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好茶啊(1 / 1)

会议室里。

就在黄荣发有些走神之际。

毛薪的声音已经在众人耳侧响了起来。

整个会议室里随即就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主席台上。

作为扶南县新任县委书记。

王天林一副正襟危坐的模样看着台下的众人。

心底其实也是异常的复杂。

这一次调任甘南,对他而言是非常意外的。

因为他已经从自家老头子那里得到了消息。

让他来甘南任职是周扬叔叔的意见。

至于那一位为什么让自己来甘南,王天林也琢磨过。

说得直白一点。

甘南的一亩三分地,跟南江、西江、苏东以及东海和东宁等地一样。

基本上都是周系干部的大本营。

而且甘南这个地方很特殊。

周叔叔在甘南任职省委书记长达七八年之久。

整个甘南之所以能走到如今的地步,甚至成为西部第一重镇。

周叔叔当年制定的政策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的。

如今政坛上的很多高级干部。

譬如东宁省委书记王新辉。

宣传部长钱中立。

天东政法书记陈平。

东宁省委副书记陶锦。

宣传部副部长张瑞等等都是从甘南走出去的干部。

当然。

这些人可能只是在甘南任过职。

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见。

甘南就是当年培养干部的摇篮。

他自己也考虑过。

那一位把自己放在这个地方,极有可能是想让自己走甘南的路子。

如果是这样的话。

那这一次他任职扶南县委书记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会议室里。

王天林清了清嗓子。

随即就发表了自己正式在官场登堂入室,成为一地主官的首次任职宣言。

王天林的讲话并不简短。

甚至可以说是十足的长篇大论。

讲话主要剖析了他个人对甘南现状的总结和分析。

并且结合整个甘南的经济发展形势,从扶南县的实际出发,深刻地阐述了扶南县经济发展的短板和长处。

在一系列的总结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扶南县发展的新路子。

那就是以制度改革为突破口。

打造一支能干事、敢做事的干部队伍。

细分下来,一共有这么几个重要的要点。

一是始终坚持成绩是人干出来的。

要打造一只意志坚定,思想先进,能做事,敢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

二是继续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

敢做愿做全省产业发展的后备军,不要盲目大力拓展新的产业发展方向,上马新的产业发展项目。

第三点则是单独把青年干部的培养提到了重要位置上面。

强调一定要重视青年干部的培养和任用,杜绝走后门、论资排辈等一系列的不当之风。

四是要坚持走出去和立足当地的发展战略。

既要多学习外部发展的先进经验,又要立足当地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

五是要……

在谈及基层发展工作时。

王天林点名表扬了黄门乡瓦塔村驻村干部安平。

认为安平同志,

“思想先进,敢作敢为,勇于承担重任和解决问题,成功申请了瓦塔村的经济提振项目,得到了省发改委和市委市政府的有力支持,彻底补足了扶南县基层乡村发展的最后一块短板。”

实事求是地说。

安平也没想到王天林一上任就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不过这一切跟他都没什么关系了。

因为在王天林上任的当天。

他就正式接到了均委办公厅调任其担任办公厅秘书处机要秘书(副科级)的通知。

……

扶南县委大楼。

组织部长公室里。

作为新任县委组织部长。

黄荣发也没料到新任县委书记王天林上任后联系的第一个部门竟然就是组织部。

上午9点半。

县委书记王天林来到县委组织部。

视察了各部门之后,随即就听取了组织部的工作回报。

黄荣发也是首次如此近距离和细致地打了一番这位王书记。

“王书记,没想到您会这么快就来我们组织部视察,仓促之间也没来得及准备什么。”

会议室内。

恭恭敬敬地请王天林在主位上坐下来。

黄荣发可以说是把自己的位置和身段放得极低。

这一次麻三洋被双规。

很多人都在猜测谁会出任新任县委书记一职。

但是谁都没料到最后省里会直接插手从外省下放一个如此年轻的书记过来。

不过面对年纪比自己还要小上几岁的王天林。

黄荣发却没有任何看轻的意思。

其实早在王天林上任之前。

黄荣发就已经查过了这位王书记的材料和信息。

按照任职履历显示,王天林在出任西部某县的县委副书记和县长之前,曾经长期在东海市任职街道副主任。

更早之前则是在行政院下面的办公室工作。

这份履历虽然不长。

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是极为显耀的。

毕竟一般人可没有这种机会,刚一踏足仕途就能进这种核心部门任职。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

黄荣发也知道王天林的来历怕是跟那位安老弟一样。

多半又是某个大家庭的出身。

“不用谦虚。”

“你老黄可是咱们县里组织工作的大管家,我可是听市委组织部的毛部长说过了,连市委吴书记都夸你老黄是能重用的人才。”

“再者这一次县里的人事调整工作刚刚结束,你这个部长也是初上阵,准备的太充分了反而显得不客观嘛。”

“怎么样?组织工作刚接手,你这边有没有什么困难?”

会议室里。

王天林当仁不让地在主位上坐下来。

随即就笑着跟黄荣发说了几句。

举手投足之间尽显大家气度。

纵然是身在官场十几年阅人不在少数,黄荣发也很难挑出刺来。

实际上心里也是暗暗叹气。

这位年轻的县委书记,并不是一个好糊弄的主儿啊。

用手推了推面前的茶杯,黄荣发挥手让办公室主任出去,整个会议室里只剩下黄荣发和王天林,气氛也随之安静下来。

看着面前满面春风的王天林,黄荣发这才摆了摆手。

“王书记,要说困难嘛肯定是有些困难。”

“一方面我刚刚上任,对部里的很多工作还不是十分的清楚,掌握的情况也不够充分,开展起工作来还是难以做到游刃有余。”

“另一方面,我们扶南县的组织工作总体上还是可圈可点的,但是在干部培养尤其是青干培养这一块还是存在短板。”

“您在任职会议上的一番讲话,我看就是对症下药,相信有您的领导,我们全县的组织工作肯定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黄荣发对王天林的恭维自然不是客套。

跟麻三洋给人的感觉不同。

王天林给人的是一种更为务实和雷厉风行的印象。

上任的前三天,没有坐在办公室里了解工作,而是直奔县委组织部。

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这自然没有对错之分。

但是却足以看出来一个领导干部的行事风格。

就譬如当年的周扬。

每出任一个地方的干部岗位时,他采用的最多的做法是静下心来窝在办公室了解情况,行的是以静制动的那一套,而眼下王天林则正好相反。

“你这个老黄。”

“都说你能力强,立场坚定,我看呐这个部长还真要你来干才行。”

王天林也没想到黄荣发对自己竟然会有这么高的评价。

当然了,好话谁都爱听。

只是下一刻。

当办公室那边送上来一杯茶之后,王天林的一句话却骤然就让黄荣发有些傻眼了。

会议室里。

组织部的办公室主任推开门给王天林端了一杯茶过来。

浓郁的茶香顿时就充盈鼻中。

这个茶叶当然是安平送给黄荣发的那一罐子。

正如秦虹洁所言,黄荣发自己并不爱茶,但是也知道安平送给自己的东西多半不会是那种网络直播间里卖的普通玩意儿。

然而黄荣发怎么也没想到,仅仅只是抿了口茶水,眼前的县委书记王天林竟然一口就道破了这茶叶的来历。

“好茶啊!”

“你这个老黄倒是好运气,手里面竟然还有这种好东西。”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应该是安平那小子送给你的吧?”

(求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