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9章 妥协(1 / 1)

侍从奉上新茶,茶香氤氲,两人却是谁都没有先饮。

沉默片刻,王珪终是开口。

“元璹今日来,想必就是专门为那事来的吧。”

郑元璹点头,倒也不藏着掖着。

本来今天就奔着解决事情来的。

事情的结果,双方心中都有定论,如今过来,将话说开了,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总要有个章程。

而且,郑家和王家,在这件事上,也是需要共进退的。

崔家如今平安无事,也是因为崔仁师在陛下面前将事情都说开了,东西也都送过去了。

听说崔家连他们想要传家的《兰亭集序》都没保住。

只是王羲之的一幅字,就足够让陛下开心了,更别说,还有盐铁权。

崔家能这么快脱身,那真是割肉放血了。

而郑家和王家,除却盐铁权之外,陛下并没有再多说其他。

甚至,连盐铁这两字,陛下都没有提起过。

可是陛下不提,他们这些做臣子的,若是装糊涂,不会意的话,那这件事,就真是可大可小了。

显然,陛下没有要息事宁人的意思。

两人在厅中坐着,茶香氤氲,映得各自脸色都不似方才见面那般,笑意盈盈。

窗外太阳初升,照过窗柩,映得两人面色晦暗不明。

“郑王两家,盐铁之利,每年营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啊。”郑元璹感慨道:“就这样放手,心里,还真不是滋味儿。”

他一边说着,一边观察着王珪的表情。

王珪倒是没有表现出什么不自然。

“盐铁之权,放在世家手里,陛下不放心啊。”王珪说道:“仅仅是郑家和王家在河东的盐铁之利,若是私底下私铸甲胄,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算下来,一年能养三万府兵了。”王珪端起茶盏轻饮一口。

“可是这些年来,咱们可是从来都没有往这方面去想啊。”郑元璹瞳孔微缩。

这不是欲加之罪吗?

“陛下可不会在意这些。”王珪打断说道:“元璹在尚书省,可收到了外面的消息?”

“并州都督要调防河东。”

王珪虽然在家装病,但是自从去过翠微宫之后,他为皇帝办这件事,皇帝也不会一点底气都不给他。

适当的给王珪透露一些消息,让王珪用作与其他人博弈的底牌,这样谈起来,也容易许多。

李世民是做了两手的准备。

如果事情进行顺利,按照他预想的那样,那怎么着都好说。

平稳的过去就是了。

如果事情进行的不顺利,有诸多阻碍,甚至,有人想要鱼死网破,那河东地区尽在皇帝的大军掌控之下,刺杀太子储君的罪名,直接尘埃落定。

总而言之,盐铁权,不管是用软的还是用硬的,朝廷一定是要收回来的。

时间拖了好几年了,如果此番下手不够干脆利落,那么,就还会有人存有侥幸的心思,想要与朝廷叫板。

郑元璹正要去端茶盏的手蓦地僵住。

河东驻军,兵锋直指郑氏祖地。

氤氲的茶香,似乎都有些刺鼻了。

郑元璹的呼吸乱了,低垂的头,掩藏着眼眸里的震惊。

一阵穿堂风掠过,郑元璹被吹得感觉心都凉了几分。

看着眼前的案几。

从怀中取出一枚铜印和两枚钥匙,伸手往前一推。

“太原盐仓的钥匙,铜印是管着矿山的。”

王珪叹息一声。

“巧了。”

他也从怀中摸出两枚信物,放在手边的桌案上。

“洛阳铁坊,河东盐池。”

两人相视苦笑。

也只能如此了。

“朝廷收回了盐铁权,针对这方面,肯定也是需要特别设立官署来管理的。”郑元璹说道:“叔玠,这方面,咱们两家,何不想想办法?”

“咱们这一辈的人,无法插手,这是肯定的,陛下必然会对咱们有所防范,可是族中的年轻人,出去历练历练,不是什么坏事,哪怕一上手并非是在多么重要的位置,时间久了,事务熟悉了,总会有些机会不是。”

两人都知道,一旦朝廷针对盐铁这一块设立专门的官署来管理这方面。

那这必然是肥差!

丝毫不比户部的差事差。

哪怕是这个新的官署,也要归户部统管,那也是富得流油的肥差。

“说的也是,不过到时候,盯着这地方的,可就不止是咱们两家了。”王珪笑道。

“只要咱们能站在一块,这事儿,就有可商量的余地,不仅仅是咱们两家,这件事里,吃亏的还有另外一家呢。”郑元璹说道。

崔家也是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他就不相信,崔家就这么老老实实的把这口气给咽下去了?

王珪倒是有些担心。

崔家好不容易给自己摘干净了,还会掺和这事儿吗?

崔家底蕴深厚,就算是没了盐铁,其他产业依旧能够稳稳的支撑家族。

“崔仁师可有来找过你?”郑元璹好奇问道。

王珪摇了摇头。

“未曾,崔仁师回到长安城之后,没了动静,当初他是从泾阳县直接去了翠微宫.......去过之后,这件事,就解决了,崔家做事,干净利落。”王珪说道:“他们很是舍得。”

“世家之首啊。”郑元璹叹息。

相比起崔家来说,不管是郑家还是王家,都远远不如。

“近来,陛下有要重修氏族志的想法。”郑元璹说道:“崔家为陛下进献了兰亭集序,咱们两家,想要让陛下安心,总要做些什么吧。”

“既然陛下已经有这个想法了,旁人也阻挡不了,不如就.......顺水推舟吧。”郑元璹说道。

“等到陛下回到长安之后,我便上奏。”

反正实际上有没有他的上奏,这件事依然要做,只是提早站队到陛下身边,能给陛下留个好印象。

尤其是在这次事情之后。

让陛下知道,郑家,没有什么别的心思。

一切都是误会。

郑家的年轻人,还要进入朝堂。

这件事的影响,最好是彻底消融掉。

王珪微微颔首。

“你我可联名上奏。”

这种顺手的事儿,何乐而不为。

两人相视一笑,敲定了这件事。

而后的这口茶,喝的才算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