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两难的决定(1 / 1)

关于周扬跟柴欣到底在里面谈了一些什么东西。

王琳琳等人自然也不会也不方便去多问。

只不过临行离开学校的时候。

方涛特意让人从学校的档案库里调集了一份柴欣的个人档案,并且成套复印好送到了顾为刚的手上。

至于这份档案最终会被送到什么地方。

恐怕除了知道内情的顾为刚以外也不会有太多的人清楚。

就连柴文进对此也是一头雾水。

“你放心,是好事。”

似乎察觉到柴文进心里的疑虑和担心。

周扬上车坐下来的时候。

刻意拍了拍柴文进的肩膀。

此时车窗尚有一丝缝隙。

这一幕落到车外的众人眼中,就连方涛也忍不住感慨。

作为一个司机。

柴文进开车开到这一步也算是无人能及了。

……

回到落脚的酒店。

周扬并没有马上休息。

而是让顾为刚把关于三地融合的有关资料拿过来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如果仅仅只是从自身的角度来考量。

他自然不用反复看这样的材料。

但是周扬很清楚。

为政者。

最怕的不是不擅长。

而是不知道。

两岸三地融合的方案当年是自己一力推动制定和落实的。

在萧林升的任期内。

这个工作想达到最完美的状态几乎不可能,即使有这样的自信,但是也不能杜绝意外情况的出现。

就比如此前王新辉遇刺一事情。

可以说最起码也迟缓了一到两年的时间。

如今萧林升几乎把大半的注意力都放到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领导干部制度改革方面。

这个事情日后必然会成为自己任期内的一个大问题。

套房里。

周扬几乎是看了足足一个多小时的资料。

一直到顾为刚敲开门进来提醒他吃饭的时间到了的时候才回过神来。

“我知道了。”

“这样,小顾啊,你马上落实一个事情。”

“现在就打电话给赵红军,让他今天晚上务必要赶到潭州来。”

“另外,通知他带上林立华和董必成。”

听到周扬的话。

顾为刚也是一愣。

这个时候让赵红军他们几个人赶到潭州来?

似乎看出了顾为刚心里的不解。

周扬也没有给他太多反应的时间。

直接就开口道:“不用想那么多,尽快发通知吧。”

“告诉赵红军,我会一直在这边等他。”

闻言顾为刚也迟疑,立马就出门去打电话了。

等顾为刚一走。

周扬也是忍不住叹了口气。

“力度还是不够啊!”

“总有些人试图鱼目混珠躲过去。”

……

广南书记赵红军突然赶赴潭州市的消息知道的人并不多。

甚至就连书记刘齐平跟黄炜航也是被蒙在了鼓里。

对于赵红军来说。

这还是他第一次遇见如此紧急的时候。

不过凭借着他对周扬的了解。

也猜到肯定是有十万火急的事情所以才如此紧迫。

所以接到通知之后。

赵红军没有太多迟疑。

立马就通知林立华和董必成紧急飞往潭州市。

不过再三考虑之后。

赵红军还是把省长王英雷也一并交上了,算是先斩后奏。

等到四人赶到周扬落脚的酒店。

时间已经是晚上7点钟左右了。

小会议室内。

四个人走进门的时候,周扬正在皱着眉头浏览手上的材料。

屋子里除了周扬以外就只剩下正在泡茶的顾为刚,以及坐在周扬身侧的王琳琳。

看到四个人进来。

王琳琳立马就起身招呼几人坐下来。

“来了?”

“立华同志,必成同志,这一次辛苦了吧?”

“情况紧急,我也只能出此下策了。”

“你们要是有什么意见,可以冲我发。”

听到周扬的声音。

林立华跟董必成哪里敢发脾气。

闻言当即就摇了摇头。

“周书记,辛苦嘛是辛苦了一点。”

“但是职责在身,我们也是责无旁贷,岂敢愁肠满腹。”

笑了笑周扬也没说什么。

只是等顾为刚给几个人都送上了茶水之后。

这才笑着说道:“立华同志的觉悟是很高的,倘若基层的为政者都有你这份觉悟,那两岸三地融合的问题就不足为虑。”

“只是可惜啊……”

周扬的一声叹气直接就让几个人把神经绷紧到了极致。

其实在来时的路上。

他们四个人就专门针对这个问题做了深入的交流。

在赵红军看来。

领导如此紧急召见,必然是关于两岸三地融合的方案在推动落实方面出了问题。

而作为香江市的市长和香山市的市长。

林立华跟董必成自然也是心有所感。

现在听到周扬这么一说,几个人自然是印证了自己心里的猜测。

见几人没有说话。

周扬也不浪费时间。

直接就让王琳琳把桌子上早就已经准备好的几份材料给几人发下去。

“这份材料是我下午让小顾结合当前的形势整理出来的。”

