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好人有好报(1 / 1)

打工人何必为难打工人!

陈暮穿越前,虽然没能拿到一个满意的offer,但是不妨碍陈暮体会到打工人的辛酸冷暖。

这空调开着,自然是浪费电的。

整整四小时,每小时都是165度电。

四小时,那就是660度电,一度电6分4,那就是42.24元。

每小时可以节约一个工人一个月工资出来。

这一个月下来,就是1276.2元。

沈婉钧拿着算盘走到陈暮面前时,陈暮也倍感头疼。

都觉得自己太过好心肠了点。

空调,现在整个鹏城都没有。

哪怕是鹏城大领导,都没有。

你这弄了330台,给人吃饭吹,这太奢侈了。

当然了,吃饭吹吹空调也行。

毕竟这些工人是够辛苦的。

现在这边开工,那是24小时轮轴转。

不像鹏城其他地方,因为靠近居民区,你不能24小时开工,那太吵闹了。

而这里,四周都是荒地,四下无人。

想怎么弄,就怎么弄。

工人辛苦,天气又热,吃饭的时候,吹吹空调,也不为过。

但是这都吃完饭了,还开着空调,让工人在这打地铺睡觉到晚上12点,这太浪费了。

“让大家休息好,才有精力。”陈暮笑说。

其实,自己没去24小时开机已经算是考虑节能了。

不然,陈暮是真打算24小时开机,让大伙能够一直吹空调的。

毕竟,这夏天,鹏城是真热。

这不,陈暮家里,那可是24小时开着。

回来就有冷气,多舒服。

至于说那电费,顶得上几个工人一个月的工资,那又怎么了!

自己赚钱,那是用来享受的。

不过,必须得说,这用柴油机发电,着实有点麻烦,声音太大,而且真的贵,你必须不断地去买柴油。

那可比购买电能贵多了。

明天得去找找大领导。

“陈暮村长,你怎么想的?”沈婉钧见陈暮有点出神,无奈问。

陈暮一笑。

“好了,先就这样。反正空调费,一个月算下来,也不是太贵。我们能承受。赚钱了就是享受的。再说了,你这样看,天气热,工人工作又辛苦,来这儿呢,是不是很凉快。凉快了,他们是不是吹的就多了些。这可都是要花钱的,不是免费提供的。”陈暮开始给沈婉钧算账。

“你看啊,我们这一个素菜0.15元一小钵,一个荤菜呢,一小钵是0.3元。米饭呢,一钵是0.05元。一般工人呢,他们工作辛苦,米饭怎么也要来个三四碗,菜少吃一点,那也要一荤一素,那算下来,一顿饭,工人大概需要花0.5-0.6元。”

陈暮拿出纸笔来。

“然后,如果天气热,他们吃的就少。毕竟,天气热了,大伙食欲都不好。现在,你看,里面凉快了,他们每个人都能多吃一点。哪怕就多加一个素菜,一碗米饭,那也是0.2元。我们大概能赚个5分钱左右。这一个人5分钱,我们这可是有2000多人进餐。”

陈暮歇了口气。

“就按照2000人计算,我们这2000人进餐,那每顿饭,就可以多赚100元是不是!”陈暮笑说,“然后呢,一天两顿饭,那就是200元!”陈暮喝了口水,“我们一个月的电费呢,按照你的计算是5068.8,现在因为工人多吃饭,那么你算算,我们一个月是不是能比平常多赚6000元。那电费是不是回来了?”

沈婉钧一愣。

这个,这个,她拨弄一番算盘后,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也就是说,我们开空调,不但不亏钱,还额外赚了900多元?”沈婉钧惊讶。

“就是这么个道理!”陈暮笑说,“因为凉快,工人吃得多,我们自然就赚得多。要知道,我这还没有算正常的利润。然后,我们还可以推出相关饮料,茶水,冰棒,雪糕之类的额外收费服务,那样会赚的更多。”

