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清查内务府贪腐(1 / 1)

溥仪(凌霄)自昨日起,心中便似燃起了一团火焰。

那现代会计筹算知识在他脑海中不断翻涌,犹如一把锐利的宝剑,帮助凌霄初步找出了内务府藏策里隐藏的腐败暗影。

此刻,为了能在下次朝会之前,将内务府贪墨的确凿证据呈现在众人面前,凌霄一刻也不敢耽搁。

今日下午,一下学,凌霄便匆匆与伴读们告别。

那匆忙的脚步,透着他内心的焦急与坚定。

溥仪径直前往养心殿,一路上,他的眼神中透着从未有过的冷峻。

随身伺候的太监,明显感到了皇帝的变化,面对皇帝时都不由得打怵。

踏入养心殿,凌霄迅速坐在书桌前,面对堆积如山的内务府账本,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然。

凌霄开始仔细翻阅每一本账本,从每个月皇室宗亲及宫中各类人员的俸禄,到他们的衣食住行支出,再到人事账册,无一遗漏。

凌霄的眉头越皱越紧,随着对账本的深入审阅,一些不合理的开支和模糊不清的账目逐渐浮出水面。

凌霄知道,这些都是内务府贪墨的蛛丝马迹,必须通过细致入微的清查,才能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为了获取更全面准确的数据,溥仪当即对贴身太监小李子下令道。

“小李子,你亲自带领几个机灵的小太监,立刻去紫禁城各个宫室,仔细统计一下究竟有多少宫女和太监。”

“还有,御膳茶房有多少厨师和杂役,造办处有多少工匠,都要一一清点清楚,不得有丝毫疏漏!”

小李子赶忙应了一声:“嗻!奴才这就去办。”

说罢,带着几个小太监匆匆离开养心殿,朝着紫禁城各个角落奔去。

凌霄(溥仪)并未停歇,他又翻开了记载宫廷礼制的典籍,开始仔细研读。

凌霄知晓,要想彻底摸清内务府的贪墨情况,不仅要对人员数量有精准掌握,还得了解紫禁城每个等级的配置。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从账目和实际配置的对比中,找出其中的破绽。

凌霄逐页翻阅着典籍,时而眉头紧锁,思考着各个等级应有的待遇与人手配置;

时而眼神一亮,似乎发现了某些账目与礼制不符的地方。

凌霄知道,这场与内务府贪墨的较量才刚刚开始,而他必须全力以赴。

在下次朝会之前,必须将这些腐败的真相公之于众,为逐渐衰败的皇室,挽回一丝曾经的尊严与荣耀 。

凌霄翻看着如今后宫中各位主子的人事账册以及翻看相应对的礼制规制。

凌霄自己(溥仪)就配备了首领太监:2名(正四品,负责总管);

回事太监:4名(传话、跑腿);

御前太监:6名(贴身侍奉);

