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陶谦,我爸要过八十大寿(1 / 1)

曹操不望着赵云离去的背影,感慨万千。

他这辈子只爱干三样东西。

喜名将、爱美人、吓唬曹丕。

对于赵云这种有勇有谋,面对十万诸侯联军,仍旧没有半点动容的绝世猛将,自然生出了几份爱才之心。

可曹操非常清楚。

赵云作为刘羽麾下的大将,让他投靠自己这等反贼,完全是痴人说梦。

甚至不久的将来,赵云很有可能成为刘羽对付曹操的一把尖刀。

摇了摇头,将内心那些复杂的情绪,摒弃脑外。

打开圣旨,仔细观察起来。

然而当他看到里面的内容,不由地倒吸了一口凉气。

“天下各路诸侯,若来朝见者,免其罪!”

“若有反抗者,诛其九族,掘其祖坟,挫骨扬灰!”

甚至不过简短的一二十个字,然而就是这些字。字里行间当中,都带着几分冰冷刺骨。

纵然是曹操看了,都有一种后背发凉,让人为之心悸的感觉。

他并不认为,刘羽这几个字眼,乃是在吓唬关东诸侯。

想当初,刘羽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将大将军何进剥皮拆骨,挫骨扬灰。

就能看出来,刘羽定然是那种心狠手辣之人。

倘若刘羽真的是妇人之仁,也不可能发动兵变,囚进汉灵帝,当着汉灵帝的面,斩杀了胡美人。

更是敢公然篡位,夺取大汉江山社稷。

此等人早就已经是铁石心肠,不为外界所动容。

一想到这些,也让曹操打心眼里为之畏惧。

仿佛自己,早就已经成了刘羽砧板上的肉。

稍有不慎,不仅连他曹操性命不保,很有可能带着曹操的九族,一同上路。

此时此刻,曹操的内心,也生出了些许动摇的心思,甚至打心眼里为之畏惧,有种不敢与刘羽争锋的想法。

曹操终究还是肉体凡胎,并不是一代真神。

有此等想法也不为过。

可他更加清楚,既然已经打出了反叛的旗帜,就再也没有回头路。

别看刘羽圣旨说的好听。

只要归顺,对方绝对不会秋后算账。

伴君如伴虎。

现在的情景,双方处于相持不下状态,刘羽说什么都行。

一旦自己投降,就会成为对方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自己的命运,还是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待到赵云走后,这场风波才勉强停歇。

曹操也不敢耽搁。带着圣旨,返回了诸侯联军当中。

此时此刻,眼见赵云那个那位杀神已经退去,也让诸侯联军暗自松了口气。

关东诸侯在看到刘羽圣旨上的内容,一个个不由的为之嗤之以鼻。

能够成为一方诸侯,他们也不是傻子。

自然明白,所谓的圣旨,压根就没有多少可信度。

他们手中有兵权,就拥有话语权?

一旦投降,失去了兵权,还有什么可图的。

作为汉室宗亲的兖州牧刘岱,率先站出来,满腔愤恨地说道:”刘羽犯上作乱,弑君夺位,乃天下所不能忍。”

“我刘岱身为汉世宗亲,倘若不能铲除国贼,将来死后,有何面目面对我刘氏的列祖列宗?”

刘岱话音落下的同时,原本还以为能够得到众人的支持。

谁曾想到。各路诸侯冷眼旁观,压根就没有将刘岱当做一回事。

尤其是一向与刘岱不对付的陈留太守张邈,不由得嗤之以鼻。

“说的好听,可咱们拿什么去跟刘羽对抗?”

“别忘了,区区赵云,竟然以一己之力,打的我诸侯联军抱头鼠窜。”

“倘若刘羽亲自率大军前来,我等又如何应对。”

张邈的这番话,也顿时引起了不少诸侯的共鸣。

前有王匡、张扬两大诸侯战死,后有并州牧丁原不战而逃,缩回了并州。

眼下赵云一番冲杀,直接将各路诸侯,内心那一丁点抵抗的心思,打得烟消云散。

也成为了压死各路诸侯,最后一根稻草。

徐州牧陶谦,一双眼珠子不停的乱撞。

思索片刻之后,急切道:“那个那个,明天就是我爹八十大寿,作为儿子的,若是不能够在父亲面前尽孝,岂不是不孝。”

“请恕我先走一步!”

说着,陶谦拱了拱手,也不管各路诸侯是何等的反应,急匆匆的离去。

从联军大营离开之后,担心曹操、袁绍等人好客,将自己留在这里做客,更是不敢耽搁。

命令部队收拾行装,就连吃饭用的铁锅都来不及带,就这么急匆匆的离去。

不消一个时辰,陶谦所率领的徐州军。便连滚带爬,急匆匆地滚出了联军大营。

当袁绍等各路诸侯,得知此等消息之后,一个个脸色难看到了极点。

广陵太守张超眼见自家顶头上司都开溜,张了张嘴,想要离去。

又想到自己弟弟,陈留太守张邈的地盘,近在咫尺。

倘若各路诸侯全部开溜,凭借张邈的力量,如何能够挡住朝廷大军。

也只能够咬着牙。继续留在此处,与张邈并肩作战。

被赵云这么一通冲杀下来,曹操心知,继续留在虎牢关前,没有任何好处。

现在一个赵云,就杀的诸侯联军屁滚尿流。

倘若刘羽率领大军出虎牢关,诸侯联军岂不是不战而溃。

在曹操的建议之下,诸侯联军只好退避三舍,暂避锋芒。

这不退还好。

一退下去,诸侯联军就如同退却的蝼蚁一般,不停地朝后方撤退。

曹操给诸侯联军的建议,乃是后撤三十里,安营扎寨。

山阳太守袁遗眼见事情不妙,主动率军后撤八十余里。

兖州刺史刘岱见状,也不甘示弱,率领大军退却一百二十里。

陈留太守张邈,更是与刘岱针锋相对,率领大军直接退守到一百三十里处,在刘岱的后方安营扎寨。

曹操眼见诸侯联军的退却,已经势不可挡。

急忙找到了袁绍,商量对策。

“传我的命令,大军后撤一百五十里处安营扎寨。”

结果来到营寨前,却听到袁绍已经传达了撤退的命令。

看到此处,曹操不由的摇头感慨。

也只好暗自命夏侯渊,率大军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