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谁才是龙城飞将?(1 / 1)

天幕上,绣着卫字的汉军旗在大风中肆意飘扬!

这个出身低微的将军,决心以死来报答刘彻的这份信重!

卫青长剑一挥,在所有人震惊的目光中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奇袭龙城!

当汉军到达龙城之时,龙城之中的匈奴人根本想不到,这座已经上百年不曾被战火侵扰的城池,会被汉军的铁蹄踏碎!

画面一转!

匈奴单于得知龙城被破后震怒不已!

“从上谷到龙城足足四百里,往返就是八百里!”

“汉军的万余骑兵,在我大匈奴境内,横扫了我的祖宗圣地!”

“这意味着什么”

“这是耻辱!!!”

军臣单于厉声道!

“都给我记住卫青这个名字!”

“他不止汉朝皇帝的一个小舅子!”

【史书对于卫青这场战役用了龙城大捷四个字来描述】

【如果我们用现在的目光来看,你也许会感到奇怪,一万骑兵才杀了七百人,其他三路损兵折将,灰头土脸也能称的上大捷】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能脱离时代的背景去研究历史】

【楚汉战争将当时中原大地的民力几乎损耗的一干二净,项羽在咸阳的那一把火让太多的技术也消失在尘埃之中,如大秦横行六国的秦弩,以及早期的标准化生产模式技术...】

【而彼时的匈奴也出了冒顿单于这位雄主,一统草原,将原本一盘散沙的匈奴凝合在一起,此消彼长之下,当时匈奴是要强于大汉的】

【在武帝之前汉对匈奴一直处于战略防守中!】

大秦。

嬴政脸沉入水,忽然冷哼了一声。

“这项羽真是一介莽夫!”

“如有寡人的秦弩在,岂会令这匈奴逞能!”

“冒顿单于”

“彼无英雄才使竖子成名!”

“朕倒要看看匈奴是不是真有这般厉害,能不能敌的过我大秦锐士!”

“韩信!”

嬴政目光一转落在了人群中一人身上。

在许多人目光的注视下,一个少年郎脸色平静走了出来。

“草民韩信见过陛下!”

嬴政上下打量了一下韩信,心中暗暗点头。

同样身为少年郎,这韩信跟那霍去病就像是两个样子,便是面对这衮衮诸公也面若平湖,隐隐间竟还透着些自傲!

“后人称你为兵仙,寡人也想看看这兵仙二字是否名副其实。”

“你且过来!”

韩信咽了咽唾沫,在满朝公卿大臣的注视中,一步步走到了那上首的台阶之前。

刘季走到了韩信身前,将手中托举盘子掀开,其上赫然摆着一双鞋子以及披风。

韩信换好鞋子,刘季替其绑上披风,在韩信即将上前时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

“韩信听令!”嬴政袖袍一挥,声音凛冽!

扑通一声,韩信跪在了地上!

他的身体一片冰冷,但一颗心却滚烫的像是要烧穿胸膛!

“朕...决意对匈奴用兵,你可敢领兵!”

“臣!当仁不让!!!”

“好,好一个当仁不让!”嬴政嘴角勾起一抹笑容,拿出装有印玺和虎符的托盘交给了韩信手中,随后又拿起自己的佩剑。

“朕就拜你为上将军,记住!

嬴政目光灼灼落在韩信的脸上。

“你只有这一次机会,你需要多少人”

“二十万!”

“好,朕就给你二十万!”嬴政说着将佩剑交到了韩信手中!

二十万!为什么偏偏是二十万!

李信见到此幕,差点没给自己的牙齿咬碎!

一众将领也是嫉妒的发狂!

一步登天!不外如是!

【龙城的胜利对于刘彻、对于大汉都是意义非凡的,这一战打破了汉军长期被动防守的局面,也给刘彻的心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让世人知道匈奴不是不可战胜的!】

【长生天露出了自己的血条!】

【类比的话就相当于抗日时期的平型关大捷一样,伤亡惨重,但意义非凡!】

【这一战也让卫青一战封侯,是为..】

【关内侯!】

天幕上画面悠悠一转,一瞬间跨越时间的长河来到了那盛唐的边疆。

王昌龄途经边塞时,目睹了将士的疾苦怅然感叹。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他在期盼再有一位这样的将领,能带着大唐的将士们击溃胡兵。

【王昌龄这首边塞诗有一个争议的地方,一说这诗中的飞将指的是那飞将军李广,但也有不少人持反对意见,认为这飞将指代的是龙城大捷的卫青】

【这里博主就不说自己的看法了,留下你们各自的看法和意见。】

一念至此,林齐直接打开了开启了弹幕,他想看看网友的意见是怎样的。

一瞬间,滚滚的弹幕扑面而来。

【当然是卫青,不然李广啊李广连龙城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跟他有啥关系。】

【李广说的好听一点叫飞将军,说的不好听,呵,迷路将军罢了】

【可是我怎么感觉李广的名头比卫青还大】

【还不都是司马迁这b玩意私货夹的太多了,卫霍合一传,李广单独一传我只能说真有他的!】

【李广最擅长的是绝地求生和迷途知返,就比如这一次上谷之战,你能想他被活捉后又自己回来了嘛,至于为什么在绝地为什么会迷途你别问,你就说回没回来吧】

【哈哈哈哈哈,极限单兵,跟李广当队友真倒大霉了】

李广看着弹幕上面的言论,脸色青一阵白一阵。

这后人说话未免也太难听了吧!

他怎么就迷路将军了!

“陛下,臣请命跟匈奴决一死战,若败,臣自以死殉国!”

周遭的传来的目光让李广彻底挂不住了,只感觉脸烫的厉害!

【从很多文人对卫霍和李广的态度就能看出来一件事情,事业上越失败的越喜欢李广,所以也就越讨厌卫霍,因为他们太成功了,根本共情不起来】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啧啧啧,说的好像是汉武帝故意不给他封一样,刘彻给李广的机会已经够多了,张骞都给他了还要怎样给你机会你也不中用啊!】

【以前本来很喜欢王维的,就是他那一句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让我彻底讨厌他了,卫青成功了是运气,李广不成功是运气不行,什么狗屁道理】

【主要还是卫青霍去病的出身太低,靠着外戚的身份一步登天让他们嫉妒的双眼发红,他们恨外戚,又恨自己不是外戚】

【我以前听了很多诗人的诗,觉得他们有大才,也为他们的怀才不遇叹息,后来见识多了就明白了,诗才和政治才能、为官之道是不能划等号的!诗才小道尔,真不是乱说的】

天幕下,许多人的文人在这一刻沉默了。

后人的话像是一抹锋利的刀划开了他们盖在身上的遮羞布,一时间简直无地自容。

他们当然有无数话想要反驳,并且还能引经据典说的神采飞扬,但在旁人听来却显得是那么的无力。

天幕上这些弹幕中的言论实在是太过辛辣,并且一针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