沈婉钧已经被陈暮说服了。

这么算下来,无论如何都是赚钱啊。

“而且,这还是只算了建筑工人吃饭,还没有算社会上的。我们这有空调可以吃饭,周边的人过来玩了,看了,是不是也要吃饭。他们也是一笔收入啊。”陈暮笑说。

这个电费,只要开餐厅,那无论如何都能赚回来的。

当然,这是因为是在鹏城,才能赚的回来。

你要是内地,现在是赚不回来的。

内地工资一个月才三十多,你这一个素菜1毛5,荤菜3毛,是不贵。

但是吃一顿饭,也要5毛钱了。

一天两顿,那就是1块钱,一个月就30元了。

那啥也不干,净吃饭了,而且还是只吃了两顿饭。

那没人愿意的。

当然,内地现在吃饭,也是这个价格。

不过呢,大多都是每个月发工资了,去下馆子,不是天天吃。

而现在鹏城,这些建筑工人来说,他们工资一天最少都有15元。

多的,能到20元。

那一个月不休息,工资就在450-600元。

相对于内地来说,那就是高薪了。

他们赚得到钱,自然一个月,花上四五十元吃饭,那就不算什么了。

“好像你是对的。”沈婉钧坦然承认错误,自己目光狭隘了。

“等明天,我去接我们的厨师回来,我们的餐厅正式开业了,那就准备将餐厅冷气24小时开放。晚上可以提供给他们休息睡觉。”陈暮说,“当然,不能影响我们的营业。”

沈婉钧惊讶。

不过这次却没有反对。

因为,能赚钱,为什么反对。

大家都是打工人,她自然明白这些背井离乡的人有多么心酸。

所以,打工人何必为难打工人了。

第二天一大早,陈暮并没有去接六位厨师回家。

而是,开着自己的FJ酷路泽,带上了两个工人,上面装满了空调,直接去了鹏城市区。

去干嘛?

找大领导。

一大早,鹏城也是湿热,湿热的。

大领导在办公室里开会,也是热的不行。

尤其房间里人还多,加上都抽烟,这就更热了。

但是没办法,全国都是这个样子。

只是其他地方,没有鹏城这样容易流汗。

一动,就是全身汗如雨下。

听说陈暮那小村长那,从港岛弄来了一批空调,那可是凉快。大领导心中感叹。

不过也就是心中羡慕一下而已。

实际上,可没有后世领导的一些坏毛病。

就在他思索之中,陈暮来了。

陈暮的 FJ酷路泽碾过铺满碎石的小路,在鹏城市委大院门口被警卫拦下。

他摇下车窗,递上印有“渔民村开发公司”抬头的名片:“麻烦通报一声,我来给领导送降温物资。”

警卫扫了眼车厢里堆成小山的空调,眼神里闪过惊讶,转身进了传达室。

五分钟后,秘书小跑着出来,脸上挂着客套的微笑:“陈村长吧?领导正在开会,您先到接待室休息。”

陈暮挥了挥手:“不用麻烦,我直接搬空调进去就行,耽误不了几分钟。”

不等对方回应,他跳下车,冲工人一扬下巴:“抬两台窗机,跟我上楼。”

三楼会议室的门被推开时,蒸腾的热气夹杂着烟味扑面而来。

二十来个干部围坐在长桌旁,衬衫后背浸出深色汗渍,风扇在角落发出恼人的噪音。

坐在主位的大领导抬起头,镜片后的眼睛闪过诧异:“小陈?你这是......”

“给您送清凉来了。”陈暮咧嘴一笑,示意工人拆开包装。

窗机的金属外壳在日光下泛着冷光,几个年轻干部立刻凑上来围观。

“这玩意怎么用?”有人伸手触碰出风口,陈暮见状直接插上插头,随着嗡鸣声响起,冷风卷着淡淡的塑料味扑面而来。

大领导站起身,西装外套搭在椅背上,露出被汗水浸透的白衬衫。

陈暮递过一块手帕,顺势说:“您办公室更闷热吧?我带了三台,给您和几位副职都装上。”

不等对方开口,他朝工人使眼色:“先装顶楼,通风好的房间优先。”

当第二台空调在副书记办公室启动时,走廊里已经聚了不少人。

财务科的老王摸了摸出风口,咂舌道:“好家伙,这风跟冰镇汽水似的。”

陈暮从裤兜掏出烟盒,散了一圈:“领导们辛苦,渔村能搞开发,全靠市里支持。这点心意,算是给大伙降降心火。”

装到第三台时,大领导终于开口:“小陈,你这是打擦边球啊。”

语气虽严肃,嘴角却微微上扬。陈暮压低声音:“都是港岛淘汰的旧款,不值几个钱。再说了,您办公室亮堂了,签文件手不抖,我们项目批得也快不是?”

众人眼睛可是雪亮。

你说是旧款,这空调明明包装膜都还在,这哪是旧款。

不过现在嘛,陈暮说是旧款,那就是旧款。

大家心照不宣。

暮色四合时,六台空调全部安装完毕。

陈暮站在大院里擦汗,大领导亲自送出来,手里多了个牛皮纸袋:“渔村的供电申请,特事特办。”

陈暮接过时,指尖触到袋里几张纸,隐约看见“柴油进口配额”的字样。

汽车发动时,后排突然传来“咕咚”一声。

陈暮透过后视镜笑了——不知哪个机灵鬼,把会议室的铁皮暖瓶塞进了后备箱,里面装满了冰镇酸梅汤。

车轮卷起尘土驶出院落,身后传来此起彼伏的赞叹:“这小陈,真会来事......”

