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体恤惠民(1 / 1)

燕山奇谭录 自在飞花1 1050 字 7小时前

大唐,这一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盛世帝国,在李隆基的治理下,表面上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之象。然而,在繁华的背后,民生的细微之处仍隐藏着亟待解决的问题。魏明,作为魏征的后裔,自幼深受家族刚正不阿、心系百姓精神的熏陶,对民间疾苦有着敏锐的感知和深切的同情。他身形挺拔,气质儒雅,眼神中透着坚毅与智慧,时刻忧虑着百姓的生活状况。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大明宫的紫宸殿内,气氛庄重而肃穆。早朝过后,魏明心怀忧虑,特意留下,待众人散去,他恭敬地向李隆基行礼,神情凝重地说道:“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臣魏明,有要事启奏。近日臣深入民间,见闻诸多,深感百姓生活虽有改善,但仍面临诸多疾苦。如今,赋税虽有定制,但于部分贫困之家,仍显沉重;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偏远之地百姓患病难医。恳请陛下关注民生疾苦,深入民间,亲察百姓之需求,以安民心,固国本。”

李隆基微微皱眉,神色专注地看着魏明,说道:“魏爱卿请起。朕治理大唐,一心为民,却未曾想民间尚有如此疾苦。只是朕日理万机,若要亲赴民间,诸多不便,且易惊动地方,反失真实。爱卿可有良策,既能让朕深入了解百姓状况,又不致惊扰民间?”

魏明起身,拱手说道:“陛下,臣以为陛下可微服私访。轻车简从,不事张扬,如此方能深入民间,真切了解百姓之生活百态与实际需求。”

李隆基听后,微微点头,陷入沉思。片刻后,他目光坚定地说道:“魏爱卿所言极是,朕当听从你的建议。只是此事需谨慎筹备,不可泄露朕之行踪。”

魏明跪地谢恩:“陛下圣明,臣定当妥善安排。”

经过一番精心筹备,李隆基在魏明等人的陪同下,身着便服,轻车简从,踏上了微服私访之路。他们首先来到了长安城郊的一个村庄。此时正值午后,阳光炽热,田间劳作的百姓汗流浃背。李隆基看到一位老者在田间艰难地挥动着锄头,便走上前去,帮忙扶住锄头,问道:“老人家,这般酷热,为何不多歇息会儿?”

老者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叹道:“唉,家中人口多,赋税又重,不多干点,这日子可怎么过啊。”

李隆基心中一紧,又问道:“赋税重?朝廷不是有规定的赋税额度吗?”

老者无奈地说道:“规定是规定,可到了下面,总有些杂七杂八的额外赋税,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李隆基默默记下,继续与老者交谈,了解了许多关于赋税方面的问题。离开田间后,他们走进村庄,看到一间破旧的茅屋前,一位妇人正焦急地哭泣。魏明上前询问,妇人哭诉道:“我家孩子生病了,郎中说要去城里抓药,可这路途遥远,又没钱请人帮忙,这可怎么办啊?”

李隆基听后,心中甚是怜悯,说道:“为何村里没有郎中?”

旁边一位村民说道:“大人有所不知,村里穷,留不住郎中,稍微有点本事的都去城里了,我们看病难啊。”

李隆基眉头紧锁,深感民生问题之严峻。在接下来的几日里,他们又走访了多个城镇和乡村,与不同阶层的百姓交谈,收集了诸多关于赋税、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意见。

微服私访结束后,李隆基回到宫中,立刻召集大臣们商议。他神色凝重地说道:“此次微服私访,朕亲眼目睹了百姓的疾苦。赋税过重,让百姓不堪重负;医疗资源匮乏,使百姓患病难医。朕决定,即刻实施一系列惠民政策。其一,减轻赋税,严查地方额外赋税,严惩私自加税之人。其二,改善医疗,鼓励郎中前往偏远地区行医,在各地增设医馆,培养更多的医学人才。其三,关注教育,在贫困地区兴办学校,让更多孩子有读书识字的机会。”

一位大臣面露难色,说道:“陛下,这些政策虽好,但实施起来,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巨大,恐对国家财政造成压力。”

李隆基严肃地说道:“百姓乃国家之根本,若百姓生活困苦,谈何国家繁荣?即便财政紧张,也要想方设法解决。你们需全力配合,确保这些政策能够切实执行,惠及百姓。”

众臣赶忙跪地应道:“陛下圣明,臣等定当全力以赴。”

在李隆基的督促下,各项惠民政策迅速推行。负责赋税改革的官员深入各地,严格清查赋税情况,废除了诸多不合理的杂税,切实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在医疗改善方面,朝廷发布诏令,给予前往偏远地区行医的郎中优厚待遇,同时,在各地兴建医馆,选拔年轻子弟学习医术。教育方面,在贫困地区选址建校,选派优秀教师前往任教。

几个月后,惠民政策初见成效。在那个曾经赋税沉重的村庄,一位农夫高兴地对前来巡查的官员说道:“如今赋税减轻了,我们的日子好过多了。家里能吃饱饭,还能攒点钱给孩子读书。”

在偏远的山村里,新设立的医馆中,一位郎中正在为村民看病。村民感激地说道:“以前看病要跑老远,现在家门口就有医馆,真是方便多了。”

看到百姓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李隆基深感欣慰。他再次召见魏明,说道:“魏爱卿,多亏了你的谏言,让朕了解到民间疾苦。如今看到百姓生活有所改善,朕甚感欣慰。你心系百姓,实乃大唐之栋梁。”

魏明跪地谢恩:“陛下过奖,此乃臣职责所在。愿我大唐百姓皆能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

在魏明的谏言和李隆基的努力下,大唐的民生状况得到了显着改善,百姓对朝廷的赞誉之声传遍四方,国家也因此更加稳固繁荣,续写着盛世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