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面圣(一)(1 / 1)

见张世泽神色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李俊业趁热打铁,又给他解释了很久,一直到夜深人静。

经过了这番交谈之后,张世泽决定帮李俊业这个帮,一切虽然都是李俊业的预测,但怕的就是那万中之一,不过经过了李俊业一番洗脑之后,张世泽现在也认为耗费大量资源固守锦州的意义不大。

李俊业的主动放弃之策,承担无数的骂名是小,其中还会得罪一个庞大的势力,那就是辽东军侯,放弃锦州退守宁远,意味着朝廷未来不会在辽东再砸以前那么多的银子,这会严重损害他得利益。

他们都在辽东经营数代,积累甚多,表面是大明放弃了这块领土,实在是放弃了他们拥有的土地,这对于他们来说无异是釜底抽薪。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何况这种直接釜底抽薪的。

张世泽巧妙的打了一个马虎眼,正好用李俊业出兵大湾的这件事为借口,言李俊业因为此事要求面圣。

最起码面圣之后,两个人谈得好,那自然是皆大欢喜,就算没谈好,自己也可以将他撇的一干二净,李俊业对我说的是因为这事要面圣,至于他之后说了什么,他一概不知,也无能为力。

翌日,天刚蒙蒙一亮,张世泽收拾了一番之后便进了宫来,崇祯在书房内接见了他。

但张世泽说明了自己的来意的之后,崇祯竟然没有拒绝,答应见他。

不一会儿李俊业就进了书房,李俊业行完大礼之后,崇祯诧异地睨了他一眼道:“爱卿,而今建奴又在辽东生事,辽东正是用兵之时,你放着眼前的辽东不管,却要去收复远离你汛地千里之外的大湾?”

李俊业肯定的答道:“正事!”

崇祯蹙了蹙眉,“你如此舍重取轻又是为何?”

李俊业冷静地答道:“因为登莱重建的水师实力太弱,暂时无法和建奴水师抗衡,暂时并不能按照朝廷初年的三方布置策威胁后金后方,牵制其兵力;但兵发大湾就不一样了,窃据大湾的红毛番,兵不过一千多人,战舰寥寥三四艘,根本无法抵抗我朝天兵;登莱水师还能正好利用此战练兵。”

“再者大湾土壤肥沃 ,降水充沛,南部甚至能一年三熟,如果收复大湾,派遣流民开发,不仅可以解决国内流民问题,还可以每年为大明提供百万石粮食,解决大明到处的粮荒。”

崇祯似乎来了兴趣,轻声道:“爱卿所言属实吗?”

李俊业道:“臣句句属实,若大湾真能完全开发,不仅能做到臣所说的二利,之后亦能设府置县,这对于陛下来说,不啻于开疆拓土的伟业啊!大湾乃我大明自古以来的领土,岂能让外人窃取,如此亦我大明天威,于情于理,都应该驱逐夷人,收复大湾,陛下定也会赢得千秋赞誉。”

“卿若能收复大湾,不耽误北方战事,卿可自行收复大湾,事后朕必对卿有所封赏。”崇祯一时被李俊业说的热情澎湃,他有些激动。

“谢陛下,臣必不让陛下失所望。”李俊业慷慨保证,崇祯点了点头。

“就这样吗?”崇祯有点难以置信,他千里迢迢的进军,难道不是遇到什么困难要找自己,来这一趟,就为了找自己要句话。

想睡觉,就有人递枕头,这句话简直问到了李俊业的心坎上,李俊业继续说道:“臣还有锦州一事,还要详细给陛下解释一番。”

崇祯摆了摆手,道:“此事我已深思熟虑,卿不必再多言。”

“陛下大明若想摆脱目前被动局面,锦州必须放弃。”李俊业抢白道。

崇祯叹了一口气,语重心长地道:“朕乃大明天子,岂能一战未战而放弃兹土,如此天下臣民如何看朕,如此后世丹书如何写朕。”

李俊业噎了一下,一时竟然不知道如何反驳。

“爱卿还是太年轻,你说的那些放弃锦州的优点,你以为朕每日坐观全局会不清楚吗?而是此事牵一发而动全身,辽东武人素来桀骜不驯,与朝廷离心离德,若真依你所言,放弃锦州,退守宁远,表面上退的是大明的国土,实际上退的是辽东武人的土地。”

“听说你现在将登莱发展的不错,朕且问你,如果现在朕要你退了登莱呢?你会怎么办?”

李俊业又噎了一下,说假话,表忠心,他是真的不会。

“道理都是一样,何况辽东武人经营数代之久,在辽东根深蒂固,表面上退的是大明的国土,实际上退的是他们各家的土地,他们的土地和财富到了建奴手中,且问他们是更愿意为建奴卖命,还是更愿意为我卖命。”

李俊业无法反驳,只是不语。

“就算最后真的能放弃锦州,退守宁远,依旧不能省下你说的影子,这些人本来就失去了土地和财富,现在再减少军饷,你这是要逼他们现在就反吗?”

此时的李俊业眼观鼻,鼻观心,像一个做错的小孩一样,实在不知道如何反驳。

崇祯所说,并不为虚,辽东武将素来桀骜不驯,忠诚度也不高,己巳之变时,袁崇焕下狱,当时建奴就在北京城下,祖大寿自己拉着这支军队离开前线,返回辽东。

至于祖大寿终其一生也是反复横跳,最后还是投降了建奴,最后被编入贰臣传。

最后这支大明精锐,打开了山海关,投降了建奴,成为了灭明的急先锋。

如果按照李俊业的一套组合拳下来,说不定还真会逼反一部分人,大明此刻到处用兵,兵力捉襟见肘,如果其中有人真打开了山海关,后果不堪设想。

当初裁撤驿站,不就裁出了一个李自成来。

看来大明真的是气数已尽,已经进入了一个下坠式的死亡旋涡,不大破大立,谁也没法救回。

“陛下臣另有两个请求。”

崇祯眉目一皱,摆了摆手,“讲!”

李俊业恭敬地说道:“臣收复台湾之后,恳请陛下将大湾划入登莱镇,暂时依旧由臣治理。”

“你收复的,自然暂时由你治理,这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大湾每年田赋不可截留。”

李俊业道:“谢陛下隆恩!”

“第二个呢?”没想到第一个请求如此简单,崇祯不免放松了警惕,主动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