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拒绝情色诱惑(1 / 1)

宋阳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那些被浪费的竹子,其实还能用来喂养竹溜子。

不过,他倒也不急于马上付诸行动。

毕竟,他守着如此广袤的一片竹林,在山里寻觅竹溜子并非难事,而且养殖所需的设施也并不复杂,随时都能着手去做。

嗯……他寻思着,今年洪涝过后,县城里的馆子逐渐多起来的时候,就可以认真考虑这件事了!

宋阳暂且将这个想法搁置一旁,继续专注于手头的活儿,把用推刨刨光的木板,用钉子固定在为搭建滑梯而准备的斜木架上。

到了夜晚,所有搭建的物件终于大功告成。

有一个在地面打桩后铺上竹子的平台,一个绑在两棵大树之间、摇摇晃晃的绳梯,一个滑梯,另外还有一个用棕绳绑着木板制成的秋千。

这些都是他一时兴起简单打造的,两只熊猫在上面折腾玩耍应该足够了,总比它们动不动就往树上爬,然后摔落在地,摔得都能反弹起来要安全得多。

忙碌了一天,明天就是王岳迎娶新娘的日子,一家子人都早早入睡。

毕竟,不光是宋阳要去帮忙,宋建国、王静雅和冯晓萱也都得去帮忙操持各项事宜。

第二天清晨,宋阳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中山装,和冯晓萱一起,带着自家的方桌和条凳前往王岳家。

至于碗筷之类的物品,给寒号鸟、黄羊采集草叶的宋建国和王静雅会负责送过去。

办酒席所用的桌凳以及锅碗瓢盆,都是从村里前来帮忙的各家各户借来的。宋阳赶到时,已经有好几户人家到了。

宋建国和会计正有条不紊地主持着各项事务,哪几个人负责处理猪肉,哪几个人负责杀鸡宰鱼。

哪几个人负责涮洗餐具,包括谁负责烧火、谁负责挑水等等,都早已安排妥当,每个人都清楚自己要做的事情。

相较于在田地里劳作,帮忙操办酒席,而且还是如此丰盛的酒席,意味着能吃上几顿美味佳肴,大家的积极性自然要高得多。

整个场面热热闹闹,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着。

王岳这边正忙着准备彩礼。由于山里还没通电,路况也不佳,“三转一响”在这里派不上用场,所以他就按照老传统来准备。

准备的彩礼有两只鸡、几十斤腊肉、几十斤米、几斤花生,另外还有一些烟酒糖茶。

关于礼金,宋阳曾向王岳询问过。王岳告诉他,林大海并没有提出硬性要求,只让他随意。

王岳考虑到自家条件还算宽裕,手头现在也有五六千块钱,便准备了六百块礼金,在当地来说,这手笔也算是颇为豪气了。

林大海为了女儿林晓雨的陪嫁,也早早开始精心筹备,据说花费了不少。

他请了村里的木匠,打造了一套精美的家具,有方桌、椅子、箱柜等等,陪嫁必不可少的两铺两帐也一应俱全。

尽管王岳盖房子的时候,已经让木匠仿照宋阳家的家具,打造了衣柜、床铺等物件,屋内设施已然齐全,但林大海坚持按照传统置办这些陪嫁,王岳也只能依从他。

因为要带过去的东西不算多,可从女方家搬回来的东西却不少,所以王岳不得不额外请了几个村里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一同前往。

原本,王岳在畜牧场工作的二姐夫打算帮他借畜牧场的拖拉机,但王岳多次往返蓼叶涧,深知这一路上的路况,估计就算请了拖拉机,还得靠人手帮忙推,于是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从石河子村到蓼叶涧,有好几十里的山路。按照先生算好的时辰,明天早上十点新娘进门最为吉利。

