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登基前(1 / 1)

成容闻言往皇宫的方向看了一眼,点点头什么都没说。

宫内的消息不止给了穆王府,各家王府都得带人进宫。

九极殿里,顺德帝是真的醒了,闳稷跪在榻旁眼眶有些红。

太医们和徐朝筠已经束手无策了,见此情形,闳稷只能让他们都退下。

“我梦到先帝了。”等殿内只剩闳稷一人时,顺德帝才开口讷讷道:“他说…他说秩儿这个皇帝做得很好,可是稷儿…我知道我做得不好…”

“我想做的事还有很多,可如今,看来是不成了。”顺德帝深叹一口气,看闳稷也有些看不清了,他抬手在闳稷脑袋上摸了摸:“你这个霸王性子,其实…与先帝最像…”

闳稷摇头喉咙有些哽:“您养我长大,我与您最像。”

“稷儿又哄我开心,无妨,我都清楚,你比我好,大邺以后也会更好对不对?”顺德帝浅浅一笑:“我知道你是个重情义的孩子,我也不担心你会苛待诲儿和词儿,只是我还是要为你打算。”

“诲儿…如今对你没有威胁,我只怕词儿长大会有不甘,让他…过继出去吧…给老八,旨意我早已拟好,全盛都知道…至于冯氏,她若是安分便让她在行宫安度晚年,若是不安分,你要趁早杀了。”

顺德帝这是要彻底杜绝一切会影响闳稷坐龙椅的不稳定因素。

“皇兄…”闳稷想说其实不必如此,他会好好善待,可他也知道,顺德帝这么做才是最好的。

“稷儿啊,你幼时不知事,刚会说话时便常随谦儿一同唤我父皇…如今我就要走了,你再这么唤我一次可好?”顺德帝面含期冀,拉着闳稷的手也紧了些,声音有些颤:“就一次。”

闳稷红了眼,他低头咬着牙,顺德帝就这么等着。

“陛下,殿下,外头诸位大人都到了。”全盛急匆匆进入殿内打破两人谈话。

顺德帝闻言缓了口气,看向闳稷有些惋惜,拍拍他的手:“罢了,你让他们进来吧,还有成氏,一同叫进来。”

闳稷抬头,顺德帝还是一如既往地慈爱:“我能为你做的不多了,直接为她赐下圣旨对你无用,有些人…有些事得你亲自解决。”

这不仅仅是后宫的事,更是新君和顽固世族的头一回博弈,闳稷必须要亲自赢下这局。

九极殿里弥漫着一股气味,是药气也是…将死之气。

成容和诸位大臣跪在龙榻底下听着顺德帝的遗命。

什么都说了,让闳稷榻前继位,让七皇子过继到八王府上,不让后妃陪葬…

最后的最后,顺德帝隔着人群看着成容,他说,成氏家中虽出身商贾,但这么些年懂分寸也孝顺,是个能干懂礼的好孩子。

诸臣暗自压下心惊,成容立马磕头只道这是应该的。

顺德帝视线在她与闳稷身上停留许久,是在看他二人,也像是透过他们看其他的。

九极殿中压抑的哭声传出来时,殿外跪着的所有人全都匍匐叩首低泣。

皇宫,城门,城外四十九寺的丧钟在夜里齐鸣。

九九极数,整整八十一响,大邺顺德一朝伴着钟鸣彻底落幕。

全盛跪在地上痛哭,闳稷看着榻上那再也睁不开眼睛的人,心底一片悲怆。

二十二年的养育,二十二年的感情,有算计,亦有怨恨,可长兄如父,这不是假的。

闳稷红着眼让所有人都退下,又让成容留下。

“陛下…”赵齐英看着他欲言又止,随后还是依言退出。

殿外跪着许多人,而九极殿里只有成容和闳稷二人。

“容容,随我稽颡。”闳稷掉了一滴泪,他看向成容:“孝子稽颡。”

成容点点头,什么都没多问,在闳稷身边跪下。

稽颡,以额长触地,在民间,只有儿子才能这般。

闳稷跪在地上,泪大颗大颗砸下。

得您二十余年慈爱,如今,这声父皇叫不得,只能如此全我未尽孝心。

榻上的人再睁不开眼,属于他的时代也已过去。

闳稷牵着成容起身,成容轻轻替他擦去眼角余泪。

她什么都没说,双手只是紧紧握着那双大手。

悲伤是肯定的,但如今,还有比悲伤更重要的事。

一夜之间,从皇宫到整个平京都挂上了素白。

大行皇帝的丧仪极其隆重,他其实并不荒唐,在位期间十分勤政爱民。

先帝在时因着打仗国库亏空不少,如今的国库是大行皇帝登基后一笔一笔攒下来的。

平京的百姓感触应是最深,脸上的哀恸不是作假。

大邺原是有无子妃嫔殉葬一制,如今到了这一代,也被大行皇帝一句话就给废了,后宫嫔妃的感激自是不必多说。

从小殓一直到发殡,大行皇帝的丧仪足足持续了近百日。

礼部和翰林院拟了许多谥号来,最终是由闳稷亲自定下。

大行皇帝谥号“明”,全称曰:孝哲敬宪明皇帝,庙号“仁宗”,待入陵后,升祔太庙。

庙号与谥号一定好,接下来的要紧事便是新帝登基。

停灵期前朝诸事闳稷皆已上手,而后宫统筹全部仰赖成容。

叶太后一辈的太妃们出宫入各王府荣养,赵太妃入住寿宁宫。

而顺德一朝的嫔妃除开张贵妃入南陵行宫与闳诲团圆,其余全部去了北边的行宫清修。

这般安排已经比殉葬好太多,没人有异议。

新帝登基,要定的事情繁多,一是即位诏,二是大赦诏,三便是恩赏诏。

这些全都要在登基大典公布,随后再以六百里加急传往各州,此礼结束,新朝方立。

前两者都不难,只这最后一样,几方各执一词。

所谓恩赏诏,便是要定尊位,加封功臣外戚。

赵舒兰太后一位无可争议,众臣争论的不过是后位。

一说要以穆王妃吴氏为尊,一说吴氏无德无能,要另换德行出众之贵女,而剩余众人则是支持以成容为后。

三者中以杨勋支持的第二种声音最大。

向来如此,遇到这种情况,世家们都会默认抱团掌控话语权。

只要朝堂超过半数的声音都一样时,即便是皇帝也不好一意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