“你们几个先看看,等会在逐个说明一下你们的看法。”

闻言四个人接过材料也不说话。

立马就低着脑袋开始快速地阅读手里的材料。

其实这份材料的内容也并不复杂。

主要是三块。

第一块是总结了两岸三地融合方案落地实施之后,广南以及东宁实施的相关政策内容。

第二块则是专门针对广南制定的这些方案,总结了落实下去的情况。

而第三块就比较敏感了。

上面是顾为刚通过许喆那边拿到的一些东西。

尤为重点地列举出了两香地区一些顽固力量在暗地里的小动作。

其实里面的大多数内容周扬是十分熟悉的。

毕竟国安局那边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报送相关的简报过来。

但是此刻。

会议室里。

极快地将手里的材料浏览了一遍之后,不管是赵红军跟王英雷,还是董必成跟林立华,脸上都是露出了一丝愕然的表情。

其中林立华更是面色局促。

不等周扬开口就主动说道:“周书记,看来我这个市长还是不称职啊,如此紧要的情况居然毫不知情。”

如此迫切地开口。

林立华也是实属无奈。

他千算万算。

独独没有料到一进门周扬竟然就给他来了这么大一个猛料。

因为仅从材料上来看。

香江是目前三地里面问题最多的。

不仅仅是官方仍然存在反对三地融合的声音。

就连一些社会名流都加入了其中。

如果按照安全法的标准来判断的话,这些人背后的小动作是足够被判刑的。

“不用把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

“你林立华既然能够出任这个职务,那就说明组织上是充分信任你的。”

“这些材料不要说你,就算是我,如果不是及时关注,并且有安全局在背后背书的话,恐怕我也很难了解到位。”

“今天你们四个人都过来了,我也说句掏心窝子的话。”

“三地融合是历史大势所趋,也是亿万人心所向的一个必然趋势,任何人,任何组织都是无法逆转和对抗这一事情前进的。”

“从民主的角度上来看,有不同的意见是早就已经料到的,这也是这些年我们一直克制住各种动作,没有对一些问题进行深究的原因。”

“因为从大局上来看,我相信绝大多数人的意见跟我们还是一致的。”

“当然,我们也希望有些思想上存在误区的人可以及时扭转自己的错误思想,站到人民这一边来。”

“但是很可惜啊。”

“现在看来,有些人还是意识不到自己面临的历史趋势,也看不清未来发展的方向,总是存着一份侥幸的心理。”

会议室里。

周扬点了根烟,随即就狠狠地吸了一口。

站起来在屋子里走了两圈后,这才把手里的烟摁进烟灰缸里。

而此刻。

林立华等人则已经完全有些不知所措。

心底更是暗暗心惊这一次安全局掌握的情况之充足。

要知道。

涉及到安全的问题。

那可不是什么反腐倡廉工作。

这个问题一旦出现,不管是真是假,是立马就可以采取行动的。

这一次上面的动作也的确十分取巧。

先是发布了一份方案落实情况的报告。

让民众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

但是又肯定了中间的成绩,大有一种大唱赞歌的味道。

然而现在看来。

这不是在唱赞歌。

未必没有麻痹一些人的思想的意图。

“行了,也不说这些废话了。”

“总体的情况你们已经了解了,今天就说说接下来该怎么办的问题。”

听到周扬的话。

几个人相互对视了一眼。

不过赵红军跟王英雷都没有说话。

他们其实也看出来了。

这一次周扬叫他们过来,估计最主要的意思还是想听听林立华的意见。

林立华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见其他三个人不说话。

当即也不多想。

直接就表态道:

“周书记,我个人认为,既然材料已经搜集到了,而且证据确凿,那就不必再留着一手。”

“该处分的处分,该抓的抓,不杀鸡儆猴有些人永远不知道疼。”

“另外,香江的问题说白了就是三个主要问题。”

“一个是社会制度方面的遗留问题,尤其是行政管理制度的差异化。”

“一个是经济的问题。”

“最后一个则是思想文化认识的问题。”

“当前在制度层面,我们基本上已经根除了就有的制度,目前正在全面推进新制度的制定和落实。”

“思想文化认识的改变和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相较以往而言已经有了极大的进步。”

“从现有的情况来看,最大的弊端还是经济上的问题。”

“是否可以从上级层面对经济问题予以政策性的引导。”

“例如国有资本的进入或者相关产业收归国有。”