也就是说,今天去接亲,在女方家吃过晚饭后,半夜就得启程返回。

一行七八个年轻人,还有两位陪同的年轻姑娘,再加上李乘风,吃过煮好的面条后,各自分担背着一些东西,早早地踏上了行程。

这一次,他们没有选择穿山越岭的近道,而是沿着山道前行。

由于人多,即便经过偏僻的山岭,也不用担心会有野物突然窜出,所以也就没有带枪和狗。

再说,这是去接亲,带着这些家伙也不太合适。

宋阳虽然经常在山里奔走,但像今天这样怀着好心情欣赏山间美景的机会却不多。

一路上,只见山峰被云雾环绕,仿若仙境,溪流在山涧中欢快地奔腾,发出清脆的声响。

沿途各色山花肆意绽放,宛如五彩的地毯,密实的林木已换上了崭新的绿装,处处洋溢着生机。

奇峰怪石形态各异,有的如利剑直插云霄,有的似卧虎盘踞山林;苍翠古松傲然挺立,仿佛是山林的守护者。山道蜿蜒崎岖,却又有着一种突兀玲珑的美感。

放眼望去,眼前的一切尽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充满了勃勃生机。

清晨赶路,天气格外凉爽。同行的几个年轻人,年纪最大的也就二十四五岁,最小的才十五六岁。

身为山里人,这也算是他们难得的一次“远行”。

即便眼前的景色他们平日司空见惯,但此刻也都不禁啧啧称奇。

当然,年轻人聚在一起,少不了打闹嬉戏、追逐逗趣,尤其是在两位年轻姑娘面前,总有人忍不住去逗弄她们,惹得姑娘们娇嗔连连。

宋阳背着背篼,里面装着两只鸡,跟在李乘风身旁,两人小声地交谈着。

整个冬天,李乘风没少带着自家孙子进山打猎,倒也收获了一些皮毛,送到收购站卖了一千多块钱。

一提到打猎,李乘风不禁感慨道:“我那孙子,看到赚钱了,倒是有了兴趣,可就是缺了点灵性,性子也不够沉稳,跟你这娃儿比起来,差得远咯。”

“师傅,今年还出去打猎吗?”宋阳问道。

“看看情况吧……答应你这娃儿的事儿,还没办呢。我寻思着,可能会到彭水那边的苗寨去一趟,弄几只下司犬回来!”李乘风不紧不慢地走着,声音平和舒缓。

“我现在已经养了六条狗了,其实也差不多够用了,师傅您就不用专门跑这一趟啦。”

“我又不单单是为了你,也想着给我家孙儿找两只下司犬,顺路的事儿!”

他们正穿行在林间山道上,突然,深处的林木间传来一阵响动。

“哗哗哗”的声音越来越大,仿佛有什么东西正迅速靠近。

跑在前面的几个年轻人听到动静,顿时神色紧张起来,纷纷停下脚步。

他们一个个回过头,朝着宋阳和李乘风看来,有人出声问道:“这是啥玩意儿啊?动静这么大,该不会是什么猛兽吧?”

宋阳笑着回答:“是金丝猴来啦!”

“在盘龙湾见过大熊猫,可还从来没见过金丝猴呢!”有人接着说,“要不咱们去看看,金丝猴到底长啥样?”

宋阳静静听了一会儿,说道:“不用去找,在这儿就能看到!”他听得出,那群猴子正朝着他们所在的方向不断靠近。

一行人纷纷停下脚步,驻足观望。王岳也来了兴致,说道:“阳娃子,跟你进了不少次山,除了见过两次猕猴,还真没见过金丝猴,这次可得好好瞧瞧。”

“金丝猴可不常见,金丝猴比熊猫还好看呢,见到金丝猴可是好兆头,意味着能捡到钱嘞!”李乘风也朝着声响传来的方向张望着。

从动静判断是什么野物的方法,还是他传授给宋阳的,宋阳都能听出来,他自然也心中有数。

在山里人眼中,金色的东西总是与钱财联系在一起,被赋予了吉利的寓意。

停顿了一下,他接着说道:“要想看金丝猴,得上山顶那些树木比较高大的林子里,运气好就能碰到。

你在林子里走着,要是突然听到树上有响动,就像现在这样,那就是金丝猴来了。

还有,夏季的时候,靠近河边的深沟里也比较容易见到。”

王岳和宋阳关系要好,李乘风也听说了他俩的一些事儿,所以也乐意传授王岳一些经验。

虽然只是简单的几句话,但有心人总能从中领悟到一些关键要点。

只见王岳微微点头,显然是明白了李乘风话里的深意。

没过多久,果然看到一群毛色近似金色,却又有些发灰的猴子,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在林地与树上肆意奔跑、飞纵,如一阵风般呼啸而来。粗略估计,这群猴子得有三四十只。

