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张松献策,欲亲往成都,请挚友法正说吴懿、吴班率众来降。
刘备闻言,急曰:“不可,柏轩临行之前多番叮嘱,不可使子乔先生归成都,恐有杀身之祸。”
张松闻言,劝曰:“松返成都,直去寻孝直兄,又不去旁处,有何祸事?”
刘备言道:“柏轩虽年少,然有神鬼莫测之能,所预言之事无论大小,无有不中,子乔不可不谨慎啊。”
庞统亦出言劝曰:“子乔先生还是从善如流罢,赵柏轩昔日向主公进言,入川不可叫吾独领一军,至今主公仍强留我在中军...”
话音未落,刘备长身而起,谓二人道:“昔日柏轩劝我二弟云长,言说:‘仗义多为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以此劝谏云长不可傲上,否则读书人多为智谋之士,若起歹心加害,何以防备?
曾劝我三弟翼德,言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若有朝一日,刘备因小过而施大惩,动辄鞭打辱骂,长此以往,必心生怨气,若亲近之人有谋害之心,于睡梦中行刺杀之举,岂不寝食难安?
曾劝谏孔明军师,言说:‘夫一县之长,缉盗有捕,治政有吏,尚不须县长亲历亲为,孔明先生为一军之师,他日或为丞宰高位,岂可亲历琐碎,事必躬亲?’以此言说孔明当关注大事战略,而非能吏所能及之事。
又曾劝谏于备,言说:‘水至清,则无鱼。’不可因其人德行不彰,而小视部下才学,用人之道,当用其善者,避其不善,扬长而避短,方能人尽其用。
诸如此类者,不胜枚举。
备不知柏轩从何处学来这般全才,却也深信其言有理,二公当从善如流,纳此良言。
子乔已入我军中数月,一旦回返成都,必引人生疑,若被人识破,岂不深陷囵圄?不可不防啊。”
二人闻言,皆惊奇不已,庞统赞曰:“吾号凤雏,柏轩得号虎雏,本以为柏轩勇猛如虎,不想其智谋亦如此高绝,此子这许多言论,深谙为人处世之道,皆为警世之语,如此高论,统不及也。”
张松亦罢了回成都的打算,叹曰:“柏轩贤弟真乃奇人也。既有此叮嘱,松不回成都便是。”
言罢,又问曰:“只是...松不回成都,如何劝孝直兄去说二吴?若只以手书一封,恐孝直兄不信。”
庞统闻言,笑曰:“这有何难?待二吴领兵至,主公可设宴接风,于席间拿下二人,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必能说二吴弃暗投明。”
张松奇曰:“二吴谨慎,恐不来赴宴,凤雏先生何以断言此计必成?”
刘备亦奇之,目视庞统,静待解释。
庞统见状,于帐中踱步,侃侃而谈:“统敢断言,其因有三。
一者,刘璋与主公为同宗兄弟,如今于大义而论,主公入川相助刘璋平蛮,乃义举也,刘璋岂能不感恩相谢;于事实而论,刘璋北有张鲁虎视眈眈,南有蛮人为祸四方,此为腹背受敌也,今主公为其挡住一面威胁,而不需刘璋动用兵马钱粮,其心必喜。
如此,二吴自是要与主公礼尚往来,方能维持义理于表面,岂能邀请而拒?
二者,即便二吴拒不赴宴,然若主公以军务之事想邀,二吴以何拒之?
若拒,岂不暴露其率军相助为假,行监视之举为真?
三者,却也于赵柏轩有关。”
刘备与张松闻言,对视一眼,皆猜不到如何与赵林有关,却听庞统呵呵一笑,续言道:“柏轩曾言,主公乃天赐大汉之明主,自有神人气场,魅力无双,可叫千万英才,纳头便拜,只须主公亲往相邀,则无往而不利矣。”
言罢,对刘备躬身一礼,旋即哈哈大笑不止。
张松亦笑的前仰后合。
只刘备闻言,哭笑不得,叹曰:“柏轩视备为妖魅邪祟耶?”
三人笑罢,又商议细节数则,遂各自散去准备,只等二吴领兵来此,便要依计而行。
如此三日后,诸事早已准备停当,不想二吴未至,却有一人风尘仆仆而来。
此人自称乃虎雏将军赵林部下,翻山越岭寻主公大军而来。
刘备闻言,急叫请入。
只见那使者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嘴唇干裂,不着鞋履。
刘备亲自扶起使者,见此人颇为面熟,曾在江陵之时跟随赵林左右,急问曰:“汝可是柏轩亲卫?缘何这般模样?可是柏轩...柏轩如何了!快说!”
那使者沙哑道:“主公宽心,将军无碍,小人奉将军之命来寻主公,有要事禀告!”
言罢,便从怀中取出一锦囊,呈给刘备。
刘备急拆开锦囊,取出两块绢布,先展开其一来看。
其信略曰:“
丈人麾下:
展信佳。
林闻丈人驻兵巴郡,料是严颜阻路。丈人爱惜羽翼,恐不行士元军师之计。
如此迁延日久,蜀中必生变故。
今偶获机密地图,愿献于丈人,望分兵沿密道西进,直取广汉县,林亦率兵北上,谋夺武阳。
如此东、南两面进逼,约期一同陈兵成都城下,刘璋必降,益州唾手可得矣。
望丈人早日定计,遣人来峨边通报,林叩拜,翘首以待上命。
婿林字,敬上。”
阅毕,又展另一块绢布,只见其上绘有简易山川图形,却在几处细小微末之地着重描绘,纤毫毕现,正是数条密道。
绢布一旁,另有些许文字,表明地理位置,并赵林屯兵之所,拥兵几何,粮草可用时日等信息。
刘备阅罢,问使者曰:“柏轩如何得来这学多兵马?”
使者乃将赵林命沙摩柯挑战蛮王,自交趾西北入川,沿途收服大小数十寨,乃至分兵而进,悄无声息的抵达峨边,距成都不过六百里,急行军五六日便可陈兵城下。
刘备闻言,叹曰:“早先曾闻柏轩谈论平定蛮夷之策,其言:‘以夷制夷。’不想才过数月,柏轩已平定南蛮之祸。”
遂命左右款待使者,赐以金银,以酬其劳。
复召麾下文武于帐中商议赵林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