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4章 探究真相(1 / 1)

武神伐仙 山桔 1263 字 18小时前

军营回师至营寨休整之际,

林青等人并未即刻卸甲,而是径直前往都司衙门。

衙门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众人凝重的脸庞,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血腥,仿佛恶战的气息仍萦绕不去。

林青端坐于主位之上,目光扫过堂下诸将,声音沉稳,

听不出丝毫疲惫,给在场众人没来由地增添了一些底气。

“诸位,今日一战,虽大破贺兰部,

但诸位不能焦躁,也不能气馁,距离真正获胜还远着。

另外,那纥骨力金,竟不在贺兰部营寨之内,倒是有些可惜。”

一旁的种应安点了点头,他的声音就多了一些疲惫:

“纥骨力金狡猾异常,行踪飘忽不定,这两月只见他露过一面,

此番未能将其生擒,实乃大憾!

若能一举除之,边患可解大半!”

堂下,种鄂接口道:

“纥骨力金此人,心机深沉若放任其在外,实乃心头大患。

我以为,当深入东北腹地,探查行踪,寻机而动。”

林青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抹寒光:

“探查之事,需慎之又慎,不可打草惊蛇。”

言罢,他站起身来,踱步至堂前,

望着窗外漆黑夜空,心中思绪万千。

此战虽胜,然贺兰部与纥骨部之威胁未除,大乾之危局仍摇摇欲坠。

“诸位,”林青转过身来,目光坚定,

“今日之战,不过是拨乱守正的小小一役。

未来,还有更多的硬仗要打,更多的敌人要面对,

需时刻保持警惕,方能在乱世之中,恢复大乾江山。”

诸将闻言,皆肃然起敬,齐声应道:

“末将等定当竭尽全力,保我大乾江山永固!”

声音在衙门内回荡,似是冲破了压抑氛围,带着决心。

林青抬手示意众人安静,继续说道:

“当务之急,是先安置好今日抢来的粮草以及物资。

这些,都是我军接下来作战的保障,也是百姓们生活的希望,

万不可因一时疏忽,让自己人出乱子。”

他看向堂下一位西军将领,此人名叫陈武,心思细腻,向来负责军中后勤事务:

“陈武,此事便交由你全权负责,

安排得力人手,将粮草妥善存放,专人看守,

防止被敌军细作破坏,也要避免城内出现哄抢等混乱局面。

物资方面,要分类整理,

武器装备要尽快修复、保养,以备不时之需。

药品、衣物等物资,要优先分配给轻伤的将士,让他们尽快恢复战力。”

陈武虽然是西军将领,但在看了看上首的种应安后,领命抱拳:

“靖国公放心,末将定不辱使命!”

“嗯...城中凡有作乱者,不必犹豫,尽数抓捕,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一股肃杀之气弥漫,但在场众人都知道,这是非常之时的非常手段,必须用。

陈武更是脸色凝重,拱手抱拳:

“是!”

说罢,他转身大步流星地走出衙门。

待陈武离去,林青又看向种应安,说道:

“种老侯爷,你我二人且留下,商讨后续作战计划。

其余诸将,先回去歇息片刻,养精蓄锐,待有任务,再听令行事。”

诸将纷纷告退,衙门内顿时安静了许多。

等他们走后,林青才坐了下来,脸上露出了一些疲惫,并且发出了一声叹息...

种应安没有说话,这个时候...一军主将是最累的时候,他也是如此。

不多时,林青强行打起精神,走到一旁的地图前,

烛火在地图上投下晃动的光影,将山川河流、城池关隘都映照得格外清晰。

“贺兰部经此一役,元气大伤,

但其根基未动,仍有卷土重来的可能。

而纥骨部,一直对我大乾虎视眈眈,

此次纥骨力金不在贺兰部,很可能是在谋划着什么阴谋,或许就在南边的京畿附近,

我们需尽快制定出下一步的作战计划,先发制人。”

种应安沉思片刻,说道:

“所言极是,依我之见,我军可分两步走。

其一,派出一支精锐部队,

深入贺兰部后方,骚扰其粮草补给线,让其首尾不能相顾,

至少要给京畿之地的纥骨部一些麻烦。

而且,贺兰部此次大败,军心必然不稳,

族中又没有一个主心骨,必定自乱阵脚。

其二,加强与草原部落的联系,分化瓦解贺兰部与纥骨部的联盟。

有些部落本就对贺兰部与纥骨部的扩张心怀不满,

我们若能许以好处,拉拢他们,必能削弱敌军力量,

靖国公觉得呢?”

林青微微点头:

“此计甚妙,只是深入贺兰部后方,风险极大,

需挑选最为勇猛、机智的将领带队,你可有合适人选?”

种应安思索片刻,说道:

“西军中的李猛可担此重任,

李猛此人,作战勇猛,且熟悉地形,曾多次往来赤林老城之间,

只是不知东北境内是个什么情况,我心里也没底啊。”

林青点了点头:

“确是合适人选,此去凶险万分,

需细细商议作战计划,确保万无一失。

至于拉拢周边部落之事,还请种老侯爷亲自操持了,

如今大乾虽处困境,但毕竟根基尚在,

只要拿出足够诚意,定能打动那些部落,

不说让他们站位我等,至少也要保持中立。”

“你呢,靖安军打算做什么?”种应安发问。

林青脸色有些凝重,沉声道:

“本公想去东北看看,看看亲征大军败亡的地方,

也看看朝廷诸位大臣,以及陛下到底怎么了。”

种应安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诧异,旋即又化作关切。

“靖国公,去东北路程遥远,且局势错综复杂,也很危险。

你贸然前往,万一有个闪失,这大乾军中可就少了顶梁柱啊。”

林青望着窗外被夜色笼罩的都司衙门,心中思绪如潮水般翻涌。

他深吸一口气,转过身来,目光坚定:

“我心中一直有个疑团,此次亲征大军败亡的蹊跷,

消息传回来,却语焉不详,只说遭遇磨难,全军覆没。

可究竟是怎样的埋伏,能让数万精锐毫无还手之力?

其中是否另有隐情?

还有陛下...”

说到此处,林青的声音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痛心,

“陛下自登基以来,慧眼识人,勤勉政务,

可此次战事,却仿佛被蒙在鼓里,一意孤行,

做出的诸多决策,都似有被人误导之嫌。

我若不去东北看看,又怎能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