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众人小心翼翼翻开手边那份新增的、原先被蜡封的补充资料时——
审议会场内的空气,死一般的静,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
纸张翻动的沙沙声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一片令人窒息的寂静。
当艾伦·路德维尔的真实年龄——那个刺眼的“十四岁”从档案冰冷的文字中赫然浮现时,会场内掀起了一阵无声的骚动。
几位佩戴着家族纹章,素来以仪态端方自诩的贵族军官,指尖猛地扣紧了光可鉴人的红木桌沿,指节因过度用力而微微泛白。
其中一位年纪稍长,胡须修剪得一丝不苟的老将军,喉结不自觉地上下滚动了一下,仿佛想将涌到嘴边的惊呼硬生生咽回去。
几人下意识对视一眼,眼中满是不可思议与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是震惊,或许还有几分被挑战了固有认知的恼怒。
“十四岁……这,这简直是……太疯狂了。”有人压低了声音,却难掩语气中的惊骇。
而那些素以理性与数据为准绳的理性派参谋,此刻也失了平日的镇定。
一位参谋因过度前倾,试图看得更清楚些,鼻梁上的厚重眼镜竟“啪嗒”一声滑落,险些砸在文件上,他却浑然不觉。
另一位则下意识地推了推自己的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在档案与主席台之间来回逡巡,似乎在怀疑这份资料的真实性。
即便是主席台上,一贯以沉稳老练着称的埃里希·冯·鲁登德夫少将,此刻那双深邃的眼眸也几不可察地收缩了一下。
他罕见地掠过一丝难以置信的波澜,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浓密的胡须,仿佛这个动作能帮助他平复心中的惊涛骇浪。
“这……这可真是……”鲁登德夫低声自语,声音里带着一丝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沙哑,“……出人意料的年轻啊……”
原本,在他设想中,能以“银翼凶星”之名震慑协约,并展现出那般恐怖战力的魔导士,即便不是经验丰富的老将,也至少该是二十好几,在军中磨砺多年的精锐。
若真是那样,通过审查,进入帝国军大学深造,不过是锦上添花,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十四岁……这个年纪,在帝国,许多孩子甚至尚未完成基础教育,胡须都未曾冒头,连合法饮酒的资格都没有。
尽管帝国因战争的残酷,已然将法定征兵年龄下调至令人心痛的十六岁,但这十四岁的记录,依旧像一根尖刺,深深扎入在场每一位帝国军人的心中。
这个数字,不仅仅代表着一个年轻的天才,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帝国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已然付出的沉重代价,以及某种程度上……后继人才储备的窘迫。
可让一个如此稚嫩的少年,就此踏上血与火交织的战场,成为一台冰冷的杀戮机器……帝国,真的已经到了这般无可救药的地步了吗?
鲁登德夫不由得在心中反复拷问自己。
如此优秀的年轻人,本该在学堂里接受系统的教育,享受无忧无虑的青春,而不是在生死一线间搏杀。
是该为帝国发掘出如此惊才绝艳的璞玉而欣喜,还是该为这块璞玉过早地沾染上战场的血色而悲哀?
“怪物……奇才……”鲁登德夫喃喃自语,最终,他眼神一定,似乎下定了某种决心,“或许,只能这么称呼他了吧。”
他只能将其理解为某种……命运的昭示。
思绪翻腾间,鲁登德夫眼中的最后一丝犹豫也烟消云散。
他缓缓抬起头,面色恢复了惯有的凝重与威严,沉声道,“艾伦·路德维尔中尉的资质,在我看来,没有任何可以指摘之处。”
“他完全符合军大学的入学标准。至于年龄……天才,总是与众不同的,不是吗?”
他的话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一位审议官的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这……”鲁登德夫的话音刚落,会场内便如同投入了一颗石子,激起了一片压抑不住的议论声。
很快,便有人提出了质疑,声音里带着显而易见的顾虑。
“鲁登德夫阁下,培育优秀的魔导军官固然是帝国当务之急,可十四岁的年龄……未免也太小了些。”一位蓄着整齐胡须,肩章上缀着三颗银星的老牌上校皱眉开口。
“十四岁……我的天,我十四岁的时候还在军校预科班里因为爬不起床被教官用鞭子抽呢!”一位年轻些的军官忍不住小声惊叹,语气中满是不可思议。
“军队,尤其是军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塑造军人品格与意志的熔炉。这个年纪的孩子,心智真的成熟到足以承受这一切吗?”
