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青空,书的正文就到这里结束了,现在就来畅谈一下书中的剧情和大家的疑惑吧。
首先这本书绝对称不上完美,有很多遗憾和缺陷,远不如上本那么圆满。
最大的错误在于主线与支线的错位,这应该是我踩的最大的坑了,也是导致整本书失衡的主因。
一本书的主线往往起于开头,而第一章抛出的命题过于宏大,以至于让本应该的主线(主角一路成长为歌姬,然后影响世界)变成了未来理念的争论(黄昏几大派系的争斗以及人类到底该走向何方)。
调子起高了,让前面的剧情失去期待,可为了故事的完整又不得不在前期压进度。
本应该是新手村和同龄,同批的人相互竞争学习,交互,期间擦出火花,各种情谊的发生,但一开始就给予了主角‘歌姬’这种极高的身份,以及将要完成的理想(改变联邦现状),这使得大家都知道主角马上或者已经成为大人物,而对于前期这种可以跳过的‘琐事’情节失去耐心。
过于高的期待,和前期不得不一步步来的迟缓剧情,发生了冲突,这使得读者和我自己都变得焦躁,我很想回应大家这种期待,但按照剧情线来说,主角又不能太快的一步登天,没有了过程,即便胜利成功,也会变得虚幻无感。
这个期待和剧情的不匹配,带来了很多问题,我和大家的感受都很不好。
然后,就是中后期剧情加速的问题,这事实上依旧是主线支线的错位导致的。
关于未来理念的争论(也就是剧情里,几大黄昏派系路线之争)是不应该作为主线来写的,因为理念的争论和冲突,最后是要分出结果的,而我并不能分出结果高下。
科幻小说要做的,其实应该是‘展现’某种未来的可能性,以如今的想象构建未来的世界,而不应如学术论文般,分析那种路线的优劣高下。
这是因为分析高下、争论结果,就要涉及很现实的理论依据,不然你凭什么说这套方法理念是正确的,但科幻未来的许多理念是基于幻想构建出来的,它并没有真的在现实里完全实践过,也就是缺乏足够的现实支点来支撑。
最后导致剧情进行到末尾,几大黄昏派系的理论争斗中,我无法给出哪个是正确的答案,或者让主角抛出一个更为高级,更为深入人心,让人信服的理念。
这就是为何到最后,主角无法‘强势’的原因,因为强势的行为,必然是主角认为自己想法完全可行,完全优于其他歌姬的理想,否则主角的行为和那种谁的拳头大,谁就有的道理的‘暴君’一样了,这实在有违人设和一开始创作的初衷。(做个以力证道的莽夫好像也没什么不好=。=)
另外解释下一些角色的问题
欧佩缪儿,也就是前期那位可以改变电子系统的特殊女孩。
格银,主角高中的同学,七贤议会的天才少女。
这两位放在一起说,欧佩缪儿毫无疑问是魔女,同样女主也是魔女,这是为了让主角前进的道路上不过于孤单,同时有个相互映衬对比的人而出现的,按照最初的构想,她会和主角成为关系很微妙的熟人,并在后期作为主角的支援,帮助处理艾竭卡网络世界的问题。
格银,天才网络少女,主角的朋友,如果让主角在应对生活各种事务,以及参与斗争的同时,还要顾及网络世界的麻烦和困难,那就太忙了,分不过身,格银是作为主角的帮手设定出现的,分担这方面的压力。不过仅仅是一名网络天才,还不足以应对联邦时期这浩如烟海的电子信息战和网络冲击,而欧佩缪儿则就是搭配的破局钥匙,尽管那位魔女有些懒散不喜欢过于复杂的事情。
这是最早的粗略构想,但明显书中的后期没有用上,或者说那时已经意义不大了。
另外高中时期,那两个孤儿的故事,本来想讲述同样在孤儿院长大的孩子,一个因为天赋轻松走向社会高层,一个在底层苦苦挣扎,两者的故事线带出联邦明面下的阶级冲突,和难以化解的社会矛盾等等。
但也和上面两位一样,后来用不上了,因为主线设定的过于宏大,让阶级叙事有些跟不上,也很难完美的圆上这个难题,后来就搁置了。
如果说,让我能回到两年前开新书的那一天,我一定不会写开头那章,而是让主角以一名相对普通的身份,度过高中,和同学做朋友,一起解决问题,然后逐步成长,养成羁绊,之后再进入大学,卷入各大财阀派系的争斗中,再之后,才觉醒歌姬身份,开始参与联邦真正大势力间的角逐,然后顺带‘展现’下各大黄昏时代派系的理念(这个就应该作为不起眼的支线来写),后期主角打败腐朽联邦的反派,参与河外种群的交涉,构建银河人类文明的精神世界框架,最后再向上一点,接触艾竭卡之海的意志,和洛兰希娅定下盟约,迎来结局。(科幻小说的魅力在于展现未来的可能性,而不是和学术论文般争论哪种对错)
这样故事线就会自然很多,或许没那么惊艳,但也不会留下太多遗憾。
经历过这本书以后,大概也是有些累,我想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不会再碰宏大叙事、史诗未来这类主题了,下一本书大概会以奇幻世界背景、个人冒险升级为主线,这几个月会好好准备一下。
很对不起大家,这本书带来的体验并没有那么好,辜负了很多人的期待。
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会陆续更一些番外小剧场,作为饭后甜点补偿,讲述缇兰和一些朋友的日常,有什么大家想看的生活剧情,也可以留言,会看到的。
那今天就说到这里了,祝贺大家五一假期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