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5月7日上午,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民国总统府秘书处总秘书长办公室的书案上。
梁士诒坐在书案前,目光紧紧地盯着面前的《改革方案》,眉头不自觉地皱起,思绪如乱麻般缠绕。
这本《改革方案》是四日前前清摄政王载沣拜访后,由袁世凯的众多幕僚经过三天激烈讨论而形成的。
梁士诒深知这份方案的分量,它关系到民国未来的走向,牵一发而动全身。
他的手指轻轻摩挲着纸张,心中权衡着此事的利弊。
一方面,改革或许能为民国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增强国家的凝聚力与竞争力;
另一方面,其中涉及的诸多利益调整,势必会引发各方势力的反弹,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局势动荡。
梁士诒缓缓抬起头,对着门外喊道:“大总统现在在做什么?什么时候有空通传一声?”
门外秘书恭敬地应声答道,不一会儿,便去而复返,传话道:“梁秘书长,袁大总统刚与北洋六镇各部将军通完电话,此刻有闲暇时间。”
梁士诒闻言,立刻起身,拿起方案文件,步伐沉稳地径直走出秘书处,朝着总统办公居所仁居堂走去。
穿过长长的走廊,守卫森严的通道让他感受到总统府内压抑的气氛。
终于,他来到仁居堂前,卫兵恭敬地通报后,他迈步进入。
仁居堂内,袁世凯端坐在大位之上,见梁士诒进来,脸上露出和颜悦色的笑容。
梁士诒微微欠身,真诚地祝贺道:“大总统诸事皆顺,实乃国之幸事。”
袁世凯听闻,朗声大笑起来,笑声在仁居堂内回荡。
“哈哈哈,瞒不过你呀!国章已南下掌控了长江防线,段芝贵已赶往奉天,稳住了东北局势。”
“曹锟、段祺瑞所掌握的军队忠心耿耿,如今局势一片大好。”
梁士诒见状,心中微微一松,随即说道:“大总统,这是大展宏图的好时机啊。方才我带来了一份《改革方案》,还望大总统过目。”
袁世凯微微颔首,示意梁士诒将方案呈上。
他接过方案,翻开第一页,便认真地看了起来,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显然对方案极为重视。
梁士诒站在一旁,紧张地注视着袁世凯的神情,等待着他的回应……
袁世凯对梁士诒呈上的《改革方案》十分满意,脸上的笑容愈发高兴。
袁世凯放下手中的文件,目光扫视了一圈在场的幕僚,语气中满是欣慰与赞赏。
“这份方案,你们几个可真是让我刮目相看啊。短短三天时间,就能想出如此完美的计划,你们的才华着实让我钦佩。辛苦你们了!”
梁士诒、王士珍、赵秉钧等人连忙起身,谦逊地说道:“不敢不敢,大总统过奖了。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为了民国政府的未来,理应如此。”
袁世凯满意地点点头,起身微笑着邀请梁士诒走向内厅。
待众人分别落座后,袁世凯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缓缓开口道。
“此份方案深得我心啊!咱们民国政府主动成立清皇室善后委员会,协助皇室清理资产,这可是件一举两得的美事。”
“既能博得美名,又在掌控皇室资产的过程中得了实惠。只是这皇室究竟有多少财产,我们还需细细清查,这样咱们民国政府才能心中有数。”
梁士诒点头称是:“大总统英明,这皇室资产盘根错节,确实是重中之重。”
袁世凯放下茶杯,继续说道。
“再者,载沣提出的清丈土地之事,也不容忽视。如今先在直隶成立了地方清丈局,以皇室为由头推进此事再好不过。”
“况且皇室的皇庄土地,向来在北方直隶、东北等地所占份额巨大,皇室若能主动配合,其余各地即便有阻力,翻不起什么大浪。”
袁世凯目光深邃,仿佛已看到清丈土地后的局面,“不过我们得吸取从前天津的经验,稳扎稳打,逐步清理,再逐步向各省推行。”
“如此一来,既能确定全国地权,增加税收,又能全了我与前清的君臣情分,实乃双赢之策啊。”
梁士诒等人专注地听着,眼中透露出认同与思索。
他们深知,这些决策关乎民国政府的未来走向,每一个细节都需谨慎考量。
袁世凯微微前倾身子,目光紧盯着梁士诒,问道:“依你看,这清丈土地的推行,还有哪些方面需要着重留意?”
