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赐战刀(1 / 1)

如今他已年逾六十,不知余生几何?

终归是要离去的!

能守护朱政的日子不多了。

朱政终究要走出庇护,独自面对世间的艰难险阻!

倒不如趁他还活着时,放手让他大展拳脚!

即便失败也无妨!

不论结果如何,他都会替朱政收拾残局!

甚至给予朱政重头再来的机会!

一旦自己离世,情况就未必如此了!

想到这里,老朱立刻下定决心,不再有丝毫迟疑。

目光再次坚毅,恢复了洪武帝的果敢气势。

他冷然下令:“取刀!”

话音刚落,早已准备好的刘和立即上前。

双手托着一把古旧的战刀,毕恭毕敬地递上。

老朱接过战刀,凝视着朱政,将刀向前一送,语气沉稳地道:

“你祖父当年首次将生死置之度外时,正是用这把刀!我们靠它统一了天下,平定了各地豪强,奠定了大明朝基业!现在,这刀交给你!拿去建功立业吧!”

东方!往东!

沉重的战刀握在手中。

朱政的眼神微微泛红,深吸一口气后,双手捧刀,缓缓跪下,声音略显颤抖地说:

“孙儿不孝,此次出征倭国,跨越大海,耗时长久,无法侍奉您左右,恳请爷爷保重身体,莫以孙儿为念!”

“好了,快起来,地上寒!”老朱听了这话,眼眶也湿润了,忙笑着责备一句,掩饰了自己的情绪。心里暗暗感叹,真是个傻孩子啊!

多年来,朱政一直陪伴在侧,形影不离,承载着他深深的情感与对大明未来的期待。他对朱政倾注的心血,甚至超过对朱标的更多。

这时,目睹这一切的冯胜和蓝玉都愣住了,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他们不仅被祖孙间依依惜别的深厚情感所打动,更被老朱赐刀之举震撼!

如今,谁人不知老朱对朱政的宠爱?

即便如此,他们也绝没想到老朱对朱政竟如此器重!

连象征开国功绩的战刀都赐予了他!

这件事绝非小事!

某种程度上,这关系到江山归属和皇位传承的意义!

老朱那么多儿子、孙子,又有谁享受过这种待遇?

除了朱标,再无一人!

要是朱樉、朱橚、朱棣知道,恐怕会羡慕得眼红了吧!

想到这里,二人不禁惊恐地对望一眼,咽了咽口水。

真是天大的玩笑!如果传出朱政并非老朱亲生骨肉的消息……

哪怕摘了自己的头颅,任人践踏也不足以平息众怒!

然而,老朱对朱政异乎寻常的宠爱,是否会对朱标构成威胁?

此刻,两人已不再担忧。因为在今日之前,朱标早已找他们详谈过。

虽然未明说朱政的身份,但朱标已明确表示,朱政对他构不成威胁,让他们安心。

只是奇怪的是,朱标竟也像极了老朱,对朱政格外重视!

还特意交代他们此行跟随朱政征伐倭寇,协助且听从指挥!

没错,为了万无一失,朱标不仅安排了骁勇善战的蓝玉,

还委派了沉稳老练的冯胜!

这时,朱标适时开口笑道:

“麟儿,你即将出征,孤也有礼物要赠予你。”

说着,不等朱政回答,便挥了挥手。

随即,身后立刻有个贴身太监捧上个红布遮盖的托盘。朱标伸手揭开红布,拿出托盘里的东西递给朱政。

朱政下意识一看,发现朱标手里拿的是一件造型精致的金甲!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甲胄制作工艺极其复杂,是极为罕见的软甲!

“此甲名为‘金丝蚕甲’,乃宋朝国库中的珍品!

由金丝与千年藤条混织而成,共有九层!

堪称刀枪不入、水火不侵。

穿上它,征战沙场,以备不测!”

“这……太子殿下,此物是否太过珍贵?”

朱政有些发愣。

老朱给的东西,他毫无负担地就能接受,毕竟早视其为家人。

但朱标所赠如此贵重之物,反倒让他左右为难。

可朱标态度坚决地说:

“拿着吧!咳咳……”

或许是急切说话,他呼吸略显紊乱,脸色泛白,轻咳几声。

但目光依旧坚定地看着朱政。

见状,朱政深切感受到朱标的关怀,心中倍感温暖。索性不再推辞,点头接过软甲。

接着,看到朱标有些病态的脸色,他忍不住叮嘱道:

“既然如此,多谢太子殿下赠甲。

还有,望太子殿下务必保重身体!”

“好!”

看到朱政收下,朱标满意地笑了。

至于朱政提及身体健康的隐晦提醒,他并未放在心上。

片刻后,他又想起一事,继续说道:

“哦对了,除这软甲外,孤还要派两位猛将助你!”

朱标只是轻轻摆了摆手,冯胜与蓝玉顿时心领神会。

二人压下内心各种念头,快步上前,毕恭毕敬地行礼:

“末将宋国公冯胜,愿追随骠骑大将军渡海征讨倭寇!”

“末将凉国公蓝玉,亦愿追随骠骑大将军渡海征讨倭寇!”

见此情景,即便是朱政此刻也不禁有些怔住了!

这是怎么回事?

难道朱标是想让冯胜和蓝玉都归于他麾下,一同出征?这……

朱政心里暗暗思索,冯胜虽是太子亲军都指挥使,地位显赫,但毕竟算是后起之秀,在军中的资历、声望及战功,并不算特别突出。

然而冯胜与蓝玉完全不同!

