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淄川(1 / 1)

铁蹄哀明 山月怎知心事 1164 字 16小时前

崇祯元年十一月十六日,韩城县淄川镇(今芝川镇),澽水和芝水两河在镇内交汇,随后向东三里注入黄河,而过了黄河,便是山西的地界,那里是平阳府蒲州的万泉县。

淄川古名夏阳,是个历史上鼎鼎有名的重镇,太史公司马迁在这里出生并完成了《史记》,其祠墓就在毗邻黄河的淄川镇东,顺着祠墓往南有一古渡,曰夏阳渡,由于其连接秦晋,因此也让淄川成为了历来兵家争夺的要地。

除了战略地位以外,其商业地位也十分显着,正统万历年间,黄河之上商船云集、昼夜不停,大批的货物从夏阳渡输送至秦晋两地,淄川镇也为此开设了常市,与其他旬日一集或逢日一集相比,淄川的市集每日开市,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成为了周边十数个县中,最富庶的一处。

不过在万历末年以后,连年出现天灾,这两年的大旱以及河道积淤,更是让黄河水位大降,大船驶不进来,集市虽然还是日开,但与之前已不可同日而语。

辰时三刻,一支六七辆骡马大车的商队从镇南缓缓驶来,书着“古韩雄镇”门额的镇南门门洞中,四五个镇兵正裹紧为数不多甚至破破烂烂的衣服,围在一起吹牛,猛然一个镇兵抬起头来,看到了驶来的商队,对着其余人笑道:“怨种来喽!”

其他几个人循声望过去,脸上都露出了狡黠的笑容。

其中一个队头模样的看了看,对其余几个人挤眉弄眼地道:“好家伙,这怨种还不小哇,得有几个月没这么大的商队来了吧,看来今天是该着咱弟兄几个吃肉。”

说着他站了起来,用脚尖捅了捅,还在地上坐着的几个人:“起来起来,门前列队,莫要吊儿郎当的,拿出点狠辣来,多榨他们一点银子!”

等了一阵,商队终于驶到了门前,那队头按着刀走了过去:“站那,站那,哪个是行首,出来说话。”

一个三十来岁蓄须的汉子走了出来,对着这队头儿一拱手:“这位军爷,小人便是行首。”

那队头微昂着头不咸不淡地“嗯”了一声,随后一伸手:“拿来。”

“什么?”那行首被他的举动弄得微微一愣。

那队头皱起了眉头:“官府开的路引、牙行的保举啊?你个行商的,这点规矩不懂?”

此时经商不是谁都能做的,所谓的路引便是通行证,商人在跨区域行商时,需要向官府申请路引,路引上注明籍贯、货物种类、数量以及行程路线,以便沿途关卡核验,而牙行便是官府指定的中介机构,当商人远途行商时牙行为其出具带证税的小票,证明这已经是纳过税的了。

“哦哦,自然有的。”

那行首哂然一笑:“连日赶路,走得都糊涂了,军爷少待。”

随后那行首从身上一阵翻找。

“快点,快点,这大冬天的,休叫爷几个跟你们这里受冻。”队头不耐烦地催促着。

“就好,就好。”行首一边点头哈腰地称是,一边在身上翻找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用绸布包裹的包袱来,打开以后又翻捡了一阵,这才找到了路引和保举文书,伸手递给了队头。

队头接过以后,打开扫了半天,发现印信是真的,找了半天也没找出什么破绽来,将两样东西捏在手里以后,又向行首颐指气使地问道:“打哪来?往哪去?走的什么货啊?”

“从凤翔来,想去平阳府,走的是粮食。”

那队头点了点头,了然道:“是往平阳的亢家送粮吧?”

“是,亢家是大粮商,四处收粮,年初就已经商定好了,秋收以后就往他们那运。”

那队头猛然冷笑了一声:“今年大旱,咱这关中自己粮都绝收,哪里有余粮拿出去卖!我看你们是假借送粮之名,暗行那不轨之事,来啊,给我扣下!等我呈报巡检司以后再将他们下狱!”

“是!”

几个镇兵将腰刀给抽了出来,呼啦一下子就将这支商队给团团围住。

“怎么,你们不服?!”

队头看着那十来个不为所动押运车队的汉子,寒声道:“我看你们是要造反!”

“军爷!军爷!”

行首赶忙拦住那队头,一脸苦笑着对队头说道:“俺们都是寻常百姓,哪里有胆子造反,再说了,造反怎么能带半大小子出来。”说着他一指队伍当中一个纤瘦的身影。

说着,行首已经将队头拉到了一边,低声对其说道:“实话跟军爷说了吧,这粮是军粮,从固原那里来的,军爷可懂了?”

此时的大明文武,不仅上下盘剥卒伍的军饷,甚至有很多将校将军粮也转手卖了出去,由此也导致了朝廷再怎么发饷发粮,也难以喂饱下面的卒伍。

“原来如此。”对于这种腌臜龌龊的事,队头也十分清楚,因为他也是受害者之一。

不过小鸡不撒尿各有各的道,他作为守门的镇兵,自然也有别的生财办法,现在就看着行首晓不晓事了。

果然,行首从怀中摸出了一些散碎银子来,看似无意的拉扯之间偷偷地塞到了那队头的手里:“规矩小人懂,请队头和各位军爷吃酒。”

那队头偷偷在手里掂量掂量,发现竟然有三四两之多,心中大喜,悄咪咪地扣下了一半,倒到另一只手里,笑了两声:“行首清白之身,误会了误会了。”

拿了银子也不能不办事,于是两个人一边往回走,那队头一边寒暄道:“过白水、蒲城没有?听说最近最近可不太平。”

“军爷说的是,到处都是流民,要不是俺们这三十多个人个个都带刀带棒,那群流民得把俺们的粮食抢个精光,到时候怎么敢回固原交差,怕是也要成流民咯。”

队头颔了颔首,似乎好意地提醒道:“你们的家伙可不能外露,现在查得紧,甭管是不是押车的,都给你们抓起来关进去,得纳了大笔的银子才能放出去。”

行首无限感激地道:“多谢军爷提醒。”

“行了行了,一场误会,都散了,放他们入镇。”

队头挥退了一众镇兵,等商队入镇以后,将一半的银子掏了出来:“弄到了二两银子,拿夹剪过来挨个分了。”

随后他又吩咐道:“我那份和大伙儿一样,可不许多给我分”

几个镇兵个个喜笑颜开:“队头真是仗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