另一位贵族出身的军官微微颔首,附和道,“是啊,况且以这个年龄来说,即便他作为一名魔导士确实天赋异禀,战功卓着,可他是否又能真正胜任未来将校之职?”
“指挥艺术、战略眼光、人事管理,这些可不是光靠魔力强大就能弥补的。”
他的话语虽然委婉,但其中对平民出身且年纪过轻的艾伦能否融入以贵族为主导的高级军官圈层的疑虑,已是昭然若揭。
与之相对,也有人立刻表示了不同意见,语气同样坚定。
“但他是完全符合标准的,不是吗?”一位戴着单片眼镜,气质严谨的年轻少校反驳,“军大学的选拔条例中,对年龄的下限虽有不成文的惯例,却并无明确的硬性规定。”
“最重要的标准是军功,其次是前线部队指挥官的推荐,这两点,艾伦中尉的履历堪称完美无瑕。单就这两点来看,本期候补生中,恐怕无人能出其右。”
“我们不能因为年龄这个因素,就将一位可能改变帝国未来的将星拒之门外。”
一位在审议会中素以老成持重闻名,头发已有些花白的审议员抚了抚自己的胡须,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他的目光在鲁登德夫和杰西亚之间游移。
“这孩子虽然有过接受短期军官速成培训的经历,成绩也确实优异,可就更为系统和深入的战略战术方面的知识储备而言,恐怕还是有所欠缺吧?”
“军大学的课程,对学员的理论基础要求极高。仓促入学,对他个人而言,未必是好事。”
“依老夫之见,不如让他继续在士官学校,或者专门的预备军官学校再进修一段时间,打下更坚实的基础,等到年龄稍长,心智也更为成熟之后,再进入军大学深造,或许更为稳妥。”
这番话语重心长,听起来合情合理,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审议官的担忧。
如此老成持重的发言,使得原本态度坚决的鲁登德夫,目光中也不由得闪过一丝动摇。
他确实需要考虑到,过早将艾伦推向高位,是否会对其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就在会场气氛再次陷入微妙的胶着之际,一直静坐一旁,细致翻阅着艾伦档案的杰西亚参谋长,嘴角忽然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弧度,仿佛发现了什么极为有趣的事物。
他轻轻放下手中的文件,抬起头,清了清嗓子,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他轻轻敲了敲自己面前那份补充资料的某一页,慢条斯理地开口了。“诸位,先别急着下定论。请诸位再仔细看看这份资料的后半部分,或许,你们会有新的发现。”
他拿起艾伦那份作为军校毕业考核一部分提交的论文,轻轻扬了扬。
“这是艾伦中尉,在短期军官培训班的毕业论文。”
“这份毕业论文,以鄙人浅见,似乎……很有意思。其中阐述的观点,具备相当的可取之处,甚至可以说,颇具前瞻性。”
“尽管其论证过程也偶有青涩之处,但就其核心思想与战略构想的深度而言,即便选入帝国军事学院的战略学教科书,作为参考案例,亦不为过。”
听到一向以严谨博学着称的杰西亚参谋长给出如此之高的评价,众人脸上的惊讶之色更浓。
他们立刻停下了先前无意义的争吵与揣测,纷纷将注意力集中到手中的资料上,细细研读起那篇由十四岁少年撰写的论文来。
《铁路动脉:论铁路网在现代战争战略机动中的决定性作用及未来优化路径》
论文的标题,便透着一股超越年龄的宏大与专业。
一、铁路革命与战争形态的根本性转型
1.快速兵力投送:论铁路对军队动员效率与后勤保障能力的指数级提升……
2.铁路即“隐形的战略武器”:解析铁路运输效率如何直接决定战役节奏、战争潜力的释放乃至最终胜负……
3.案例分析:普罗西亚战争中铁路运用的得失……
二、帝国现有铁路网军事效能之深度分析
1.速度与规模优势的量化评估:与传统运输方式的运力、时效对比……
2.战略枢纽的攻防价值研判:关键节点控制、线路的脆弱性管理与快速修复能力构建……
3.现有铁路网的瓶颈与优化方向:标准轨距、列车调度智能化、多线并行……
三、铁路运输在未来战争中的创新实践与潜在局限
1.特种作战力量的快速渗透与撤离……
