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4章 治理要顺应发展(1 / 1)

锦衣黑明 溜溜的兔子 1136 字 11小时前

安州城也放不下多少人,且城内的百姓也很兴奋。

大军不得不在城门设警。

看这架势,根本无法停留,下令地方官马上归属地。

天黑以后,五千亲卫骑马向北,直接移驾雄县,保定府也没机会去了。

留下仪仗和家眷,让他们自己回京。

雄县休息一天,陆天明继续向东,穿过得胜淀,靠近运河静海县,朝臣才陆续跟上来。

这次他们学乖了,换作与陆天明一样的战甲,不会吸引人群聚集。

他们追上来的时候,陆天明正在三角淀南边的堤坝,望远镜扫视大地。

三天来,绕着河间府、保定府、顺天府交界转了一大圈。

难以想象,靠近京师,大平原内,断断续续,总共有三百里的无人区,加上运河东边的水泽,方圆千里内有一半不能住人。

冬季的时候一览无遗,可以奔马穿越,夏季水泽荡漾,一大半肥沃的土地实际上没机会耕种。

孙传庭看陆天明扫第三圈,开口解释道,

“三角淀、得胜淀、五官淀、白洋淀,四淀绵延五百里,下官估计,最快也需要五年才能建成完善的水利堤坝,耗费银子至少五千万两。”

陆天明回头看了他一眼,再看看温体仁和韩智文等人,扭头继续扫视,淡淡说道,

“中枢的存在不是为了收税,顶层的调控很重要,此处虽然都是北直隶地界,却属于两位巡抚、三位知府、十五位知县,团结掩盖了问题,这种工程就不该地方主持,如同治河一样,得工部派侍郎主持。”

温体仁迈步向前解释道,“上位圣明,工部也想主持,不过…推进比大家预料的快,百姓似乎也更愿意跟着自己的主官,内阁顺水推舟,好在进度不错。”

陆天明再次回头扫了他们一眼,“不愿放弃治水的历史功绩?”

众人顿时讪讪发笑,温体仁点点头,“人之常情,都是为了百姓,都是为了大明。”

陆天明放下望远镜,伸手在温体仁额头梆得一声,敲了一下。

他练武不辍,常年出征,手劲很大,温体仁顿时痛嚎一声。

孙传庭、韩智文等人还没反应过来,被梆梆梆…挨个敲了一下。

后面的人反应过来也不敢躲了。

内阁六部和几位地方大员顿时齐齐揉额,一个都没放过。

郑芝龙还在发笑,同样被梆得一下。

陆天明什么都没说,上马轰隆向东,一个时辰后,来到运河旁。

河间府的运河有滹沱河加入,水量很大,从南向北流,与京城从北向南流向相反,天津卫三岔河汇合进入海湾。

这一段的运河堤坝比江南大多了,冬季厚厚的结冰,上面全是玩闹的小孩,还有打窟窿冰钓的老者。

京杭大运河从南直隶淮安府就开始上冻,有些年景扬州府也有结冰,所以漕工生计艰难,也有天时因素。

陆天明并未看到漕工在清理河道淤泥,他们都去做工赚钱了,如今海运承担了更大的运量。

亲卫营顺着运河一路向东北,天黑前来到天津卫。

城池建在南运河与北运河交汇点的小高地,这里自古漕运兴盛、商贾云集,见证着天津卫的兴起与繁荣。

天津不只三个卫,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这是本地驻军,还有同样规模的天津水师,以及漕兵驻地。

这里执行的是军管,与东边三百里水泽相连,地盘比某些府还大。

但他不是个县、不是个州,这块地完全属于后军都督府,天津城也属于后军都督府,大明朝廷文书之中,刻意忽视了武勋的权威,文臣博弈二百年,曾短暂拥有天津治权,但很快又交还后军。

万历年间,商贸发展,天津卫显得很耀眼,因为它的繁荣很集中。

随着人口增加,商业发展,事务繁多,卫所无法收税,不能单独治理这个军民混杂的商业化城市。

万历二十五年,开始设立巡抚。

这样北直隶就有了保定巡抚、顺天巡抚、蓟镇巡抚、宣府巡抚、天津巡抚,五个封疆大吏,天津陆续设官、设衙,建学。

但仅仅两年后,万历二十七年,天津巡抚又被撤了。

天启元年,辽东战事吃紧,天津巡抚再次出现,又是仅仅两年,又被撤了。

前后三任巡抚,治理时间不满四年。

这里不是文臣想象的那么简单,不仅是京畿防御的关键,还是漕运疏通和漕兵驻地,更是水师转运中心。

天津本身没有税赋支持,文臣的守土治地思维在这里根本行不通,天津巡抚为京城服务、为漕运服务、为水师服务、为边镇国防服务。

地方官承担中枢责任,没有功劳,只有苦劳,当然不愿干。

所以天津卫从设立开始,就属于中枢直辖的一块地。

大明朝没有直辖区概念,由五军都督府和军户承担国家责任,完成天津治理。

天津卫辖地一半在顺天府,一半在河间府,城池也是两府分界,

孙传庭、韩智文可以监督,无管制权。

陆天明驻马在运河西岸,身后是三角淀,对面是天津城,但运河两岸漕船停泊点、港口、货栈、民居密布。

百姓没有被大军影响,该干啥干啥,很是热闹。

朝臣骑马追上来,路上他们已经商量过,大概明白陆天明为何生气了。

温体仁到身边躬身,“下官的确考虑不周,天津西边四淀有十五县,东边同样规模的水泽却没有县城,运河与东边宁河之间有大片良田可以开垦治理,应该与西边一起规划。”

孙传庭也跟着道,“下官失职,上位恕罪。”

陆天明从对面天津城收回目光,吭哧笑了一声,“狗屁不是,西边就是西边,东边就是东边,西边四淀分十五个知县,四十多个工程,你们如何保证工程质量?

水利建设,百年大计,有统一计划,却没统一执行力,不能因为速度快就忽视问题。

陆某一路看过来,有些地方用的硬土多,有些地方用的硬土少,工部和府衙本身就没一个标准,下面施工完全看心情,五年后完工就没事了?五十年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