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宋·评论3(1 / 1)

【评论:关于赵光义毁了晋阳城,真的觉得非常可惜,太可惜了,要不然,现在晋阳也是一座规模宏伟的古城甚至是古都了(如果在后来的朝代中也没有被毁灭的话),那我们就又多了一个重点的文物古迹了……】

【回复:+1,从文物古迹的角度出发,赵光义真的罪大恶极,唐建多稀少啊,现在全国就那么几个,痛哭流涕……

没错,特别是木质建筑,现在就有3+1个,还全都在山西境内,如果晋阳城没有直接被这么暴力地彻底毁灭的话,就算日后城池没了,里面的建筑说不定也能保存下来一些的

?为什么是3+1个?这不是四个吗?

回楼上,原本确实是说有四个来着,但现在有三个是确定的唐代木质建筑,有一个存疑,现在有不少学者认为最后一个应该是五代时期的后唐的建筑,不是唐朝的

原来如此……

不是还有一个河北的钟楼吗?好像说那个钟楼全部主要梁架和下檐都还是唐朝的建筑

这么说就是有四个了,不算那个存疑的

山西太原人闻讯而来,我实名赞同赵光义恶事做尽!!!非常讨厌赵光义,太原电视台还有时候骂他呢

真的吗?电视台也这么干?没有什么限制吗?

当然是真的了,不过大部分时候主要是阴阳怪气吧,也没有直接说“赵光义你个王八蛋完犊子”这种内容

……笑死

说句实话,赵光义毁城倒也有一定正当理由,就是为了避免这地儿再出来个造反政权,毕竟从唐朝之后,后唐,后晋,后汉基本上都起源于晋阳,这地儿对于有野心的人来说太方便了

没错,而且基本上每次打仗,南面都不太能占得上风,北面就靠一座晋阳城就能够坚守抵抗不短的时间。不过也是双刃剑,如果后来金军南下得到时候,北宋还有晋阳城,那能够坚持的时间和发挥的战略价值就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不懂军事也不懂军事地理……只是看有人说,晋阳城如果完整的话,说不定可以和真定、中山三角协同防守,而且北宋还可以以晋阳侧翼为依托进行反击,而不是彻底被动防御(纯转发)

真的吗?我看看地图去

……

不过赵光义这个毁城狂魔,被他毁了的城池可不只是晋阳城,还有夏州城,在陕西靖边县附近,夏州就是西夏的发祥地之一,后来西夏建立也有宋朝毁了夏州城迁徙当地人有一定关系;还有南面的一些城池,比如泉州罗城、子城、衙城三座城

这简直跟杨坚杨某人有的一拼

?啊?杨坚也毁城了吗?

……赵光义完全是自毁长城,根本不记得当年赵家的祖先赵鞅、赵无恤等人全都在晋阳以求自保,并创下基业,晋阳起于赵氏毁于赵氏。

这俩人谁?赵匡胤他们家的祖先?

三家分晋嘛,韩赵魏三家,赵家就是赵鞅、赵无恤,他俩是赵家后来能够参与瓜分晋国的奠基人

所以赵宋赵家能够追溯到这么久远的祖先?

→没有实锤吧,我记得

没有,我也记得

是这么说的,赵宋皇室有人认为,可以往上追溯到西汉时期的天水赵氏,他们是天水赵氏的后人;而天水赵氏,又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后人,所以就这么给连起来了……但是可靠度难说

这么说的人应该是直接以赵这个姓氏来论了,反正大家都姓赵……】

李渊,李世民闭目扭头,完全不愿意去看这段内容。

和他们行为态度类似的,还有许多在晋阳起家,以及如今也依旧生活在晋阳的人,不论达官显贵,还是普通百姓。

晋阳城——晋阳城啊!

他们不在乎什么日后的文物古迹,也不在乎什么古都不古都,但是他们在乎晋阳城本身!

这是他们生活多年,留有大量记忆和感情的地方!

老李家之所以重视晋阳,不只是因为这是什么象征意义上的“龙兴之地”,还因为这地方确实对他们有一定的感情寄托。

结果,后来,大唐没了——虽然是预料之中但也很让人伤感;大唐没了之后,继任的中原王朝又是宋朝这么个德行,多少年了连燕云十六州都收不回来,甚至还反过来承认了辽国的正统地位,并且年年给辽国缴纳岁贡;然后搞出来个联金灭辽,辽是灭了,北宋也完了……

最后,堂堂皇帝,两个,竟然还都被金人抓走了,还连带着后宫妃嫔、大量宗室……

这样糟心的事情,一堆又一堆,说也说不完。

事实上,即使到了现在,已经从宋朝的历史情况看到北宋灭亡,李世民还是不太能够理解——这样实力有问题的宋朝,当时到底是怎么在五代十国的混战之中脱颖而出,独占鳌头,然后打败了其他的所有竞争对手,成为了这个时期的中原王朝的呢?

就宋朝在如今他看到的战斗力水平……

开国皇帝不说了,太宗皇帝竟然就搞了个大的,到了第三任皇帝,直接搞出来了和辽国和平协约,并且给辽国交钱……

这种战斗力水平,如果不是宋朝出现了非常少有的、不到第三代皇帝军队实力就飞速下滑、创造了军队实力的下滑速度记录的话,那就是一开始宋朝的军事实力就有些问题。

这种情况下,宋朝到底是怎么成为笑到最后、统一大部分地区的那一个的???

至于说所谓的天水赵氏乃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赵国,李世民完全不认同。

——要说天水赵氏和春秋战国时期的赵国有联系,那有可能。

但是要说赵宋皇室和天水赵氏有关系……那真的不大可能。

反正李家不就是这样做的嘛,等到登基称帝了,全族成为了皇族,那当然要给自己找一个比较显赫的、有名气的先祖,这样来抬一抬身价。

宋朝皇室这样做,也很有可能,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