最丰。如今为她辩护,难道不是回报她的恩宠吗?\"

张清风勃然大怒:\"李玄璋,你血口喷人!我张清风一生为国,岂会为私利徇私?若不是燕大人力主改革,这天下百姓何时才能过上好日子?\"

\"好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李玄璋冷笑,\"改革固然重要,但若以贪污腐败为代价,恐怕得不偿失吧?\"

两人针锋相对,剑拔弩张。朝堂之上的气氛越发紧张。

燕如烟冷眼旁观这一切,心中已然明了李玄璋的计策。他不仅要攻击她本人,更要孤立她的支持者,使她众叛亲离。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围剿,目的只有一个——彻底扳倒她,废除新政。

就在局面愈发混乱之际,皇帝忽然拍案而起:\"够了!\"

金銮殿内顿时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帝王发落。

皇帝面色阴沉,目光在燕如烟和李玄璋之间来回扫视:\"李爱卿提出的问题,确实值得重视。朕念燕爱卿戮力国事,功劳不小,但若真有不法之处,也决不姑息。\"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而威严:\"即日起,暂命燕如烟回府闭门思过,等候朕的进一步决断。同时,命御史台彻查此事,一个月内给朕一个交代!\"

苏皇后嘴角微微上扬,眼中闪过一丝得意的光芒。

李玄璋躬身行礼:\"陛下圣明!\"

燕如烟心头一震,脸色霎时间变得苍白。她没想到皇帝竟会做出如此决断,这意味着她将失去大部分权力,更意味着新政很可能就此夭折。

她强忍心中的震惊与不甘,深深一拜:\"臣遵旨。\"

声音虽平静,眼中却闪烁着不屈的烈火。

朝堂上的官员们议论纷纷,有人面露惋惜,有人则掩不住幸灾乐祸的神色。

张清风面色阴沉,眼中满是怒火。他欲言又止,最终只是紧握双拳,默默站在一旁。

散朝后,燕如烟独自走出金銮殿,背影孤寂而挺拔。

远处,李玄璋与苏皇后站在一起,交头接耳,眼中尽是得意的光芒。

\"燕大人。\"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燕如烟回头,看到叶如歌快步走来,脸色凝重。

\"大人,\"叶如歌压低声音,\"有人暗中搜集证据,试图证明您与敌国勾结!\"

燕如烟瞳孔骤缩:\"什么?\"

\"李玄璋的心腹最近频繁出入一个废弃的宅院,据说那里藏着一名敌国的密探。他们正试图伪造一些往来书信,栽赃给您。\"

燕如烟的眼神陡然变得锋利如刀:\"这是要置我于死地!\"

叶如歌点头:\"不仅如此,还有消息说,李玄璋已经派人在您府上附近安排了刺客,一旦时机成熟,就会...\"

她没有说完,但意思已经再明显不过。

燕如烟冷冷一笑:\"他们是怕我活着,会找到反击的机会吧。\"

\"大人,现在怎么办?\"叶如歌面带忧色。

燕如烟目光如炬,扫过远处的宫墙,低声道:\"告诉张清风,让他暗中布局,保护好我们的眼线。至于那个所谓的敌国密探...有必要去会一会。\"

\"您是说...\"

\"我自有安排。\"燕如烟打断她,眼中闪过一丝寒光,\"李玄璋以为今日他胜券在握,却不知道,真正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她的身影在夕阳下拉得很长,孤独而倔强,如同一把即将出鞘的利剑,蓄势待发。

回到府邸,燕如烟的心情异常沉重。今日朝堂之上的变故,证明了她的支持者远比想象中脆弱,而敌人则比预期更为强大。

她站在书房窗前,望着窗外的残阳如血。今日的失利,不仅关乎她个人的安危,更关乎万千百姓的福祉。如果新政就此夭折,那么那些指望着能过上好日子的黎民百姓,将再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一阵轻微的脚步声打断了她的思绪。她转过身,看到叶如歌神色匆匆地走进来。

\"大人,\"叶如歌低声道,\"张清风和几位忠心的朝臣已经暗中聚集,准备为您搜集证据,反击李玄璋的诬陷。\"

燕如烟轻轻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绝的光芒:\"告诉他们,要小心行事。李玄璋此人心狠手辣,绝不会轻易放过任何反对他的人。\"

她顿了顿,声音低沉而坚定:\"至于我...是时候背水一战了。\"

窗外,暮色渐浓,一场惊天风暴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