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李洪涛(1 / 1)

销售勋章 覃学 2183 字 4小时前

人们常说,栀子花是十大难养的花卉之一,这话一点也不假。

今年春天,我心血来潮,从网上买了两盆栀子花回来。本以为能为我的阳台增添一抹清新的绿色和芬芳的香气,没想到却给我带来了无尽的烦恼。

这两盆栀子花刚到家时,看起来还挺精神的。我按照卖家的建议,给它们换了盆,浇足了水,然后,把它们放在了阳台上,期待着它们茁壮成长。然而,没过几天,我就发现其中一盆栀子花的叶子开始发黄,而且越来越严重。

我赶紧上网查了一下,发现可能是因为浇水太多了,于是,我赶紧减少了浇水的频率。

可是,这并没有改善栀子花的状况,它的叶子还是继续发黄,甚至有些开始掉落。我又查了一下,发现也有可能是因为浇水太少了,于是,我又试着增加了浇水的量。

但是,这两盆栀子花就像跟我作对一样,不管我怎么调整浇水的频率和量,它们的状况都没有好转。

就这样,四个月过去了,其中一盆栀子花,终于撑不住,彻底挂掉了。而另一盆虽然还活着,但也是不死不活的,叶子稀稀拉拉,花朵也一朵都没有开。

看着这两盆栀子花,我真是又心疼又无奈,没想到养个花,居然这么难。

我们这个年纪的人,都对阅读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喜欢纸质版的印刷书籍。在过去,单位里通常会配备各种类型的书报,供员工们在工作之余阅读。

那时候,如果,有年轻人在上班时间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任务后,能够静下心来阅读书籍或者报纸,这种行为会得到领导的特别关注和赞赏。

领导们甚至会在开会时,特意提及这些勤奋好学的年轻人,并对他们进行表扬,以此鼓励其他员工,也能像他们一样充分利用工作时间,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

这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使得大家都愿意在闲暇之余阅读,不仅丰富了个人的精神世界,也为单位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还记得曾经有那么一期《辽宁青年》杂志,上面有一篇文章提到,判断一个人是否已经步入老年生活的标志之一,就是看他是否热衷于养鸟和养花。

当时读到这里,我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强烈的认同感,因为那时的我对花鸟鱼虫这类事物确实毫无兴趣可言,想来这或许便是年轻的表现吧。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转眼四十多年,就这么匆匆过去了。曾经的工作单位、集体生活都已成为过去式,那些一起共事了数十年的同事们,也都纷纷离开了工作岗位,回到各自的家庭,开始享受与花鸟相伴的老龄生活。

就在前几天,我像往常一样在花市中闲逛,欣赏着各种美丽的花朵,感受着大自然的气息。突然,我听到有人叫我的名字,回头一看,竟然是原来单位的同事老王。

老王和我一样,对养花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们经常会在花市中相遇。这次见面,我们彼此都感到非常高兴,于是便聊了起来。

“老李啊,你最近过得怎么样?”老王热情地问道。

“还不错,就是退休后有点无聊,所以经常来花市逛逛。”我笑着回答道。

“哈哈,我也是啊。养花不仅能打发时间,还能让人心情愉悦。”老王点头表示赞同。

接着,老王突然问我:“你还和单位的老丁常联系吗?”

我想了想,回答道:“不怎么联系了,退休以后大家都各忙各的,只是春节的时候会在微信上打个招呼,拜个年而已。”

老王听后,似乎有些感慨地说道:“是啊,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们都已经退休了。不过,能在花市遇到你,也算是一种缘分吧。”

老王稍微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你知道吗?老丁这人可真是不简单啊。就在前几天,我偶然间碰到了他,你们猜怎么着?他现在居然在网上写网络小说呢。而且啊,他刚刚完成了一部长达接近二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名字叫做《销售勋章》。”

说到这里,老王的脸上露出了一副钦佩的神情,仿佛对老丁的成就,感到十分惊叹。

“啊?”听到这个消息,我不禁感到既惊诧又有些平常。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反应,是因为在我所认识的同事当中,老丁刚进入工厂时,就已经展现出了他在写作方面的专长。

那时候,厂区里的午间大喇叭会定时播放一些文章,而每半个月一期的厂报,更是成为了大家获取信息和阅读文学作品的重要渠道。

无论是新闻报道、通讯,还是游记、短篇小说等等,每天每期都能听到或看到覃学的作品。

而这个覃学,其实就是老丁。他以其扎实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创作风格,迅速在工厂里崭露头角,成为了众人瞩目的文学青年。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企改革的推进,曾经那座承载着无数人记忆的工厂,也迎来了它的变革。

工厂里那高高矗立的大喇叭,曾经是每天清晨唤醒工人们的第一声问候,也是传递各种通知和消息的重要渠道。然而,如今它却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不再发出那熟悉的声音。厂报,作为工厂文化的重要载体,也在改革的浪潮中悄然消失。

与此同时,那些与生产经营无关的文体活动,也逐渐被边缘化。曾经热闹非凡的篮球场、羽毛球场,如今已变得冷冷清清;文艺演出、运动会等活动,也不再是企业鼓励的项目。

在这一系列的变革中,老丁也经历了工作的调整。他从原来的岗位来到了我所在的销售部门,成为了一名专职的市场营销专员。据我所知,他负责的区域是中国的西北地区。

令人惊讶的是,老丁在销售领域的表现,竟然与他在文学领域的才华如出一辙,仿佛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神奇的相通之处。