梁士诒思索片刻,谨慎地回答道:“大总统,清丈土地涉及各方利益,除了要确保皇室配合外,还得安抚好地方士绅。”
“他们手中握有不少土地,若处理不当,恐怕会引起不小的风波。”
“而且清丈过程需做到公平公正,让百姓安心,这样才能顺利推行。”
袁世凯摸着下巴,略作沉吟:“你说得对,安抚士绅、保证公平公正都是关键。”
“另外,还得组建一支专业可靠的队伍,确保清丈数据的准确无误。”
随后,袁世凯又将目光转向其他幕僚,问道:“王士珍、赵秉钧,你们对于清丈土地后续的人员安排和执行细节,可有想法?”
王士珍沉稳地说道:“大总统,我认为可先从直隶地区挑选一批熟悉土地事务的官员和熟悉情况的人员,进行集中培训,让他们掌握清丈的标准和流程。”
“同时,安排专员负责监督,防止出现舞弊行为。”
赵秉钧接着说道:“大总统,在后续执行中,还需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及时将清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汇总上来,以便快速调整策略。”
“而且,要做好宣传工作,让民众了解清丈土地的意义和好处,减少抵触情绪。”
袁世凯满意地点点头:“很好,就按你们说的办。此次清丈土地,关乎国家根基,一定要办好,为民国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袁世凯对于清丈土地一事,思索良久后,还是特意嘱咐道。
“在清丈土地过程中,还是要照顾到皇室的面面。”
“一切需按照皇室的记载册子来,只要有根有据,不太过分清查出来的数量是多少就是多少,没必要强行去占有不属于他们的部分。”
“大家心里都清楚,皇室如今这般行事,也实属无奈之举。”
梁士诒微微点头,附和道。
“大总统考虑周全,皇室历经数百年风雨,虽然如今处于弱势,但毕竟曾经主宰天下,维护好他们的颜面,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
“再者,清查过程若过于严苛,恐生事端,反而不利于当下局势稳定。”
袁世凯深以为然,接着说:“没错,依我看皇室确实到了穷途末路,否则也不会如此行事。”
“大清鼎盛之时,皇室掌控巨额财富,各地皇庄、产业遍布全国,何等风光。可如今,却不得不主动拿出资产来清查,也算是顺应时代潮流了。”
赵秉钧也说道:“大总统,不过皇室在实业方面似乎也有发展之意,我们对此也不会太过为难。”
“毕竟引导皇室融入新的经济体系,对稳定社会局势也有好处。他们若能投身实业,为国家创造财富,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袁世凯微微皱眉,而后舒展,缓缓说道:“嗯,皇室想要发展实业,我们也不能一味阻拦。”
“只是得把控好方向,确保他们不会借此生出不必要的麻烦。”
“我们可以在政策上给予一定扶持,但也要严格的监管皇室产业,防止他们利用特权扰乱市场秩序。”
梁士诒点头称是:“大总统所言极是。”
我们不妨借此机会,引导皇室将资金与精力投入到对国家发展有益的实业领域,如兴办工厂、发展交通等。
“若他们能在实业上有所建树,也能彰显皇室与时俱进的态度,这对消除民众对皇室的抵触情绪,也有帮助。”
袁世凯眼神坚定,说道:“很好,就这么办。”
我们既要让皇室感受到我们的诚意与尊重,又要保证清丈土地和大局稳定。
同时,借助皇室的资源与影响力,推动国家实业发展,为民国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大家下去后,按照这个思路好好准备,务必将这件事办好。”
众人齐声应道:“是,大总统!”
随后,各自领命而去,一场围绕清丈土地与皇室实业发展的大幕,正缓缓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