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就靠那一亩三分地儿过活(1 / 1)

早饭过后,小叔一家准备回去。

杨小叔在镇上的土地所上班,昨天就开工了,

因为张毅上门,小叔特地请了一天假。

今天无论如何,他都必须去单位露个面,不然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家里准备了不少年货,有些还是杨父特地给小叔准备的,

因此要带的东西比较多,

小叔那辆摩托车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要么人坐上了,东西带不了,要么东西绑好了,人坐不下。

来来回回折腾了几次,小改都看累了。

“小叔,摩托车先扔在家里吧!

我开车送你们下去。

这天冷,骑车也受罪。

等星期天,我上来接你。”

“那可不沾,我上班还得出外勤呢,没有代步工具咋办?”

小叔笑着拒绝道。

“啊!你们还要出外勤呀!”

小改惊讶了,原谅她这个生活小白,除了过好自己的日子,其他一概不操心。

“那当然啦,土地所嘛,顾名思义就是管理土地的地方,光坐办公室怎么行?”

小叔解释。

“那你自己先回呗!小婶和甜甜多住几天。

反正学校也没那么快开学。”

小改提议。

“那可不沾,我有一阵子没回娘家了,趁着没开学,得回去看看你婆。”

小婶连忙摇头。

此“婆”非彼“婆”,是小婶的娘家妈,随着甜甜叫。

“行吧!我开车送你们。”

“那不行,这两天差不多都开工了,路上车多人多,

你又不记路,别最后把自己整丢了。

说不定还得你小叔送你回来。”

来自老父亲的吐槽,真实又致命。

“张毅开车,我坐上总行了吧!”

小改退了一步。

“不沾不沾,想都别想。”

这防狼意识,三百六十度全方位无死角,

殊不知自家闺女早被狼崽子吃干抹净了。

“那你说咋办?咱家就我俩会开车。”

小改都气笑了。

看着争执的父女俩,张毅但笑不语。

“杨祥毅你个笨蛋,要你啥用,到现在还不会开车。”

杨父转移炮筒,对着观战的无辜群众发射。

“你就会说我,大姐更大,她不也没学吗?”

“老大,你今年要是考到驾照,年底拿到钱,爸给你买车。”

杨父抛出诱饵。

“真的吗?我回去就报名。”

杨小娅没想到,惊喜来的如此猝不及防。

赶紧表态,生怕晚一秒就会变卦似的。

“爸爸爸爸爸爸,我,还有我,我,你儿子我也考。”

杨祥毅跳脚举手。

“你?哪凉快哪呆着去吧!想要车自己奋斗。”

“重女轻男的偏心鬼。”

没得到同样待遇,杨祥毅悻悻的放下手,小声哔哔。

最后还是杨母拍板决定,张毅开车,小改陪同,

小婶和甜甜坐车,小叔自己骑摩托车回去。

只有杨父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小杨村位于两个镇子的交界地带,隶属于河东镇,

可是去河东镇要比去河西镇远多了。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附近村有很多孩子都会按照就近原则,选择去河西镇读初中。

杨小叔在河东镇的土地所上班,

前几年,他在镇边买了块宅基地,起了三间平房,

也算是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窝。

小婶的娘家在青龙镇,与河东镇相隔甚远,

几乎横跨了整个县城,一南一北。

平日里,小婶忙着上班,忙着带孩子,

只有趁学校放暑假或者是寒假的时候,回娘家小住几天。

因此,她说要回娘家时,没人挽留。

将小婶她们安全送回家后,婉言谢绝了留饭的邀请,

两人随即调转车头,原路返回。

毕竟小叔一放假,一家三口就回了小杨村。

家里已好几天没住人了,肯定需要好好收拾一番,

俩人也不想在这里碍手碍脚的。

在回家的路上,小改开车,张毅指挥。

没办法,她这脑子,不记路。

好怀念某德地图,某度地图,

再偏僻的犄角旮旯,都能给你导过去。

“猫猫,你家乡真是个好地方啊,地势平坦,一望无际,连个小山丘都没有!”

张毅看着窗外感叹。

“好啥呀!”

小改吐槽: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这两样糖县啥都不沾,一年四季就靠那一亩三分地儿过活了。”

后世,电视上、小视频上那各色山区景点宣传片在小改脑海不断闪现,

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俗文化以及各种果木让她羡慕不已。

“你呀!身在福中不知福,这地多好呀!”

张毅轻笑着摇摇头:

“就在家门口,好耕好种又好打理。

不像山区那样翻山越岭,多方便啊。”

“别人说这话我信,你,呵呵。种过几次地呀!”

“怎么?不信?

回头带你去大山里面看看,你就知道我所言非虚。

耕种全靠人工,机器都上不去。

不种地我吃啥?

你不会以为你男人我是吃空气长大的吧!”

“现在山区多好呀!出去玩的首选就是山区,越少人少越好。

以后那些深山老林,慢慢都会被开发成旅游景点,你信不?

到时候他们都不用种地了,在景点里打工就能养家糊口,

更别提还有分成呢!我们这要啥没要的地方咋比?”

“你也说了这是以后的事儿,目前山区的生活还是普遍比较落后的。”

“已经在大力发展了,新闻上不是经常说哪个县在种水果,哪里又种菌菇之类的吗?”

“运输不方便,会限制发展的。”

“呶!你看那墙上写的啥?”

小改放慢车速,示意张毅看旁边墙上写的标语。

“要想富,先修路。”六个巨大的白色印刷字体映入眼帘。

“挺好的,看起来像是新刷的?”张毅笑了。

一路上,只要能看到的墙上,不是标语就是广告。

“这种标语估计都是村委写的,应该是有人专门负责。”

“这些标语前些年很多,现在慢慢都少了。”

“是呀!那不?很多都变成了广告语。”

“与时俱进。”

“不知道用不用给人家墙的主人掏钱。”

俩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

回到家,果然,院子里又是人场,一桌麻将,一桌纸牌。

唏嘘声,叫好声,议论声,聊天声,闹哄哄的。

张毅也不认生,拿着烟盒散上一圈,入乡随俗的加入了进去。

一点儿不好意思或者是勉强之意都没有,

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他就是小杨村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