陈暮嘿嘿一笑。

今天算是办事顺利。

陈暮都还没提及柴油进口的事呢。

现在就有了。

至于说,供电不限额,那没办法。

这就不是大领导能决定的了。

因为全国电能都不足,纵然这边是特区,一切都要特供。

但那也有个轻重缓急之分。

这个,也只能等未来鹏城这边有了更好的发展,有了资金,修了电厂后,才行了。

本来这个计划是会拖一两年后,再说的。

但现在,大家坐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一身清爽,再看看外面毒辣的阳光,正好,大家都在,那就增加一个议题,讨论一下关于兴建发电厂的事了。

陈暮在离开大院后,就直奔鹏城电视台去了。

一样的套路。

只不过这次换成鹏城电视台台长和副台长等几个有限的领导,以及给侯玉婷大记者办公室装一台了。

毕竟,侯玉婷也是自己这边宣传部的部长,未来公司的发展,产品的推销,都离不开她。

她只要在报纸上,以及电视台上说上那么几句,那可比自己打广告要有效的多。

而只有将其领导也捧好,那侯玉婷在电视台才更有地位。

不然,哪怕她是来自京城委派,人要给她小鞋穿,一样给她小鞋穿。

陈暮的 FJ酷路泽停在鹏城电视台大楼前,阳光炙烤着车顶,烫得人不敢多碰。

他望着玻璃幕墙上晃动的倒影,抬手抹了把额头的汗,心里盘算着待会儿怎么开口。

这可不是送大领导。

陈暮知道,大领导需要,而且有底气收。

可这电视台,其实不缺钱的主。

只是现在国内制造业匮乏,买不到而已。

而去港岛进口,那也容易落人口实。

自己送,可不是随便就能送的。

“陈暮村长,电视台的人可不好对付,咱们真要......”随行的工人小声嘀咕。

这进来的时候,那保安比领导大院的还横呢!

毕竟现在鹏城发展势头太猛,大家都看好鹏城,自然广告就成为稀缺资源。

这来的人多了,那保安自然也眼高手低了。

陈暮却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放心,这年头谁能拒绝清凉?”说着,他径直走向门卫室,递上印着鎏金 LoGo的名片。

电视台台长办公室的门虚掩着,陈暮抬手轻叩,里面传来不耐烦的回应:“都说了广告档期排满了!”

推开门,只见台长正对着满桌文件唉声叹气,电风扇徒劳地搅动着闷热的空气,墙上的日历被汗水晕染出褶皱。

“台长好兴致,在这儿蒸桑拿呢!”陈暮爽朗的笑声打破了沉闷。

台长抬头,目光落在工人肩头的空调上,瞬间瞪大了眼睛。“这是......”

“给您送解暑神器来了!”陈暮快步上前,亲自拆开包装,“您看看,这可是港岛最新款,制冷快、噪音小。”

说话间,空调启动,冷风席卷而来。

台长猛地站起身,扯松领带,连声道:“好东西!好东西!”

陈暮趁机说道:“知道您这儿工作辛苦,我特意多带了几台,给副台长们的办公室也装上。还有侯玉婷记者,她为咱们特区宣传奔波,更该有一台。”

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传遍电视台。

当工人们在副台长办公室安装空调时,走廊里挤满了看热闹的人。

技术部的小张凑过来,摸着空调外壳感叹:“好家伙,以后剪片子再也不用汗流浃背了!”

陈暮掏出烟,笑着分了一圈:“以后渔村有啥活动,还得靠各位多宣传!”

装到侯玉婷办公室时,她正巧回来。

看着崭新的空调,眼底闪过惊喜,又很快恢复职业笑容:“陈总这是要把鹏城‘承包’了?”

陈暮压低声音:“玉婷,咱们是自己人。你在电视台站稳脚跟,以后渔村的发展可全靠你这支笔和镜头了。”

侯玉婷轻哼一声,嘴角挂笑。

“还有,将你家钥匙给我,我去给你家里也装一台。”陈暮笑说。

“那...只能你进去给我装,不准别人进去。”侯玉婷犹豫说。

大姑娘家的闺房,岂是陌生男人可以随便进出的。

“遵命!”陈暮敬礼。

夕阳西下,电视台大楼焕然一新。

台长执意留陈暮吃饭,被他婉拒。

临走时,台长塞给他一个信封:“下周有个招商引资专题节目,给你们渔村留了个黄金时段。”

陈暮接过信封,指尖触到硬挺的纸张,心中暗喜。

这算是意外惊喜了。

来这里,陈暮就一点,给侯玉婷装空调。

其余人,什么台长不台长的,那都是前缀条件而已。

没想到,还会有意外惊喜。

不错!不错!