洒扫太监:10名(清洁、搬运)。

凌霄静坐在养心殿的暖阁之中,案几上摆满了宫中各类礼制规则的典籍。

昏黄的烛光摇曳,映照在他专注的面庞上,为凌霄探寻真相的旅程点上了一盏明灯。

他的目光在一页页泛黄的书页上缓缓移动,仔细研读着关于皇宫中各个等级人员配置与生活物资供应的详细规定。

按照礼制,后宫之中,不同等级的主子所应配备的人员数量、生活物资以及珠宝服饰等,皆有着严格而细致的标准。

皇后,作为后宫之主,应享有众多宫女太监伺候。

日常起居,从晨起到夜晚安寝,身边需有贴身宫女随时侍奉。

其生活物资的供应,更是涵盖了从精致的丝绸织品到各种山珍海味的各个方面。

珠宝服饰更是不计其数,各类金银首饰、精美华服,按不同节令和场合皆有相应的配备。

皇贵妃以下,贵妃、妃、嫔、贵人等,也依据各自等级,享有不同数量的人员与物资供应。

即便是一些低位分的常在、答应,亦有规定的宫女太监伺候,生活物资和服饰珠宝也有相应的标准。

可如今,凌霄心中泛起阵阵波澜。

凌霄清楚地知晓,现如今皇宫中,除了自己和皇太后之外,不过四位太妃,还有自己那四位伴读。

人口数量与往昔相比,已大幅减少。

凌霄仔细比对着账本与礼制规定,越发察觉出其中的不合理之处——每个人的配置和相关标准竟都有所降低,然而整体的开销却依旧大得惊人。

以御膳茶房为例,按照礼制,按现有人员规模,其采买量本应大幅减少,然而账本上显示的采买量,即便在昔日后宫人数众多时,也属极高。

这其中,必然存在着巨大的浪费和贪污行为。

在宫女太监的服饰供应上,礼制对于不同等级的服饰材质、样式和颜色皆有明确规定。

可实际检查中,凌霄发现,许多宫女太监所着服饰,在账册上记载的出入数量之巨,远远超出了正常的使用范畴。

再看珠宝首饰,按理说,随着人口减少,各类珠宝的需求应大幅下降,然而账目上的采买记录却与之相悖。

凌霄紧锁眉头,心中的怒火渐渐升腾。

这明显违背常理的现象,无疑是内务府贪墨的又一铁证。

内务府的诸多官员无视祖制,肆意妄为,将皇家的尊严与威严弃如敝履,只为满足自己的私欲,是寄生在皇权上的毒疮。直到最后一刻仍在吸食帝国的骨髓。

凌霄通过账册的种种蛛丝马迹表明,内务府的贪腐已经超越常规财政舞弊,演变为政权崩溃后的疯狂掠夺,明面上对皇室各种忠心不二。

凌霄双手紧紧握拳,他心中已经发现要改革内务府是做不到了。

只有将这内务府的贪腐行为彻底揭露,在朝会上以及民间传播出详实的证据,引起广泛的议论。

单靠皇额娘的支持与醇亲王的协助,皇室并不能独自做主,对内务府做出改革。

这其中的阻力之大,是从前凌霄从没想过的。

总以为争取到了隆裕皇太后及醇亲王的同意和帮助,能够改变内务府。

现在想想自己还是太天真了。

但总得让那些妄图破坏祖宗礼制、中饱私囊的人受到应有的惩处。

只有引起民间广泛的舆情讨论,凌霄才好借助此次契机,或许可以求助袁世凯。

才能对皇宫的管理进行全面整顿,恢复礼制规范,削减不必要的开支,让这紫禁城重新回归到有序、节俭的轨道上来。

凌霄独自坐在养心殿大殿的书案前,目光有些空洞,思绪却飘回到了刚登基后的那段时光。

彼时,隆裕皇太后为了树立自己的威望,同时应对财政拮据的难题,毅然决然地做出了裁撤冗余太监的决定。

那一道旨意下去,千余名太监被裁撤出宫。

当时的凌霄,虽觉得此举有些突然,但也为皇太后的果敢和为朝廷分忧的决心所理解。

可如今,随着对内务府账本的深入审查,凌霄的思绪愈发沉重。

他清晰地记得,慈禧太后离世时,紫禁城内的太监数量竟将近三千名,宫女也有近千名之多。

这还仅仅只是紫禁城内的太监与宫女数量,若再加上御膳茶坊那些忙于采买、烹饪、打杂的厨子杂役。

内务府下属各个机构中的大小官员,以及内务府辖下的众多太监、工匠和杂役,那整个紫禁城的非生产性人员数量简直超乎想象。

凌霄微微皱眉,心中暗暗估算着这些人员的消耗。

他们每日所需的衣食住行,每一项都是不小的开支。

而这些开支,对于本就财政紧张的朝廷来说,无疑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更何况,这庞大的队伍中,又有多少是真正尽职尽责、为宫廷事务尽心尽力之人?

又有多少是在尸位素餐,靠着朝廷的俸禄肆意挥霍?

“不行,当务之急必须要知道后宫中确切的人数!”

