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辛评谋乐安(1 / 1)

于是朗声道:“某乃是冀州牧镇北将军邺城侯韩明,公孙瓒乃逆贼,其败刘虞而失幽州民心。”

“吾今奉大义而来,欲讨此贼。”

“且其早攻我冀州,此,亦为报仇。”

“汝若识趣,可献寨投降,某必视汝为麾下大将,还可保汝荣华富贵。”

“但汝若是不......”

话没说完,却是被王松的狂笑声打断。

“哈哈哈,可笑!”

王松冷笑一声,大声说道:“韩冀州好大的官威。”

“我主智勇双全,更是杀了无数残害我大汉的异族,我等皆愿为其效死力。”

“今汝等虽势大,但我樊舆亭寨墙坚固,粮草充足,士卒用命,想要破寨,没那么容易。”

“今韩冀州还是莫要白费口舌,若有本事,便来攻城。”

“这......”

韩明心中无语,没想到这人那么不识好歹。

心中那个虎躯一震,敌军献城投降的梦再次破碎。

却不得不暗赞其忠义,也不恼,继续劝道:“公孙瓒大势已去,汝何必为其陪葬?”

王松却不为所动,只是高声说道:“多说无益,某不怕你。”

说罢,他弯弓搭箭,对准韩明。

口中则是大喊:“看箭!”

“额~”韩明则是愣了,那么远你要射我?

如今至少有一百五十步啊!

要知道,吕布辕门射戟也不过一百多步。

吕布那个都有些夸张,毕竟如今射箭一般都是百米内,还没有一百步。

“主公小心!”

典韦许褚韩勇三人一脸凝重地看着弓箭。

赶忙把韩明护在身后。

眼中也是颇为惊奇。

主公距离那人至少二百米,莫非那人是神射?

“咻~”

只见箭矢飞出,箭矢飞到一半就掉在了地上。

“这?”

“嗯?”

“啊?”

“???”

田丰郭嘉等人一脸懵逼,相互对视着,满脑子问号。

“直娘贼!”许褚直接怒了,还以为敌人有神射手出现。

没想到连一百米都没有射过。

倒还吓到了自己。

韩明眼中一动,高呼道:“好,明日,某带大军攻打,汝做好准备。”

说明日攻城,但却不攻打,也是给敌人制造心理恐慌。

想必明天敌人精神都是高度集中。

等过两天在攻城,敌人肯定会放松警惕。

这种玩的不只是虚虚实实,还是曹刿论战里面的一鼓作气,再而衰那种。

“明日某等着你!”王松眼中有些凝重。

明天冀州军就攻城,想来是打算速取樊舆,好防备北新援兵。

看来明天是一场恶战。

韩明笑着点点头,大手一挥,带着兵马离开。

渤海,重合县。

县府大殿,韩轼正坐在主位。

他左手边是辛评,辛评端坐着,看向着韩轼。

韩轼眯着眼睛,小声问道:“仲治所言当真?”

“子瞻!”

辛评一脸肃然,严肃道:“袁绍大军已经离开了济南,其必然是要取北海或徐州。”

“而厉城有张儁乂将军,平原还有五千人马,平原自然无忧。”

“这乐安国,防备不足,若是将军突袭,取了乐安献给主公。”

“既为报袁绍攻打我冀州之仇,还能虎视齐国。”

“将军,不可错失良机啊!”

此刻辛评心中也是还有些忐忑。

他早年和袁绍有些联系。

主公虽然没有责怪,还把渤海交给他管理。

但他必须得报恩。

如今袁绍目光在其他地方,乐安国防备不足,正是可以突袭乐安的好机会。

如果夺取乐安,对冀州肯定是好处多多。

并且无论如何,对袁绍都不利。

“可敌军毕竟是守城,我们......”韩轼还是有些迟疑。

他自然想立大功。

并且他很需要立大功。

因为单论战功,他的功劳连校尉都做不上。

如今能做和众大将平起平坐的将军,主要还是因为他是主公从兄。

虽然没什么人敢说闲话。

但背地里肯定有人说三道四。

最为关键的是,他刚在平原纳了两房小妾。

本来纳妾什么的,都是小事,偏偏是他在外镇守一方,却纳妾。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不是来镇守一方的,而是来吃喝玩乐的。

如今他都在想着主公知道后会不会有意见。

毕竟说实话,主公麾下那么多大才,他危机感还是重的。

要是能取了乐安献给主公,肯定是大功一件。

但问题来了,乐安国肯定是难取的。

作为袁绍的北方门户,守军不说一万,五千人是要有的。

他攻取五千人守军的城池,没有三万大军根本做不到。

“哈哈!”

辛评淡淡一笑,看着韩轼,他摸着胡须,却不说话。

“仲治?”

韩轼一脸疑惑地看着辛评。

辛评却是一脸笑意地询问:“将军可知乐安守将?”

“先生细言?”韩轼颇为好奇。

辛评笑着点点头,缓缓说道:“将军,乐安守将乃马延。”

“此人虽为袁绍大将,但其远不如颜良文丑等人。”

“而辛某,早已经安排了不少辛家死士前往乐安。”

“乐安杨家早年与某相交甚厚……”

“此番辛某必与将军破乐安,将乐安献给主公。”

韩轼眼中光芒一闪,更加好奇了,弯腰压低声音靠近辛评:“莫非仲治早已经谋划乐安?”

“哈哈!”辛评却是笑而不语,目光定定地看着韩轼,随即一脸严肃地对韩轼点了点头。

“仲治真大才也!”韩轼忍不住称赞道。

他自然看得出来辛评已经有了计划,并且早已经部署安排。

想来这心评也是想立功报效主公。

辛评笑着摇摇头,正色道:“将军谬赞,只是评与弟早年亲袁绍。”

“主公大度,方原谅我兄弟二人及我辛家众人。”

“更是拜评为渤海郡守,如此大恩,评怎能不尽心为主公谋划?”

“可惜主公仁义,不然今雨水较多,而乐安近水。”

“若以水灌乐安,或更容易。”

一想到主公不但原谅他兄弟二人,更是对他兄弟二人委以重任,他就日夜思考为主公谋划。

虽然家眷在邺城,或许也算人质。

但哪个重要谋臣将士的家眷不在邺城?

在邺城,主公对自己家眷也非常好。

自己等人在外面,自然是尽心尽力为主公谋划,甚至是赴死。

这种情况在任何一位诸侯那里都是如此。

甚至如今的汉室前几年封刘姓州牧都要质子。

最明显的便是刘焉和刘虞,儿子在天子那里为质。

所以自己家眷在邺城这事,他根本没当一回事。

关键自己没有反叛之心,更不用担心。

韩轼笑呵呵的点点头:“仲治大才,未雨绸缪,若破乐安,某必为仲治请赏。”

他自然知道辛评的心思。

只是没想到辛评早已经在为主公谋划乐安。

辛评眼中一动,轻声道:“不敢请赏,不过,我等若谋乐安,当先派人告知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