2.重型装备(如未来可能出现的大型陆战魔导兵器)的战场转运……
3.对敌方铁路系统的精确打击与反制……
四、对帝国未来军事战略及国防建设的启示与核心建议
1.“以铁路线为骨架”的国土防御体系构想……
2.建立国家级战略铁路储备与应急调度机制……
五、未来展望:铁路、装甲集群与立体化战争
……
在论文的末尾,艾伦·路德维尔中尉更是大胆提出了一个极具冲击力的概念——“铁路即战场,后勤定生死”。
并基于此预言,未来的大规模战争,其胜负手将高度依赖于重装甲集群的突击能力,以及与之相匹配的、以铁路为核心的、高效而坚韧的补给线的持续支撑。
这些,实际上就是闪电战和运动战的一些思想理论。
艾伦对于瞎扯一通没有任何负担,键政嘛谁不会。
况且这世界是有魔法的,这些理论有没有用,谁知道呢,能唬人就行。
但现在看来,似乎效果拔群。
不过片刻功夫,之前那位对艾伦年龄提出质疑,主张其应继续进修的资历颇深的亚伦泰斯中校,脸上的表情便从最初的审慎,转为惊讶,再到由衷的赞叹。
他放下论文,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语气中带着几分自嘲与敬佩。
“真是惭愧,惭愧至极!刚才的言论,确实是在下过于武断,也过于……依赖经验了。”
亚伦泰斯摇了摇头,“但凡是军校读书的学生,其毕业论文大多会有些不切实际的雄心壮志,试图对国家大政、军队方略提出自己的看法与理解,这本是年轻人的常态……”
“这孩子,自然也不例外……”
“但我从这篇论文中,字里行间,完全感受不到半分属于十四岁幼童的稚嫩与想当然。”
“有的,只是对军事问题,冷静到可怕的洞察力,以及对专业知识严谨到极致的运用……”
“其逻辑之缜密,眼光之长远,某些观点之深刻,便是许多在参谋部工作多年的同僚,也未必能及。”
“以这孩子毕业后就职的轨道交通部门来看,确实是有下过一番功夫的。”
“杰西亚参谋长所言,此文足以入选教科书一事,在下……没有任何异议。”
杰西亚参谋长扶了扶鼻梁上的单片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闪烁着欣赏的光芒,他微笑着对那位亚伦泰斯道,“亚伦泰斯中校也不必过于自谦。”
“平心而论,这篇论文中,也并非完美无瑕,尚有许多值得商榷,或者说,因年龄与阅历所限而未能尽善尽美之处。”
“比如,这结尾部分对于未来战争形态中‘装甲战车集群’作用的预想,就现阶段而言,似乎……略显超前,甚至有几分空想的成分。”
“所谓的装甲战车集群化作战,目前世界各国都还处于非常初步的探索阶段,甚至连理论体系都未曾完全建立。”
“虽然帝国与其他王国均已装备了少量装甲车辆,但其主要用途仍局限于战场侦察、人员运输或火力支援的辅助阶段。”
“远未达到他所畅想的那种,能够主宰战场命运的决定性力量。”
“不过,这种力量的运用,又与其前文强调的铁路运输体系有着深刻且复杂的内在联系,并非简单叠加就能实现。”
杰西亚顿了顿,总结道。“只能说,这孩子对于现有知识的掌握与对未来世界的理解。”
“既有令人惊艳的洞见,也难免存在一些超越当前时代的局限性。”
“而这些,恰恰是帝国军大学能够赋予他的——更广阔的视野,更系统的知识,以及与帝国最顶尖头脑交流碰撞的机会。”
“这正是他入学军大学后,所能获得的宝贵财富。”
审议会场内再次响起了低低的议论声,但这一次,质疑的声音明显减弱,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惊叹与认可。
鲁登德夫少将锐利的目光扫过全场,将众人的神情尽收眼底。
他知道,时机已然成熟。
他直接了当的发言。
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权威,瞬间压过了所有的杂音,宣告道。
“不好意思,诸位。”
“关于艾伦·路德维尔中尉的入学资格,还有继续审议下去的必要吗?”
他环视一周,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淡淡的,不容反驳的意味。
“我个人……不觉得,再有这个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