凌霄猛地站起身来,唤来了太监,神色严肃地说道。

“你立刻带人去协助小李子,仔细摸排后宫中究竟有多少太监,还有宫女。”

务必要一个不差地把人数查清楚,还有他们各自的职责分工,都给朕详细记录下来。”

太监微微一怔,随即忙不迭地点头应道:“嗻,奴才这就去协助小李公公,定当将此事办得妥妥当当。”说罢,便匆匆带着几个机灵的小太监离开了养心殿。

凌霄望着太监离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

如此庞大的人员配置,不仅耗费着巨额的银钱,更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腐败与懒惰的风气。

这无疑就是内务府贪墨的一个重要源头。

凌霄仿佛已经看到,小李子一行人穿梭在紫禁城的各个角落,仔细询问、认真记录。

等待他们的,将是一组触目惊心却又无比真实的数据。

而这些数据,将成为他接下来的改革计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他必须借助这些数据,向那些参与内务府贪污的守旧派和王公大臣们亮刀子。

凌霄继续翻开从内务府取来的账本。

这些账本似是一扇扇通往黑暗深渊的大门,每一页都隐藏着惊人的秘密。

随着凌霄对账本审查的深入,内务府那令人发指的腐败,如同一张巨大的黑网,逐渐清晰地展现在他眼前,且已渗透至财政、工程、人事、文物管理等各个关键领域。

财政方面,账目混乱得令人咋舌。

收入与支出的数字如同被一只无形的大手肆意篡改,大量银两在不明不白中消失不见。

本应严格监管的皇室收支,在内务府的操控下,成了他们谋取私利的工具。

工程的账目更是漏洞百出,一些毫无必要的工程被虚报预算,巨额资金被层层盘剥后,真正用于工程建设的银两少得可怜。

原本应是精良坚固的建筑,在这种贪腐的阴影下,质量堪忧,成为豆腐渣工程的温床。

人事管理上,卖官鬻爵之风盛行。

那些无德无能之人,只需送上足够的银两,便能在内务府谋得一官半职。

这些人上任后,为了一己私利,变本加厉地搜刮民脂民膏,进一步加剧了内务府的腐败。

文物管理领域同样未能幸免,珍贵文物被私自典当、盗窃的情况时有发生。

内务府的官员们为了谋取钱财,将宫廷珍藏的稀世珍宝视为私人财产,随意处置,导致无数皇室宝物流失。

凌霄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前世。

那时,自己仅仅是在史书中看过关于皇宫内务府腐败的记载。

那些关于内务府欺骗皇帝太后的描述,在当时的他看来,或许还带着几分怀疑——堂堂皇室,怎会被一群奴才如此蒙蔽?

然而,如今亲眼看到御膳茶房的采买账册,那惊人的数字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他的心头。

一颗鸡蛋,在账本上竟高达 30 两银子。这是何等荒谬的数字!

在民间,这几乎是普通百姓几个月的生活开销。

而在这里,却成为内务府官员中饱私囊的常规操作。

凌霄终于明白,历史上那些看似荒诞不经的谣言背后,往往是真实发生过的悲惨现实。

他深刻地感受到,内务府的腐败,本质上是权力不受制约下的系统性掠夺。

这种掠夺如同一个无底洞,不仅将清朝的国库掏空,使得国家在面对内忧外患时,毫无经济实力去应对,军队缺乏粮饷,武器装备陈旧落后,国家防御形同虚设;

更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引发了连锁反应,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这种腐败,已然成为近代中国政治衰败的一个生动缩影。

它如同一条毒蛇,紧紧缠绕着大清王朝,使其逐渐失去生机与活力。

政治上的腐败导致决策失误,官员们只顾着谋取私利,无人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军事上的腐败使得军队战斗力低下,在列强的侵略面前,一败涂地。

经济上的腐败让国家财政陷入困境,无法进行有效的改革和发展。

凌霄心中涌起一股沉重的使命感。

他深知,要想改变这一切,必须从根本上打破这种权力不受制约的局面,对内务府进行彻底的改革。

否则,皇室必将在这腐败的泥沼中越陷越深,直至走向灭亡。

而他,作为这场变革的关键推动者,将肩负起这份沉重的责任,哪怕前路布满荆棘,也绝不退缩。

必须想方设法争取到皇额娘与醇亲王的支持,让民国政府介入内务府贪污一事。

需要醇亲王尽快在民间散布紫禁城内务府的贪污事实,成为民间的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