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江桃感到意外的是,那位执法人员突然笑了:“别紧张,你是江记的老板吧,我爱人就特别喜欢你家的小龙虾,天天来买。”
他压低声音:“最近有人举报你们搞垄断,我们才来走个过场。别介意啊。”
江桃心里松了一口气:“没关系的。哪能介意呢。来来。你们拿着。”
执法人员坚持要付钱时,江桃灵巧地躲开了递来的钞票,将打包好的小龙虾硬塞进对方手里:“同志,您这是帮我们老百姓办实事,这点心意算什么?”
那位姓陈的执法队长推辞不过,只好收下,临走时特意压低声音说:“江老板,那个王老三我们已经盯了很久了,他垄断市场、哄抬物价的证据我们都有。你放心,这事一定会严肃处理。”
看着执法车远去,顾有为擦了擦额头的冷汗:“桃子,这样会不会……”
“怕什么?”江桃利落地收拾着摊位,嘴角挂着自信的微笑,“你忘了?工商局的李局长上周还来咱们摊位吃过虾呢!他亲口说我们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买卖。”
顾有为这才想起,那天确实有个气度不凡的中年男子,吃完还特意要了张名片。他不由得对妻子刮目相看:“你早就……”
江桃眨眨眼:“做生意嘛,多个朋友多条路。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咱们的虾确实好,对不对?”
三天后的早晨,江桃正在家里准备当天的调料,突然接到一个电话。
“是江桃同志吗?我是工商局的老李啊!”电话那头的声音热情爽朗,“有个好消息告诉你!”
原来,工商局联合公安部门对水产市场进行了突击检查,不仅查处了王老三恶意垄断的行为,还顺藤摸瓜端掉了一个以次充好的地下加工窝点。
“多亏了你提供的线索啊!“李局长笑着说,“对了,下周我们有个扶持个体经济的座谈会,想请你来做个发言,讲讲你的创业经验。”
挂掉电话,江桃兴奋地在屋里转了好几圈。她立即给杨柳村的老杨打电话,让再多准备两百斤小龙虾。
“要最好的!”她叮嘱道,“工商局的领导要用来招待外省来的考察团!”
座谈会当天,江桃穿上了最体面的藏青色套装,还特意让顾兰雪给她梳了个时髦的发髻。会场里坐满了各行各业的个体户代表,她紧张得手心冒汗。
轮到发言时,江桃深吸一口气,从兜里掏出几页写得密密麻麻的稿纸。她讲了自己如何从一盆家常小龙虾发现商机,如何解决货源危机,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带动农民增收……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好政策。”江桃的声音越来越稳,“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个体户的今天。我打算下个月在杨柳村建个小龙虾加工厂,预计能解决二十个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台下掌声雷动。李局长带头站起来鼓掌:“江桃同志的经验很好!我们工商部门一定会全力支持这样的好项目!”
散会后,好几个记者围住江桃要求采访。更让她惊喜的是,农商银行的信贷主任主动找上门来,表示可以提供低息贷款支持她建厂。
回家的公交车上,江桃望着窗外飞速发展的城市景象,心里涌起无限感慨。
有了工商局的支持和银行的贷款,江桃的小龙虾加工厂项目进展神速。杨柳村的晒谷场边上,一栋崭新的厂房拔地而起。
开业当天,村里像过年一样热闹。老杨带着村民们敲锣打鼓,连乡长都亲自来剪彩。江桃穿着绣坊特制的工装,胸前别着大红花,在众人的注视下按下了蒸煮设备的启动按钮。
“咱们厂有三个原则!”江桃对着全厂二十多名工人大声说,“第一,质量要过硬;第二,卫生要达标;第三,乡亲们的利益要保障!”
工人们大多是本村妇女,她们穿着统一的白色工作服,戴着口罩和帽子,在崭新的操作台前忙碌着。清洗、蒸煮、调味、真空包装……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把关。
江桃特意请来了市卫生局的技术员做指导,还让顾有为设计了科学的生产流程表。她自己则整天泡在车间里,手把手地教工人们掌握火候和配方。
第一批真空包装的“江记麻辣小龙虾”上市后,立刻引起了轰动。不仅夜市摊的销量翻了一番,连市里的几家大超市都主动找上门来要货。
一天晚上,江桃正在家里核算账目,顾有为兴冲冲地跑进来:“阿桃!刚接到外贸公司的电话,说是有日本客商看中了我们的产品,想谈出口!”
江桃手中的钢笔“啪嗒”掉在桌上。她愣了好一会儿,突然跳起来抱住丈夫:“我们的小龙虾要出国了!”
第二天,在工商局李局长的引荐下,江桃见到了日本贸易代表团的田中先生。这个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男子,在品尝过样品后,用生硬的中文连说了三个“好吃”。
“江女士,这种真空包装技术很先进。”田中通过翻译说,“在日本,这种即食水产会很受欢迎。我们想先订一个集装箱试试。”
签完合同回到家,江桃坐在院子里发了很久的呆。
顾有为过来递上来一杯温热的茶水:“想什么呢?”
“没什么,只是在想些新菜式。”
江桃笑笑接过茶水,现在天热了,不如整点烤鱼,田螺什么的,指不定卖的更好。
出口订单让工厂不得不扩大规模。江桃在村里又招了三十个工人,还购置了更先进的包装设备。
老杨现在成了专职的原料采购经理,每天骑着摩托车跑遍周边乡镇,组织货源。他媳妇则当上了车间主任,管理得井井有条。
最让江桃高兴的是,村里几个考上大学的孩子,暑假都主动回来帮忙。有个学计算机的姑娘,还设计了一套库存管理系统。
工厂院子里摆起了庆功宴。江桃特意从沪市请来了绣坊的姐妹们,还有夜市的老食客们。酒过三巡,老杨红着脸站起来:
“我提议,敬江厂长一杯!没有她,咱们村现在还是贫困村呢!”
庆功宴上,江桃趁着酒兴,把几个生意伙伴叫到了一桌。
“各位,我有个想法。”江桃给每人斟上一杯啤酒,“咱们夜市现在这么红火,光卖小龙虾太可惜了。我想着,能不能把规模扩大,做成一个综合性的夜市品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