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绵绵的日子里,叶明正在书院给学子们讲《税法要义》,陈瑜突然冒雨跑来:\"大人!圣旨到!\"
书院众人顿时紧张起来。叶明却神色如常:\"诸位继续讨论,我去去就回。\"
府衙大堂,宣旨太监面色严肃:\"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查晋阳朱氏勾结北燕,窃取军器图样,诬陷大臣...着即革除朱焕功名,家产抄没...\"
圣旨念完,太监又换上笑脸:\"叶大人,皇上还有口谕:'卿之忠心,朕素知之。安阳新政,当持之以恒。'\"
叶明长舒一口气:\"臣,领旨谢恩。\"
送走天使,周明德从屏风后转出来,满脸喜色:\"叶兄!朱家这次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啊!\"
原来叶明让画师绘制的,正是那个假扮波斯商人的北燕使者画像。皇上派人一查,发现朱家与北燕使者的密会记录,铁证如山!
\"多行不义必自毙。\"叶明摇摇头,\"只是可惜了那些被牵连的朱家族人...\"
冬雪初降时,叶明站在城楼上,望着银装素裹的安阳城。书院里传来琅琅读书声,街市上商贩的吆喝此起彼伏,远处田野间还有农人在修剪果树枝条——好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
陈瑜捧着热茶过来:\"大人,今年安阳新增户籍四千八百户,商税比去年翻了一番...\"
叶明接过茶碗,却没有喝:\"周大人回京前,跟我说了件事。\"
\"什么事?\"
\"皇上打算调我入阁。\"叶明轻声道,\"说六部尚书的位子随我挑。\"
陈瑜又惊又喜:\"那...大人是要高升了?\"
叶明望着城墙下嬉戏的孩童,忽然笑了:\"我婉拒了。\"
\"啊?为什么?\"
\"你看。\"叶明指着城外新开垦的万亩良田,\"安阳就像棵刚成活的树苗,还得有人精心照料。\"他转身拍了拍陈瑜的肩膀,\"再说了,我要是走了,谁陪你熬夜算账?\"
陈瑜眼眶一热,正要说话,忽然听见城墙下传来清脆的童谣声——是几个孩童在唱《纳税乐》。
那歌声伴着雪花飘荡,仿佛在诉说这片土地上的新故事。
腊月的寒风卷着雪粒子,打得窗棂啪啪作响。叶明裹着棉袍,在衙门后堂的火盆边烤手,面前摊着安阳三年来的田亩账册。
\"大人,您要的甘薯粉。\"陈瑜端着一碗热腾腾的糊糊进来,\"厨娘按您说的法子,加了蜂蜜和核桃仁。\"
叶明接过来尝了一口,甜香暖胃,舒服得眯起眼:\"好东西啊。告诉王寡妇,开春后工坊可以试着量产这种即食粉。\"
正说着,其其格顶着一头雪花冲进来:\"大人!书院暖房的菜可以收了!张教习请您去看看!\"
叶明放下碗,抄起皮袄就往外走:\"走,瞧瞧去!\"
书院后院的暖房热气扑面。推开厚厚的草帘,里面竟是一片葱茏——青菜、韭菜、甚至还有几株挂着果的小黄瓜!
张允正带着学生们记录数据,见叶明来了,兴奋地举起一根黄瓜:\"大人您看!寒冬腊月里结的瓜!\"
叶明接过还带着茸毛的小黄瓜,轻轻一掰,清脆的断裂声引得众人咽口水。
\"尝尝?\"张允期待地问。
叶明把黄瓜分成几段,大家一人一小块。清甜的滋味在口中绽开,比夏日里的还要爽脆。
\"妙啊!\"叶明连声赞叹,\"耗煤量如何?\"
张允翻开账本:\"比预想的少三成。我们改进了烟道,热气利用率提高了。\"
正说着,暖房门又被推开,周明德带着一身寒气进来:\"叶兄!户部批下来了!\"
叶明一愣:\"什么批下来了?\"
\"你申请的'农技推广司'啊!\"周明德抖落身上的雪,\"皇上御笔亲批,还拨了五千两开办费!\"
学生们欢呼起来。这个新衙门意味着他们的发明可以推广到全国,再也不用担心被埋没了。
叶明却想到更深一层:\"周兄,这个司...归哪个部管?\"
周明德狡黠一笑:\"不归六部,直属皇城司。皇上说了,'农者,天下之本也,当超然于党争之外'。\"
叶明心头一热。皇上这是要给农技推广开辟一条绿色通道啊!
消息传开,安阳书院沸腾了。工科的学子们连夜改良农具图纸,农科的忙着整理种植记录,连文科的都开始编写通俗易懂的《农技三字经》。
叶明看着这群热情洋溢的年轻人,忽然想起什么:\"陈瑜,我记得城南有个废弃的陶窑?\"
\"是,荒废好些年了。\"
\"收拾出来,改造成'农技展示馆'。\"叶明兴致勃勃,\"把咱们这些年改良的农具、培育的良种都陈列出来,开春后让各地农官来参观学习!\"
正规划着,乌兰风风火火闯进来:\"叶大人!草原上出事了!\"
叶明手里的笔一顿:\"北燕又不安分了?\"
\"不是!\"乌兰哭笑不得,\"是羊毛!堆成山了!\"
原来黑狼部照着安阳的法子养羊,今年羊毛产量翻了番。可毛纺工坊消化不了这么多原料,现在帐篷里都堆满了羊毛包。
叶明乐了:\"这不是坏事啊!其其格,去把王寡妇请来!\"
王寡妇看过羊毛后,提出个大胆的想法——织地毯。草原羊毛粗硬,不适合做衣裳,但织地毯正合适。
\"西域商人常来买地毯,一张能卖三五两银子呢!\"王寡妇眼睛发亮。
乌兰却犯了难:\"可我们不会织啊...\"
\"学!\"叶明一锤定音,\"王大姐,你挑几个灵巧的女工,去草原教她们。工钱我出!\"
事情就这么定了。谁也没想到,这个临时起意的决定,后来竟让\"安阳毯\"名扬西域,成了比七彩锦还抢手的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