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面上你能接触“道”的思想,其实没有用的,道是不流通的,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人是接触不到“道”的。
当你能量越来越高时,一切都会主动来找你,上天会给你匹配更好的人和事,这是吸引力法则,慢慢的你会发现那些与你不相符的人,一切无用的杂念妄想等会统统丢弃,让自己回归本真,安于与寂静之中坚守。
所谓社交,不就是盯着你兜里那点东西吗?全都是套路,底层哪来的贵人?你指望谁?谁就坑你?
真正活明白的人都是独来独往的,闷声发财才是正经事,穷鬼才整天搞关系,认识人越多越倒霉。
世界上只有一件事让你去做,觉悟指向的就是道?
当你觉悟道的时候,道就会给你一个很清晰的生命目标,其他的东西都给你让步。
就像孔夫子讲的,朝闻道,夕死可矣,有一个人已经进入了这个境界,那个就是乔布斯他了,重病不能够自救,面对这个疾病的打击,最后他彻底的真正的觉悟,他在他的传记里留了最后一句话,“我愿意用我所有的财富,去换跟苏格拉底一个下午的交流”。
那这个交流的意义是什么呢?
交流的意义就是觉悟,普通人所面对的一切烦恼,无非都是金钱带来的烦恼,物质带来的烦恼,欲望带来的烦恼。
当我们没有觉悟的时候,就包括孩子上学,包括我们的婚姻、赡养父母、工作等等。
如何选择?包括我们今天是不是赚到多少钱,甚至买多大的房子,选择什么样的车,都是烦恼。
人一旦觉悟,就升维了,已经超越了那个物质的欲望,不再追求的,因为人知道这一切东西都带不走,那唯一能带走的就是悟道之后,你回到了生命最根本的状态里。
追求那种灵魂的成长和智慧,最终的一个归宿,我们每个人都来源于道,当觉悟道之后,不再为红尘当中迷失的状态而焦虑,这个就是觉悟跟没有觉悟的人最本质的东西。
自己不够强大,做事总是卡住,是因为身上有个普遍却隐蔽的问题模糊,无论是你对自己的认知,还是你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一旦模糊了,你就很难找到发力的点。
比如你认识模糊,分不清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观点,就会被别人的三言两语带着跑,即使心里觉得别扭,想反驳,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比如你目标模糊,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就会浅尝辄止,遇到一点困难就轻易放弃,因为你内心没有一个清晰的锚点,能对抗不确定性。
可以说我们人生中的许多困境,原地打转,很多时候都源于这种内在的模糊感,所以如果你想真正拥有力量,想把事情做成核心,就在于提升你的精确度,从内在到外在都要变得更清晰。
精确学习,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学了东西没用,听了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
那不是因为不努力,而是学习方式出了问题。我们从小被教育要考高分,要成功,要符合外部期待,于是习惯了。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为了打卡而学习,却从未真正体会过,探索新知那种由内而外的快乐和启发。
这种被评价驱动的学习模式,让我们害怕犯错,害怕失败,宁愿在原地重复熟悉的事情,也不敢轻易尝试新的可能。
本质上是对未知和被否定的恐惧。想要让学习真正内化变成你的一部分,就要打破这种恐惧,主动去触碰自己的盲区和短板,不仅在专业领域要深挖自己不会的东西,在人际关系中,也要去觉察自己哪些情绪容易失控。
那些情景会勾起不舍,只有精确的认识到这些,你才能真正有机会成长和疗愈。
精确情绪,很多时候让我们寸步难行的,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这件事产生的负面情绪。比如你面对一个重要的任务感到紧张,这是很正常的反应。
但是如果你压抑这种紧张,觉得紧张就是能力不足,你就会变得更加焦虑,从而影响发挥。比如你在亲密关系中感到委屈,但你选择忽略压抑,久而久之,这些没有被看见的情绪就会变成隔阂,变成更大的。
很多人没有精确识别和接纳自己情绪的能力,是因为过度依赖外界的反馈来定义自我,你太在意别人怎么看,太需要外界的认可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于是习惯性的忽略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觉得只有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偏爱,自己才有价值,但别人毕竟不是你,他们无法完全理解你的所有感受和需求。
那些被忽略的情绪积累起来,只会带来更大的美好,所以向内看去,精确的感受你此刻的情绪状态去理他们,而不是评判或压抑他们,你越能清晰的感知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就越能了解自己真正想要达成的状态。
精确选择,行动力不足,往往是因为选择模糊,当你看到别人创业,你也想试试看到别人考证,你也去报名,这种随大流的选择往往难以长久,因为你缺乏内在的动力和清晰的方向。
什么都想做,结果就是什么都做不好,沉浸在不断,尝试新选择带来的短暂新鲜感里,你逃避了那些真正需要日复一日枯燥积累,才能获得的技能和深度,与其在眼花缭乱的选择中迷失,不如先花时间,精确的想清楚你到底想要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你真正看重的是什么,一旦目标清晰了再去研究实现目标的最佳路径,然后逐步创造一种没有退路的状态,把你的精力聚焦在最重要的事上,当你的路径变得足够清晰,就像一条单行道,一个人是如此简单,如此熟悉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