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和平(1 / 1)

解开心结之后,陈雪茹明显跟之前不一样了,

宋阳都清晰的能感觉到她的变化。

“那你几时娶我过门?”

今日,刚才二人也算是表露心迹了,

陈雪茹慢慢的也在宋阳面前释放出自我,

不像之前数次见面,都是一副软妹子的形象。

在这年代软妹子可开不了店。

陈雪茹性格虽然不是大大咧咧,但颇有些率真的意思,肚子里也不藏话。

就像刚才,人直接问起宋阳几时娶她。

“肯定娶你,你长得那么漂亮,不娶你娶谁,”

宋阳在自己的行程上,已经确认去高丽战场了。

主要是现在获取经验太慢了,要是不去,说不定50年后都升不到十级。

因为每升一级,需要的经验几乎都是几何倍数增长,

这也都是没法子的事,

“嗷,雪茹,今天是几号?”

“今天是30号,你怎么了?”

宋阳当初买院子的时候,前房东就交代过,每月的月底最后一天收房租,

一月是大月,有31号,那就意味着明天就要收房租了。

“没什么,明天我有事儿要去忙了,可能需要一天时间,”

宋阳一想到明天可能发生的事情,内心还是有些激动的。

就现在,都能想象到明天是个什么场面,

“什么事啊?”

“收租,”

……

二人就这么靠在长椅上,聊着天,望着什刹海的风景,享受温馨的时光。

晚上的时候,宋阳领着陈雪茹去六国饭店好好的吃了一顿。

让从来没有吃过西餐的陈雪茹,大吃一惊。

在宋阳耳边一直抱怨着,怎么能这么难吃,而且还量那么少。

最让陈雪茹接受不了的是还那么贵。

宋阳也是接连保证以后再也不会去了,

以后想吃也没机会了,以后这六国饭店可就变成官方外交部招待所了。

平常人哪能吃得到。

宋阳将陈雪茹安全的送回了家,之后就回家了。

晚上的时候,宋阳总算是把憋了一天的火气,都撒了出去。

秦淮茹:“***********,”

次日,宋阳也算睡了个懒觉,一直赖在床上看书,

手机也玩儿不成,早就没电了,

看着秦淮茹在收拾屋子,忙里忙外,像是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只不过这只小蜜蜂,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

看的宋阳一阵自豪。

“淮茹,给我添点水,”

“好嘞!阳哥,”

秦淮茹刚把宋阳茶杯子舔满,小心翼翼的端着,还未放到桌子上 。

就听见了一声充满正义,和平的号角声,从闹市中传来。

宋阳也放下了手中的书,看向了窗外。

49年1月31日,京城和平解放,

当那充满正义与和平的号角声从闹市中传来,整个京城仿佛在一瞬间被注入了新的活力。

街道上,人们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惊喜之色。

原本行色匆匆的路人停下了脚步,纷纷望向声音传来的方向。

有的人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有的人则兴奋地欢呼起来。

孩子们在街头奔跑着,笑着,呼喊着“解放了!解放了!”

他们清脆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为这喜庆的氛围增添了一抹纯真的色彩。

店铺里的掌柜和伙计们也纷纷走出店门,脸上洋溢着喜悦。

一位老掌柜激动地用颤抖的手抚摸着门框,“终于等到这一天了,咱这京城以后可就有盼头了。”

旁边的年轻伙计们则兴奋地讨论着未来的日子,眼中满是憧憬。

街头的小商贩们也停下了叫卖,静静地聆听着这象征着希望的号角声。

一位卖水果的大娘擦了擦眼角的泪水,笑着看着旁边的人,

“这下好了,咱老百姓的日子有指望了。”

不远处,一位卖糖人的手艺人看着热闹的人群,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仿佛通过手里的小糖人看到了未来美好的生活。

在胡同里,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互相唠嗑,分享着这份喜悦。

老人们坐在门口,望着天空,口中喃喃自语,感谢着上天带来的和平。

年轻人们则聚在一起,谈论着未来的计划,说的话慷慨激昂,

让一旁的老头儿听见,都想站起来,喊两嗓子。

整个京城沉浸在一片欢乐与希望的海洋中。

这一天,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人们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迎接属于他们的崭新生活。

此时的秦淮茹,还没有反应过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不过也正常,秦淮茹不识字,进城时间短,认识的人也不多,知道的也少。

这种情况下,从接收到理解信息,都会比别人慢一步,甚至会慢好几步。

“淮茹,你知道这声音代表着什么吗?”

“不知道诶,阳哥,你能跟我说说吗?”

“这号角声啊!代表着和平安定的生活,

代表着以后再也没有了战乱,

代表着咱们华夏这条神龙终于要觉醒了。”

秦淮茹听着自己的阳哥说的这些,像是听懂了,又像是没听懂。

“没战乱了,那可好了,我们村,以前有好多叔叔伯伯都去参战了,结果都没有回来。

这样的话,以后就再也不用死人了,多好啊!”

宋阳看着秦淮茹那单纯而又充满期望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轻轻拍了拍秦淮茹的肩膀,“对,以后再也不会有战乱了。明年应该会有扫盲班,到时候,你去给你报个名,你可要去了好好学,”

“扫盲班?那是干什么的?”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宋阳也躺不住,在秦淮茹的伺候下,穿好了衣服,准备出去看看。

秦淮茹也跟了上去,也很好奇,

此时,街道上的欢呼声越来越响亮。

人们开始自发地组织起来,载歌载舞。

一些年轻人拿着自制的彩旗,在街头挥舞着,仿佛在向全世界宣告着这个伟大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