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老子化胡
那年轻官员的话音此时又响了起来,一时所有的人又把注意力再次转向了那年轻员外郎。
“呵呵,各位倘若是理屈词穷,大可以对我动手,本官虽然手无缚鸡之力,却是不惧。”
听了这话,佛道两派的人只是看着那官员,既未再动手,也无人说话。
还是那摩禅师打破了沉默,他看了看那官员道:“阁下既然是朝廷派来主持论道的官员,应该不偏不倚,不参与其中,为何要出言污辱?”
那员外郎方才虽然差点死过一次,但此时脸上却看不到一点惊惶,他平静道:“我并非有意辱骂,只是说了几句实话。”
“此次既然是佛道论辩,我有个问题想要事先问明,不知当问不当问?”孔见说。
那位年轻官员比较客气:“孔见道长,有话请说。”
“贫道只是想问一下,那《老子化胡经》可在此次辩论之列?”
此言一出,双方阵营中皆有小小骚动,甚至于那三个官员,也相互耳语几句。
不等那官员回答,佛门阵营中为首的那摩和尚道:“阿弥陀佛!孔道长,这样的问题你又何必多问?”
孔见却不看他,只是对着那三位官员道:“请诸位给个明确答复!”
众人将目光集中在那几个官员身上,更多的人看着那年轻官员。但不等那官员说话,和尚又道:“此经早有定论,自然不在此次论辩之列。”
那年轻官员扭头看着和尚道:“那摩禅师可否说说为什么?”
那摩道:“《老子化胡经》本是一本伪作,此事在上次论辩大会时已经辩论明白,朝廷已明令焚毁那部伪经,此事众所周知,孔道长也参加过上次的论辩,不会不记得吧?”
那孔见却不回答,只是看着那官员。那年轻官员微微一笑:“那摩禅师说的不错,本官虽然生得晚了些,还是听说过二十多年前佛道论辩的事。至于今天论辩嘛,将《老子化胡经》列入,本官倒觉得并无什么不妥。”
此言一出,西庑的房子内第一次响起了嗡嗡之声,那三位官员中的其它两位惊讶不约而同地惊讶地看了那年轻官员一眼,道士阵营里方才还在“沉睡”的人一瞬间都醒了,佛门阵营里更是响起一片议论之声。
“这么说,难道朝廷要推翻先前的定论?这是阁下自己的意思还是当今皇帝陛下的意思?”那摩和尚不紧不慢地问道。
那年轻官员扫视了双方阵营一圈后,朗声道:“既然是佛道论辩,就不该事先设置樊篱,否则一方束手束脚,这论辩便失去了意义,此原因之一;那《老子化胡经》上次论辩已经证明为伪经,这次再次论辩,想必结果并无二致,将其列入论辩范围,也出不了什么意外,此其原因之二;不少后生晚辈比如我等,并不曾经历上次论辩,借此机会重新了解伪经之伪,也可警示后人,弘扬正气,此其原因之三,因这三个原因,本官认为佛门也会同意将《老子化胡经》作为论辩题目之一。”
这年轻官员条理明晰说出这些原因,佛道两边阵营里竟不少人微微点头,青佩也觉得这青年官员的确能言会道。
“老朽还有一言:既然同意再论《老子化胡经》,这便说明此经并非虚妄,二十多年前的那场论辩并不能作数。”
众人抬眼看时,只见说话的是道家阵营里一位老者。
那年轻官员听见此话,随即道:“道长怕是没有听明白我方才所说的话。前次论辩早已证明那‘化胡’一说确系伪书,这又有何疑问?倘若道长坚信‘化胡经’为真,那么我倒想就这部经书问一问:《道德真经》为道家至高经典,既然老子化胡,为何不传《道德经》,反而去传授佛门经义?另外,我中华地广物丰,民庶众多,各种教派繁杂,道家并非唯一,老子为何不在中华继续传教,反而去了不毛之地点化胡人?”
年轻官员这么一问,立时引起佛门阵营一阵赞同声,有一位大和尚站起来道:“这位礼官说的大有道理,道家对此又作何解释?”
说罢气定神闲地坐了回去。
不料不等道家人反击,那青年官员却微笑着向着佛门阵营那边道:“佛门的诸位禅师,虽说这《老子化胡经》是伪经,但我却听说,这部经书原本就是出自于一位僧人之手,不知是不是真的?”
佛门阵营那边一听此话,立即纷乱起来,道士一方听了,也有些诧异,小声议论起来,论辩现场再一次一片嘈杂。
佛门主持那摩向身后看了一眼,轻轻点头,立时有位老和尚站了起来,他不紧不慢道:“那位官家施主,你此言大错特错了,那伪经是如何产生的,早有定论。”
老和尚道:“典籍明确记载,《老子化胡经》乃是晋代无良道士王浮所作,他与博远禅师论辩,屡次失败,便作了此等伪经,遗害后世,阁下饱读诗书,进士出身,难道竟不知道?怎么会说伪经是佛门弟子所作?”
年轻官员微微笑道:“禅师所说不假,但你也该知道,王浮此人,虽是道士,但先前他是做过和尚的,只是后来才又入了道家,说伪经是和尚所作,并非完全错误。”
原来西晋王浮的事,在场很多人都知道,先前他确实做过和尚,只是与其它和尚产生矛盾,这才转身投入道家,并写下了《老子化胡经》,现在说王浮是个和尚,未免有牵强,但很多人也不得不承认,这员外郎所说的并非全无道理。
“哼,伪经是王浮成为道士之后所作,又怎能硬向佛门僧人身上推脱?倘若这样辩论,不但不会令人信服,也不会有辩论结果。”那老和尚哼了声,声音奇大。
那员外郎举手向下一按,示意那老和尚坐下,这才道:“禅师稍安勿躁,且听我说。我方才只是说到王浮作伪经的事,却并非说他就是那个和尚,其实老子化胡一说,并非源自王浮,而是僧人曾右,曾右在对人讲佛法时,自己杜撰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大意是:一个道士生前经常污蔑僧人,死后在地狱遭受审判,结果在阎王面前承认自己污蔑佛祖的事。故事中便有老子化胡一说,王浮作《老子化胡经》正是根据这一故事编写出来的,所以说‘老子化胡’首先出自僧人,这件事记载于典籍,本官相信这西庑内也有高僧,定然知道此事。”
这位年轻的员外郎一说完此话,大多数和尚面面相觑,不知这官员所说是真是假,佛门却有一个低首老和尚轻轻吐出四个字:“确有此说。”
他这句话虽然声音不高,却被大多数和尚听见了,那摩低声问身后一个和尚,“此人是谁?”
“他乃本土和尚,别人都称他为百丈大师。”
那摩摇摇头,他并没有听说过此人。
道士阵营里一位道人站起身来,嘿嘿冷笑道:“原来‘化胡之说’都是来源于和尚们,真是撒谎成性。”
佛门阵营里一个和尚忍不住道:“既然《老子化胡经》是出自僧人,为什么道家却要奉为经典?真是浅薄之极。”
道家这边立时有两三人站了起来,佛门阵营也同时有五六人起身,相互怒视。
青佩一看,心中好笑:“这些人似乎比昨日那帮人要讲理一些,但在双方各抒己见、互不相让的情况下,接下来怕又是一场混战在所难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