屋子里。

随着林立华的声音落下。

气氛顿时为之一凝。

不要说赵红军他们几个。

就连周扬都狠狠地吃了一惊。

他确实没想到。

林立华居然会提出如此建议。

国有资本进入也好。

相关产业收归国有也罢。

这都是大动作。

轻则伤筋动骨。

重则满盘倾覆。

但是林立华说得很多。

如今三地融合的方案落实过程中,阻力最大的其实就是香江。

东宁的情况特殊。

因为这是通过暴力手段解决历史问题的,在制度层面上根本就不会有任何历史遗留的东西存在。

至于经济……既然动用了暴力手段。

那自然就不存在什么经济问题。

整个东宁重要的产业基本上在行动结束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已经全部完成了改造。

现在唯一能阻碍东宁落实方案的就只有人为制造的社会问题。

这恰恰是最容易解决的。

香山那边更简单。

相比于香江。

香山在近几十年内从来没出过问题。

独独只有香江市,一而再再而三地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麻烦。

屋子里。

见周扬陷入沉默中。

四个人都不吭声。

就连赵红军,此刻也只能静等周扬心里做出判断。

但是即使如此。

他仍然是捏了一把汗。

以赵红军现在的地位。

的确已经足够接触到很多常人所接触不到的东西。

在他看来。

如果真的按照林立华所说的去做的话,那恐怕无异于一场世界级的大地震。

因为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了,而是意识形态问题。

良久之后。

屋子里终于有了动静。

不过已然结束思考的周扬并没有立即下决定。

“这样吧,我会把这个问题提交常委会进行讨论。”

“今天晚上的谈话内容你们就不要对外沟通了。”

……

赵红军四人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回。

除了周扬身边的几个人。

几乎没有人知道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后已经发生了很多事情。

正如周扬所说。

在四人离开之后。

他第一时间就把相关的材料和情况通报到了办公厅那边。

翌日一早。

婉拒了刘齐平跟黄炜航送行的提议。

周扬一行于早上8点钟就轻车简从地离开潭州市直奔娄底而去。

因为岳父安弘宇的丧礼是安排在30号的下午。

时间上肯定是完全来得及。

而另一侧。

今天的娄底殡仪馆无疑也是分外的凝重。

因为周扬已经提前跟湘南省委这边打了招呼。

尽管有他这么一个身居高位的女婿,所以丧礼也是一切从简。

毕竟安弘宇自身的身份有限。

现场并没有太多引人注目的领导过来吊唁。

最高的级别也就是当地区里的一个副区长。

以安弘宇生前最高也就是达到一个正科级干部的身份而言,这其实已经算得上是格外的高规格了。

不过即使如此。

相比于现场的来人而言。

灵堂里摆放的那一层又一层的花圈却要震撼人心的多。

因为从花圈上署名的情况来看。

仅仅是省常级别的人送过来的花圈就有十几个人之多。

更离谱的是。

还有省外的一些权贵和高官托人送过来的。

这些人要么是周扬的故旧,当然前提是跟安弘宇也有过来往。

另一部分人则是安晓峰的朋友。

毕竟以现在安晓峰东海市委办公厅副秘书长的身份,已经算是有了一定的圈子。

但是在居中的位置。

有一个花圈则格外的引人注目。

实际上。

这一次周扬并没有以自己的职务身份来做这个事情,而是以安家女婿的身份来表达哀思。

但是即使如此。

知道内情的人仍然是无比的动容。

尽管在娄底当地。

早就有各种传言,但是毕竟知道这个情况的人也只是少数。

直到此刻。

很多人才算是彻底确定了这个事实。

此刻。

在灵堂内。

安家的一众亲属都已经赫然站在那里接待前来吊唁的宾客。

安弘宇的遗孀林凤站在最前面,在她身侧的则是一对儿女,安晓洁和安晓峰。

后面则跟着于淼等人。

作为外孙女婿。

唐兵自然也是一身素服地站在人群中。

“姐,姐夫能赶过来吗?”

趁着休息的功夫。

安晓峰扯了扯安晓洁的胳膊问道。

此时的安晓峰俨然是一副疲倦不堪的模样,双眸中布满血丝,脸色灰暗,就连嘴唇都发干裂开了。

一方面是这几天连日的操持。

另一方面则是懊恼。

看到他这么一副模样,安晓洁自然也是有些心疼,不过也没劝说什么。

安家就他这么一个儿子。

有些事情肯定要安晓峰来承担。

“没问题。”

“刚刚小顾已经发了消息过来,他们现在已经出发了,估计最多2个小时就到。”

闻言安晓峰点了点头也没说什么。

只是朝不远处瞥了一眼。

这几天林凤也确实是处于一个魔怔的状态。

也幸亏是这一次周向军跟王爱萍过来陪她说说话这才好了不少。

就在此时。

灵堂外面突然传来了一阵骚动,显然是又有吊唁的宾客到了,而且看这阵仗显然不会是一两个人。

一时间安晓峰也是皱了皱眉头。

因为姐夫周扬要两个小时后才到。

这个时候谁还会过来?

(5000字,求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