他们堪称当今大明最显赫的两位国公,与开国元勋傅友德、郭英等相比也毫不逊色!

蓝玉自然无需多言。

至于冯胜,更是非同寻常,其地位与威名甚至超越了蓝玉、傅友德等人。

据朱政所知,冯胜位列大明开国六大公之一,排名第三,可见其深厚资历与赫赫战功。

无论军事才能还是个人品行,冯胜都能与徐达相提并论。

更为难得的是,冯胜为人低调,始终远离淮西勋贵,从不拉帮结派,行事严谨,毫无瑕疵。

相较之下,蓝玉等将领多少都存在一些不足,而冯胜则近乎完美。

按照常理,这样的人本应安享晚年。

但令人唏嘘的是,冯胜最终竟被朱元璋赐死,罪名是私通周王朱楠,涉嫌谋反。

由此可见,冯胜实则清白无辜,朱元璋实在找不出其他借口,才不得不捏造了这个牵强的理由。

朱政原以为冯胜是孤立无援之人,不曾想今日这一幕表明,冯胜竟似是朱标的亲信。

这背后的心思,实在令人捉摸不透!

实际上,不仅朱政感到意外,就连朱元璋在此之前对此也一无所知。

但朱元璋并未动怒,反而心中暗喜,对朱标的能力颇为赞赏。

这小子果然有两下子,藏得很深!

而朱政回过神后,不禁哑然失笑。

就为了对付倭寇,竟然出动冯胜和蓝玉这等关键人物,未免太过兴师动众了吧?

在他看来,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他正欲开口劝阻,却被朱标打断:

“若你不答应,我绝不会让你前往!”

朱标察觉语气过于强硬,担心朱政产生抗拒心理,连忙换了一副温和的口吻说道:

\"你尽管放心,这一路他们二人只做你的左膀右臂,全都听你调遣!若敢违背,任你处置便是。\"

\"罢了,政儿,就依标儿安排吧!\"

在一旁的老朱也劝说道。

听到这话,朱政只能无奈应允,知道这算是朱标的关怀,或许也有对他的不信任。

毕竟这场战役,对大明而言至关重要,绝不能出错。

至于冯胜和蓝玉的参与,朱政并不觉得多么必要,但也没多在意。

主将是他就够了。

即便朱标没有特意交代两人服从命令,他自然也有办法让他们言听计从。

有了这两人的协助,他行事也会更顺畅些,省去不少麻烦。

偶尔无事时,还能戏弄一下高傲的蓝玉,消磨时光。

想来旅途也不会太过乏味。

想到这里,朱政带着玩味的目光看向蓝玉。

见对方避开视线,他也不在意,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三日后。

应天府外的运河码头旁,已被清理出一块开阔之地。

此刻,五万明军精锐集结于此!

一列列刀盾兵整齐排列,长枪密布,旌旗飘扬!

一支支骁勇的骑兵策马而立,威风凛凛!

更有装备着最新燧发枪与佛朗机炮的神机营将士!

从高处俯瞰,铠甲旗帜耀眼,刀枪如麦浪起伏,剑戟似丛林密布!

人如龙腾,马若虎跃,气势冲天!

披甲执锐,所向披靡!

满地金戈铁马,充盈天地之间!

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

世间男儿见此,怎能不热血沸腾,斗志昂扬?

此刻,在队伍前方的点将台上,

一面大明龙旗、一面骠骑大将军的帅旗迎风招展!

旁边,朱政身披铠甲,身形笔直,手按战刀,目光冷冽而深邃,缓缓扫视全场!

只见数万将士齐聚一地。

然而此刻,除了战马的嘶鸣声,再无半点喧嚣,一片寂静无声。

朱政满意地点点头。

接着,目光落在队伍前排随行的诸位将领身上……求鲜花……

心中却莫名有些怪异。

倭寇征伐主帅是他无疑。

此外还有副帅宋国公冯胜,

前锋凉国公蓝玉,

以及诸多将领如瞿能、平安、盛庸、徐允恭等。

名将云集,熠熠生辉!

这样的阵容,让朱政忽然觉得自己像是用大炮对付蚂蚁窝一样,甚至仿佛顶尖公会在新手村刷怪一般。

这在他意料之外,不禁暗自苦笑。

不过很快……

他猛地甩开心头杂念,眼神瞬间变得冷峻。

紧接着,在无数目光注视下,取出一道圣旨。

\"皇帝诏曰!\"伴随着声音,铠甲碰撞之声响起。

三军随即肃立跪拜,静静聆听!

朱政沉稳地朗声宣读:

\"皇明巍巍,光照四方!

功业卓着,统领万国!

此乃千古不易之事!

然,倭国偏隅小邦,蛮荒之地。

不服王化,野心昭彰,屡屡冒犯!

朕以仁心待之,不愿轻启战端,劳苦黎民。

故将其列为不征之国!

然不征,并非不能征!

今虽不予计较,彼竟不知悔改。

反变本加厉,侵扰沿海益甚!

岂视我朝无人?岂视我无将?

抑或视我朝男儿无骨气乎?

如此忍耐,何以为安!

是以,特命骠骑大将军朱政为征倭主帅。

赐天子剑,指挥三军。

统兵渡海,远征其国,奉天讨逆!

灭倭国,毁其宗庙,诛其奸佞!

平息沿海祸患,血债血偿!

彰显我朝威严,震慑四海!钦此!\"

话音刚落!

三军将士无不抬头,满面怒容,眼中透出冰冷杀机与嗜血之意。

弥漫着如尸山血海般的肃杀之气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