这钱没白花。

随后,陈暮又去侯玉婷家,给她装了空调。

两名工人想要帮忙,陈暮拒绝。

这个时代,大姑娘家的闺房,的确不合适陌生男人进出。

所以,陈暮也只好自己动手给其封窗。

不过意外,让陈暮看到一则秘密消息。

那位老人家月底要来鹏城了。其中一个重点考察项目,就是自己的渔民村!

看到这则消息,让陈暮惊呼。

这可是大事件啊。

自己居然那么早,就能有缘见到那位老人家,这可真的出乎陈暮的意料。

那自己就得提前准备好啊。

当然,并不是弄虚作假。

那位老人家不喜欢别人弄虚作假,而你想要欺骗他,那可是欺骗不了的。

他可是吃了洋墨水的,不是没见过世面的。

但知道他要来,那就可以提前开始准备了。

这又算是今天一个意外收获了。

果然,做好事,是有好报的!

陈暮咧嘴一笑。

返程路上,车载收音机突然响起侯玉婷清亮的声音:“近日,渔村开发公司引进先进设备,助力鹏城夏日清凉......”

陈暮嘴角上扬,一脚油门踩下去,FJ酷路泽在夕阳中疾驰。他知道,这一台台空调,不仅送去了凉爽,更织就了一张无形的网,将各方资源牢牢牵在了手中。

而且最重要的是,用空调的单位多了,一个喉舌,一个中枢,哪能不提前考虑电能的问题。

或许提前几年,自己担忧摩天大楼建好,电能不足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当然,怎么解决,那就不是陈暮的事了。

那是领导的事。

自己就是一个小渔村的村长,关注自己渔村发展就行。

其余的,都和自己无关。

回到渔村将车停好后,天已经黑透。

吃过饭,陈暮就准备启程去港岛,接六位厨师回家了。

此刻,港岛这边。

港督从英国那边聘请过来的特种部队SAS。

SAS,英国最好的反恐部队是特种空勤团。

1941年,由大卫-斯特林在利比亚沙漠中创建了 SAS,最初被称为“L分队”。

在二战中,SAS深入敌后独立作战,经历了沙漠战役,被德国称之为“红色魔鬼”。

冷战期间,SAS在马来亚、阿曼等地执行任务,并于 1952年重组为第 22特种空勤团。

此后,在北爱尔兰、阿曼等地,SAS与恐怖分子进行了长期对抗,积累了丰富的反恐经验。

可以说,英国的特种空勤团,就是当今全球最优秀的反恐部队。

港督现在已经信不过港岛的纪律部队了。

不仅仅是认为他们当中有人被收买。

毕竟,这都几次行动了,结果呢,每次行动都失败,而且人也回不来。

这不是被收买,是什么?

至于被谁收买?这还用问吗?

必然是海鲜舫背后的老板二太啊。

只有二太才有如此大的人脉和能力。

对此,港督也不敢去责问二太。

所以,这一次,他就直接从英国本土请来了一支特种空勤团,由他们去负责这次缉拿陈暮的行动。

对于特种空勤团来说,这种行动,那都是司空见惯了。

至于说,之前港岛纪律部队失败了几次,他们是一点都没放在心上。

他们可是这个星球,最优秀的反恐部队,那是上过战场的。

能和港岛的这些和平年代培训出来的普通部队相比吗?

双方实力,就是天差地远。

装备差距更大。

这一次,若不是港督让他们在港岛这边动手,不容易起纠纷。

他们会选择大半夜的再次潜入渔村,将陈暮直接抓走。

而不是像上次那样,弄的天崩地裂,却没有任何结果。

“今天,就是陈暮来接他们回村的日子。”港督在自己办公室,默默等待着。

自己的纪律部队被渗透,他自己也有办法在二太的海鲜舫里找到线人。

这种线人一点都不难找。

尤其那六名来自大陆的渔民,无论穿衣,还是谈吐都和其他人格格不入,一眼就能看出他们身份。

而他们也没有任何警惕心,轻易就被港督的线人摸清楚了他们的回家路线和时间。

此刻,陈暮终于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