尤其是在他刚刚转行的头几个月里,他的销售业绩,就已经引起了当时董事长的高度关注。

那时候的老丁,无论是到财务部门报销费用,还是前往相关分厂协调产品售后事宜,都给人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

他所到之处,似乎都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为他保驾护航,让他一路畅通无阻,就好像背后有一座坚不可摧的靠山一样。

实际上,这并非是老丁有什么特殊背景或者关系,而是他卓越的销售业绩,所带来的直接影响。

在那个以业绩论英雄的时代,一个销售经理,如果能够取得出色的业绩,那么他回到公司后,自然会受到领导们的格外重视和青睐。

那时候的我,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需要在北京和其他城市之间往返奔波,参加各种各样的展会活动。而在这些频繁的旅途中,我常常会在火车上与一个人不期而遇,他就是老丁。

每次见到老丁,他总是手不释卷,手中拿着一本不同的世界名着。无论是在拥挤的车厢里,还是在漫长的旅途中,他都能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仿佛周围的喧嚣与他毫无关系。

有一次,我好奇地问他:“老丁,你怎么每次都带着不同的世界名着啊?”他微笑着回答道:“从鞍山到北京再到乌鲁木齐,这一趟下来要八十多个小时呢。每次一个来回,基本就能啃完一部外国名着了。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

听了他的话,我不禁对他肃然起敬。八十多个小时的火车旅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只是漫长而无聊的等待,但对于老丁来说,却是一段充实而有意义的阅读时光。

从那以后,每次在火车上遇到老丁,我都会对他多一份敬意。我觉得他不是一个普通人,他有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阅读的热爱,这种精神让他在平凡的生活中,显得与众不同,让他成为了一个有梦想的人。

话说回来,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的我们都已经步入了人生的新阶段,到了可以侍养花鸟、享受悠闲生活的年纪。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老丁却突然重拾了他过去的爱好。

这其实也并不奇怪,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和追求。而对于老丁来说,写小说一直是他内心深处的热爱和梦想。尽管岁月已经悄然流逝,但那份对文学创作的热情却始终未曾熄灭。

如今,当我们都沉浸在与花鸟为伴的宁静生活中时,老丁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重新拾起他年轻时的喜好。他用行动告诉我们,无论时光如何变迁,梦想依然可以在心中绽放。

或许,这就是老丁对自己的承诺和坚持吧。他不愿让岁月的洪流冲淡自己的梦想,而是勇敢地去追逐,去实现那个曾经的自己所立下的誓言。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总会思考一个问题:我能给这个世界留下些什么呢?对于那些心怀理想的人来说,这或许就是他们一生的追求。

一部书、一首歌、一部影视作品,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作品,却有可能成为一个理想者对世界、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它们可以传递思想、引发共鸣,甚至改变人们的生活。

而老丁,正是这样一个充满理想的人。他用自己那不知疲倦、永不停歇的刻苦努力,实现了这个目标。他的作品不仅优秀,更蕴含着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让人不禁为之倾倒。

老丁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对理想的执着和对创作的热爱。他不断地挑战自我,突破极限,用文字、音符或影像编织出一个个令人陶醉的世界。

他的作品或许不会立刻引起轰动,但却能在时间的长河中慢慢沉淀,散发出持久的光芒。它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人们前行的道路,给世界带来了无尽的美好。

《销售勋章》这部作品虽然表面上看,写的是一个销售人员成长的故事,但实际上它所描绘的经历和情感,却是每一个曾经从事过销售工作的人都能够感同身受的。

无论是面对客户的拒绝、市场的竞争,还是在压力和挑战面前不断突破自我,每一个销售人员都在这个充满变数的领域里摸爬滚打,经历着相似的起伏与成长。

这本书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每一个读者都能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回忆起那些曾经奋斗过的日子,以及在销售生涯中所收获的种种感悟和成长。

近几年,文学商业化十分浓郁。在过度商业化的浸润氛围中,销售题材的作品并不多见。老丁能写销售,既是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切入,更是对文学领域的一份责任和贡献。从这部接近二百万字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老丁,能看到和老丁一样的销售员们,坐着绿皮火车,一次次听着车厢里《朋友啊朋友》“朋友啊朋友,列车已经开动……”。老丁正是用文笔,将一幕幕的过往画面,像回放的影像一样,重新唤醒了我们逝去多年的回忆。

当你一个章节一个章节,仔细品读这本,写着我们每一位从事过销售工作的作品的时候,你会在回忆中,吸吮着作品中透出的作者,对销售工作的忘我深情和挚爱。尽管小说中有渲染,但字里行间流出的,确实是我们所熟悉的一切。“太不容易了”!我有一种油然而生的冲动,感谢老丁,感谢作者长时间的坚持和艰辛的耕耘,呈现给我们所有读者面前的,是那份充满对过去时光的多彩回忆。

我们都退休了。但老丁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业,让自己找到了生命中永远的工作。正像人们常说的那样:之前走过的路,都是如今脚下的基石。看到眼前的《销售勋章》,老丁之前的那个小丁,那个在火车上啃着世界名着,那个时时刻刻用碳素笔累计着点滴生活的市场经理……。想到这里,我竟然有些鼻酸泪目。值了,老丁做的所有这些,值了。

再次感谢老丁!相信您在文学的路上,向着更大的成就,一定会走的更远、更成功!

二零二五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