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安平的路(1 / 1)

周扬肚子里当然有自己要下的一盘棋。

他跟萧林升不同。

萧林升的时间相对来说并不多,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并非是他能力不行,而是时间上来不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每个阶段的使命是有所不同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

萧林升最大的任务就是接续上一代人的任务,彻底保证东宁的稳定,推动和促进三地融合工作的落实。

当然。

经济工作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但是相对来说,开创新就小了很多。

而他周扬未来必然会把这个工作作为主要的任务去落实。

不过推动经济发展只是一个手段,并不是最终的目标。

最终肯定还是要通过经济发展去提升综合实力。

啪嗒一声。

屋子里。

周扬点了根烟。

眼神从王学兵脸上一闪即逝。

其实他很清楚。

这一次王学兵完全是看在自己的面子上没有跟郭耀东大发雷霆。

否则以郭耀东当前的处境,结果恐怕不会太好。

钱中立虽然脑子糊涂。

但是毕竟是学院干部中的骨干力量。

当年王学兵上位的时候。

钱中立是力挺的。

“老郭啊,你是鹏城的老人了。”

“在广南也有过相当长的任职经历,鹏城能有今天的成就很不容易。”

“从源头上来讲,鹏城的发展是无可非议的。”

“当年从改革之初出发一路走到现在,鹏城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促进技术进步等方面的贡献也很大。”

“有些同志认为鹏城抢占了广南的发展资源,遏制了地区的发展,这个观点很新颖啊。”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我们的经济发展到今天,放眼未来的十年二十年乃至五十年将会是一副怎样的局面。”

“十几年前就有相关的专家和学者做出了判断,认为在人口下降的趋势下,未来的经济格局将会是以大城市为中心。”

“萧书记也认为,以后极有可能会形成以环京海经济圈,环东海经济圈以及广南经济圈在内的三大现代都市经济发展中心。”

“同时在中西部各形成几个区域性的现代都市经济圈。”

“事实证明这个观点是完全正确的,当前中部经济发展迅速,西江,南江,甘南等地的经济发展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所以放眼未来,一个鹏城市还决定不了我们的经济工作成败。”

“但是改革的永远不能停步,这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源动力。”

“至于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朝哪个方向改革,这并不是一个政策就能决定的。”

办公室里。

说这一番话的时候。

周扬的脸色明显变得有些微妙。

而闻言郭耀东心底也是大为震动。

这是他第一次听到周扬在经济方面的主要理念。

对于这一位。

老实说郭耀东是打心眼里佩服的。

放眼漫长的发展历程。

周扬的所作所为其实完全可以大书特书。

不仅仅是在人事改革和东宁问题方面。

在经济工作方面,也可以称得上是继往开来。

将来一旦他取代萧林升。

毫不夸张地说,这一位很有可能会开创一个新经济时代。

这样一个人物在经济上有何追求。

必然会影响未来数十年的经济发展方向。

很显然。

周扬的格局比他们更大。

在他的规划里面,所谓的经济特区已经变成了一个称呼。

也仅仅只是一个称呼。

然而这是否意味着相关的政策优惠会发生变化?

郭耀东不敢在这个问题上面多想。

但是也基本上明白了周扬的意思。

不过这样一来的话,恐怕有不少人要倒霉了。

“学兵同志的意见呢?”

突然把目光转移到王学兵身上。

周扬的脸色也微微变得平静不少。

“我支持集体的意见。”

闻言周扬也没说什么。

大师郭耀东内心却不得不再次大为震动。

这位的话的确是言简意赅。

但是也足以说明一件事情,眼前周扬的威信太高了,连王学兵也选择毫无保留地对这一位表示了支持。

一时间郭耀东也不得不在心底自嘲。

相比于眼前的这两位,眼下的某些人确实无异于跳梁小丑。

还是有些人过于自信啊。

周扬虽然在明面上的地位不及王学兵等人。

但是私底下就足以看得出来。

恐怕不仅仅是王学兵。

满明光以及肖巍然等人怕是早就已经以这一位为首了。

也难怪萧书记会这么早就将地方的人事权置于他的手中。

这哪里是什么未雨绸缪。

完全就是在悄无声息地进行权力的过渡。

偏偏有些人还在心存幻想。

认为萧周之间会产生利益上的分歧。

……

“怎么?你觉得这一次的事情处理的很好?”

书房里。

看着面前的儿子安平,周扬心里也不知道该批评还是该表扬。

这一次安平的名字虽然没有出现在社会公众面前。

但是在特定的圈子里谁不知道他周扬的儿子被京城市一个区公安局给抓住了。

丢人自然没什么好丢人的。

然而在周扬看来。

安平才刚刚二十出头的年纪就出如此风头确实不是什么好现象。

周家并不是什么世家,更谈不上根深蒂固。

跟关家谭家这种家庭相比。

欠缺的不只是底蕴,而是一种格局和认识上的传承。

在外界,尤其是在高层眼里。

安平不仅仅是自己的儿子,而且是今后周家的继承人。

这种身份决定了安平并不适宜太早走到台面上。

就眼下而言,走到台前的基本上就意味着仕途一道已经彻底放弃。

比如王新辉的两个儿子。

而他对安平的期望虽然并不在于多高的位置。

但是也不至于是泯然众人。

这一次李旺林事件,安平在中间其实并没有充当什么太过重要的角色。

之所以介入此事,多半还是巧合之故。

只不过安平处理问题的方式周扬多少还是有些不满的。

原本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过于复杂化。

不仅仅增加了解决问题的时间和成本。

而且也把自己置于危险之中。

其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立马联系王新辉去解决。

这一次如果不是刘亮坚持原则的话,安平一顿皮肉之苦是肯定少不了。

老话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在周扬看来,儿子安平做不了千金之子,也不能做千金之子。

但是立于危墙之下是很不明智的。

屋子里。

闻言安平的脸色也很平静。

对于自家老头子的意思他当然明白。

只不过有些事情做了就做了,辩解再多也只会显得无力。

“行了,去忙你的吧。”

“叫秦雯来我这里一趟。”

见儿子一言不发。

但是脸上也看不出什么,周扬也没办法,只能挥了挥手让他出去。

知子莫若父。

安平的性格他了解。

这小子虽然不说话不辩解。

但是对于自己的说法,内心怕是不会太过认同。

摇了摇头,周扬也不去想太多。

自己今年才53,正值一个男人最富经验和能力的时候。

在官场他已经不是当年的毛头小伙子。

而是任凭风吹雨打也会岿然不动的一方旗帜。

儿子安平想走仕途这条路。

自己起码还有十几的时间可以观察他,培养他。

现在想太多无异于杞人忧天。

而且自己年轻的时候走的那条路并不适合他。

安平有自己的路要走。

他这个做老子的需要做的,无非就是替他看清前路。

片刻后。

离开办公室。

安平依然神情自若。

并没有表现出被质问后的负面情绪。

正如周扬所料。

安平有自己的路要走,老头子给他指明的是一条康庄大道。

但是未必是自己能走通的。

“你确定是让我过去?”

“感觉你没憋什么好屁,不会是诓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