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享文敬太子庙乐章之三《迎俎酌献》(1 / 1)

夜读全唐诗 A微笑的鱼A 1011 字 15小时前

享文敬太子庙乐章之三

郊庙歌辞·享文恭太子庙乐章·迎俎酌献

撰日瞻景,诚陈乐张。

礼容秩秩,羽舞煌煌。

肃将涤濯,祗荐芬芳。

永锡繁祉,思深飨尝。

以下是这首诗的生僻字注音、注释和译文:

生僻字注音

? 撰(zhuàn):选择。

? 祗(zhi):恭敬。

? 祉(zhi):福。

? 飨(xiǎng):用酒食招待客人,泛指请人受用。

注释

? 撰日瞻景:选择吉日,瞻望日影(以确定祭祀时刻)。

? 诚陈乐张:诚心地陈列祭品,张设乐器。

? 礼容秩秩:礼仪容止井然有序。

? 羽舞煌煌:拿着羽毛的舞者光彩夺目。

? 肃将涤濯:严肃认真地进行洗涤(祭品等)。

? 祗荐芬芳:恭敬地献上芬芳的祭品。

? 永锡繁祉:永远赐下众多的福分。

? 思深飨尝:怀着深深的思念进行祭祀。

译文

选择吉日,瞻望日影来确定时刻,诚心地陈列祭品,张设乐器。礼仪容止井然有序,羽舞光彩夺目。严肃认真地洗涤祭品,恭敬地献上芬芳的供品。愿神灵永远赐下众多福分,我们怀着深深的思念进行祭祀。

大唐,那是一个在华夏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时代,其文化的多元、国力的强盛以及艺术的繁荣,都成为了后世不断追溯与敬仰的对象。在唐代丰富灿烂的文化体系里,祭祀文化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人们对祖先的缅怀追思、对神灵的敬畏尊崇,以及对家国未来的美好祈愿,在宫廷与民间的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冯伉所作的这首《郊庙歌辞·享文恭太子庙乐章·迎俎酌献》,就像一把精巧的钥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唐代宫廷祭祀现场的大门,让我们得以透过文字,深切领略那庄重盛大仪式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诚挚情感。

“撰日瞻景,诚陈乐张”,诗篇开篇,便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仪式感的世界。在古代,祭祀被视为一项极为神圣的活动,选择祭祀的日期自然也是慎之又慎。“撰日瞻景”,古人深信,在特定的吉日良辰进行祭祀,能够更好地与神灵沟通,获得神灵的庇佑。他们仰望日光,日光所代表的光明与神圣,正是他们对祭祀活动的美好期许,仿佛那明亮的光线能照亮他们与神灵之间的联系,使祭祀的诚意更易被神灵感知。而“诚陈乐张”,则着重展现了祭祀者的态度。他们怀着一颗赤诚之心,精心陈列着祭祀所需的祭品,每一样祭品都经过了精挑细选,承载着对神灵的敬意。同时,奏响那庄严肃穆的祭祀音乐,音乐声在空气中回荡,为整个祭祀仪式增添了一份庄重与神秘的氛围,宣告着这场神圣祭祀活动的正式开始。

“礼容秩秩,羽舞煌煌”,随着祭祀仪式的推进,诗人将笔触转向了对仪式和舞蹈的细致描绘。“礼容秩秩”,祭祀现场,每一位参与者都严格遵循着既定的礼仪规范,举手投足间尽显庄重与肃穆。从进献祭品的动作,到行礼叩拜的姿势,每一个细节都被打磨得恰到好处,展现出古代祭祀文化对礼仪严谨性的极致追求。这种秩序井然的礼仪,不仅是对神灵的尊重,更是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坚守。“羽舞煌煌”,在祭祀的舞台上,舞者们手持羽毛,翩翩起舞。羽毛在舞者的手中轻盈摆动,反射着光芒,仿佛是灵动的精灵。他们的舞姿优美而庄重,每一个动作都蕴含着对神灵的敬意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那光彩夺目的羽舞,与庄严的礼仪相互映衬,共同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而又华丽的氛围,让整个祭祀现场充满了神圣的气息。

“肃将涤濯,祗荐芬芳”,颈联深入描绘了祭祀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净化与献祭环节。“肃将涤濯”,祭祀者们怀着敬畏之心,进行着净化仪式。他们仔细地清洗祭祀器具,这不仅仅是一种表面的清洁行为,更象征着心灵的净化。在古代观念中,只有身心洁净,才能与神灵进行纯洁的沟通。这种对净化的重视,体现了人们对神灵的高度尊重和对祭祀仪式神圣性的维护。“祗荐芬芳”,净化完成后,祭祀者们恭恭敬敬地将散发着芬芳香气的祭品呈献给神灵。这些祭品或许是新鲜的花果,或许是香醇的美酒,它们的香气弥漫在祭祀现场,仿佛是人们与神灵之间传递的美好祝愿。那恭敬的姿态、芬芳的祭品,无一不体现出祭祀者的虔诚与庄重,他们希望通过这些祭品,表达自己对神灵的敬意和对福祉的祈求。

“永锡繁祉,思深飨尝”,诗篇在最后,以祭祀的祈愿和对神灵庇佑的感恩作结,将人们的情感推向了高潮。“永锡繁祉”,祭祀者们满怀期待地向神灵祈求,希望神灵能够永远赐予他们众多的福祉。这份福祉,既包括个人生活的幸福安康,也涵盖了国家的繁荣昌盛、百姓的安居乐业。他们相信,神灵拥有无穷的力量,能够倾听他们的心声,满足他们的愿望。“思深飨尝”,则表达了祭祀者对神灵深深的敬意和殷切的期望。他们希望神灵能够感受到他们的诚意,享用这些精心准备的祭品。在他们心中,神灵的庇佑是无比珍贵的,而他们对神灵的感激之情也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通过这两句诗,我们仿佛能看到祭祀者们虔诚的面容,感受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神灵庇佑的深深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