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山都这么说,他,王嘉行,再说就不知好歹了!
就短短的一天,看了看孙大人读书的笔记,王嘉行便觉得受益良多。
孙大人不愧是进士,见解独到,他一辈子也想不出来。
王嘉行能考上童生便不是笨蛋,如果留在衙门没好处,早就喊救命跑路了。
正因为这里有自己需要的东西,连情报这边重要的事当然能抛弃了。
当然王嘉行觉得自己得到的所谓情报好似没那么重要,又不是孙大人作奸犯科的证据,说出去了也没用。
于是王嘉行便认命地啃饭,认命地留在县衙了。
第二天上午,不仅王嘉行老爹老娘来了,连阿爷和大哥也跟着来县衙拜见孙山。
王母被引去跟师爷的媳妇夏氏招待,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谁叫孙山家属一个都没来。
孙山请一行人入座,汪嬷嬷给众人奉上茶水。
艾玛,全能的汪嬷嬷,真是辛苦了。不仅要做厨娘,还要做丫鬟,多劳并不多得。
王嘉行阿爷笑呵呵地说:“孙大人,我家二孙子给你添麻烦了。”
王嘉行在家排老二,上面还有个大哥,正跟着王父做买卖。
这次王家把大哥带过来,借机跟孙山见一见面,熟悉熟悉。
孙山笑了笑,摆了摆手说道:“嘉行这个小子,我是挺欣赏的,不仅脑瓜子聪明,更重要是勤奋。像他这样的小子,家里条件好,还勤快读书,非常难得。”
这么一句话,把王阿爷,王父哄得可高兴了,脸上充满笑容,连王大哥也在后面微微一笑。
孙山暗暗地观察王嘉行大哥,那是真心笑,不是苦笑,看来两兄弟并不是塑料情。
也是,像王嘉行这种活泼开朗又自信的性子,跟家里的关系应该不错。
如果处处受到压迫,不说自爆,起码阴郁。
王嘉行丝毫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完全是活泼开朗大男孩。
王父乐呵呵地说:“孙大人,犬子哪里有你说得那么好。呵呵,不值得这样说,不值得这么说。”
要是不值得,王父就不会那么开心了。孙山这么一说,王父的腰板也能挺直不少。
孙山神色认真且真诚地说:“我跟你们说老实话。家里有钱,子弟多数纨绔。像嘉行这种如此上进,实在太难得了。这都是你们做长辈的教得好。”
孙山这么一说,王阿爷,王父笑得更开心了,要不是顾忌孙山是知县老爷,说不定早就放肆地哈哈大笑了。
王阿爷摸了摸花白的胡子,笑呵呵地说:“孙大人,我家二孙子自小就聪明,自小就喜欢读书。呵呵,想不到还真读出来了。”
孙山笑了笑,点了点头,随后话锋一转:“嘉行阿爷你说得对,嘉行聪明,也勤快,但走科举之路,这样远远不够。”
这话一落,王阿爷和王父不由地紧张起来了。
王父急着问:“孙大人,还要怎么做?”
因为有主支的举人老爷在,考来考去还一直落榜,王阿爷和王父自然知道科举之路不好走。
幸好他们的野心也不大,王嘉兴考个秀才回来就行,再奢侈一点考个举人,至于进士,他们只敢想想,却从不抱着希望。
孙山吃了一口茶,继续说:“走科举指条路,单靠人聪明,勤快远远不够,还要环境,书籍,夫子等等来托举。嘉行阿爷,嘉行阿弟,我也实话实说,嘉按照嘉行目前的学习,考上秀才的机会不大。”
王阿爷和王父以及王大哥前一秒还很高兴,后一秒脸色苍白黯淡了。
想不到这么聪明勤快的行牙子考上秀才还机会不大。
王父叹了一口气说道:“孙大人,你的看法和县学的教谕一模一样,孙大人,你说怎么办才好?我家行牙子都那么勤快刻苦读书了,怎么机会就不大呢?邓教谕也说过,像行牙子府试的排名,这次院试的机会渺茫啊。”
王阿爷,王大哥不解地看着王父。
邓教谕什么时候说这些话的?他们怎么不知道的?
王父把前因后果说了出来。
原来当初王嘉行考上童生后,王父带上厚礼,悄摸摸地找上邓教谕,问王嘉行院试上榜的机会。
结果得知渺茫后,不由地郁闷起来了。
王嘉行的名次排在中间,而院试又是往届上一起。
综上所述,这次机会不大。
当然邓教谕不会说得那么明显,拐弯抹角美化不少,好让王父对王嘉行还抱着希望。
总之这次不行就下次,考试哪里有一次就过。
如今孙山说得如此明白,王父再一次死心了。
王阿爷瞪大眼睛,不知所措地问:“孙大人,你说怎么办?”
行牙子都那么勤快了,怎么机会还渺茫。
这科举之路比他们想象的更难了。
王大哥也着急了地问:“孙大人,我家二弟对自己一向有信心,要是落榜了,怎么办?”
之前考府试就考了两次才过,这次院试又落榜了,难道下次才过?
孙山压了压手,示意大家莫要着急,语气非常温煦地说:“嘉行阿爷,莫要着急。”
顿了顿,接着说:“这些天,嘉行陪我出去巡视,不怕艰辛,不怕吃苦,可见是个好牙子。这么好的牙子,我也非常喜欢。这也是我为什么把嘉行留在衙门的原因。
嘉行在衙门这边读书,不仅有别人看不到的书籍,还有别人得不到的卷子,更有别人可望不可即的教导。
你们放心,只要嘉行安安心心地在衙门苦读,我不敢说嘉行一定能考上秀才,但八成的机会肯定有。”
孙山又补充道:“你们也知道,我向来喜欢读书人,特别喜欢勤奋的读书人,嘉行正是那种读书人,所有助他一把,希望他能过院试。院试过了,才有机会到更好的地方读书。我也希望嘉行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孙山说得那么情真意切,把王阿爷和王父感动得不要不要的。
孙山一来沅陆县,第一站就到县学,并且捐珍贵的卷子。
这种不止口头说喜欢读书,并且实际行动也表示喜欢读书人。
不要看他说什么,要看他做什么。
孙山不仅说还做,如果看中王嘉行的勤快,所以悉心栽培,还真有可能。
王阿爷和王父暗暗地想:看来他们的行牙子遇到一个好知县,这是他的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