这些猴子有着厚唇、短尾、圆嘴和朝天鼻,脸泛着一层淡蓝色的荧光,眼睛犹如蓝宝石般明亮。

它们那一身金色如丝的长毛,看上去细密而柔软,尤其是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五彩斑斓,好看极了。

“这皮毛也太漂亮了,值钱不?”有人好奇地问道。

宋阳笑着提醒道:“这可是仅次于国宝大熊猫的珍稀动物,最好别打它们的主意!”其实,他也就是下意识地这么一说,源于上辈子深深铭刻在脑海中的保护意识。

事实上,在当下这个年代,更为稀少的大熊猫虽已明确宣告受到保护,但仍处境艰难,更不用说金丝猴了,这年头猎捕它们的人不在少数。

“真想抓一只回去养着!”又有人冒出这么一句。

不过很快就被另一个人打消了这个念头:“家里饭都快吃不上了,还想着养金丝猴,你以为人人都像阳哥啊。

人家阳哥家里养熊猫,那是拿着证,还有工资拿呢。

你可别自找麻烦,我记得那教授跟公社的人来村子宣传的时候说过,金丝猴、羚牛,还有好些鸟,都不能打。”

宋阳微微露出笑容,说这话的人名叫杜书轩,今年刚满十八岁,看样子,他把那些宣传内容都听进去了。

或许是被猎人打怕了,这群突然闯来的金丝猴,看到山道上的一行人后,惊恐地发出怪叫,掉头就往高处的山上纵跃而去,眨眼间就消失在了茂密的林木间,仿佛只是惊鸿一瞥。

见没得看了,一行人这才又继续顺着山道朝蓼叶涧方向走去。

这时,只听李乘风说道:“金丝猴可马虎大意了,我就见过被老猴子弄丢的小金丝猴。

千真万确,就丢在树底下,那哭声和小娃娃的哭声一模一样,听着怪可怜的。

我刚想去抱它,几只老猴子就跑过来了,朝着我吱哇乱叫,背上的毛都竖起来了。

你们养过猫没……猫一着急,背上的毛就会竖起来,金丝猴也是这样。

我一看情况不对,赶紧就跑了,要是被一大群猴子围攻,那可不好对付。

冬天的时候看金丝猴最合适,树上光秃秃的,没有树叶遮挡,能看得清清楚楚。

而且冬天没啥吃的,它们就愿意接近人,讨点吃的。就是被人打得多了,现在见到人都不愿意靠近了。”

李乘风似乎来了兴致,话匣子一打开就收不住了。他这奇妙的经历,听得一帮年轻人羡慕不已。

有人好奇地问:“山里好玩的事儿多不多啊?”

李乘风笑着回答:“好玩的可多了去了。冬天的时候,山顶雪厚,锦鸡和野鸡受不了冷,也找不到吃的,就都下山来了。

打野鸡可有个巧妙的法子,就是驯养一只母野鸡当作‘野鸡诱子’。人只要找个地方藏好,任由诱子去引诱那些前来求偶的公野鸡。

公野鸡越聚越多,为了争夺交配权就会开始打架。

这种时候,瞅准时机,吹一声口哨,诱子就会退到一旁,然后装上铁砂的火枪一响,一枪就能打到好几只公野鸡。”

王岳听了,深有感触地感叹道:“看来一定要拒绝情色诱惑,小心被‘仙人跳’啊!”

宋阳听了,忍不住笑起来:“我觉得你说得挺有道理,要不这媳妇你别娶了,拒绝诱惑嘛。”

王岳一愣,连忙说道:“那可不行!”

一群年轻小伙儿压根没留意宋阳和王岳的交谈,他们的目光大多都聚焦在李乘风身上。

李乘风在周边村落那可是声名远扬,实打实的撵山界头号人物。

他走过的地方多,见识极为广博。平日里,大伙和他接触不多,即便见了面,也觉得他性子有些古怪,生怕搭话不当,反而给自己找不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