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悲欢不相通(1 / 1)

“不必多言”,魏国公老夫人打断安氏的抱怨。

安氏叫道:“姑母!”

砰!魏国公老夫人一掌拍在案几上,“放肆!”

安氏惊恐地闭上嘴。

“安氏,你若是不想当这个魏国公夫人,安府有的是女子愿意当!”

没想到自己不过就是抱怨了两句,姑母竟如此苛责于自己,安氏委屈地红了眼眶,“儿媳明白,这就下去安排。”

安氏匆匆行了一礼,转身后眼泪再也控制不住滑落,呜咽着离开。

安嬷嬷上前替老夫人顺气,“老夫人别生气,夫人是一根肠子通到底的,不懂得这些弯弯绕绕,老夫人慢慢调教就是。”

“调教?那也得她受教才行!”

别人表里不一,是外表无害内心阴毒,安氏这个蠢货却反其道而行之,长的一脸聪明相,却没有半点脑子,所有的心思都用在磋磨原配孤女、克扣公家银子上了!

被唐昭接连算计的名声尽毁、夫妻离心,竟没有长半分心肝,她当初怎么就挑了这么个蠢货进府?

魏国公老夫人越想越气,忍不住道,“难道是我想将那小贱人风风光光嫁入王府?太后娘娘的旨意,魏国公府敢抗旨不成?她但凡动一下脑子,就不会说出那般可笑的话!”

魏国公老夫人气到极处,怒气反而平息下来,吩咐道,“将这件事传信给国公爷。”

“告诉征儿,为了大局,该舍弃的,就算再不舍,也要舍弃。”

安嬷嬷又等了片刻,见老夫人不再说话,便下去安排人传信。

安氏一回到院子,就扑在床铺上大哭起来。

赵嬷嬷赶走下人,自己上前默默陪伴,“夫人想哭,就痛痛快快地哭吧,老奴一直陪着夫人。”

安氏越哭越委屈,“我不过就是多问几句,姑母就威胁说要休了我!我辛辛苦苦操劳二十年,给唐家生儿育女,竟落不得半点好!”

赵嬷嬷叹气,她跟着夫人听了全程,自然明白夫人的委屈,老夫人的话虽重,却也是因为夫人太没有眼色。

赵嬷嬷等安氏哭的差不多,边拿出帕子给她擦眼泪,边一点点开导,“夫人,您觉得让三小姐入魏王府,是谁的主意?”

还能是谁,“当然是老夫人。”

“老夫人可没有资格插手魏王的后院”,赵嬷嬷摇头,“让三小姐进魏王府是太后娘娘,或者说是陛下的旨意。”

安氏停下哭泣,“陛下为何要这么做?”

“老奴不知”,赵嬷嬷是不懂朝政的,但她在安府和魏国公府生活了一辈子,自认对老夫人还是有几分了解,“老夫人或许知道,但从刚才就可看出,不管老夫人知不知道,老夫人都不想告诉夫人。”

安氏眼泪又哗啦啦流下来。

赵嬷嬷点拨,“其实夫人也没必要知道,夫人只要按老夫人的吩咐去做就是。”

“老夫人是您的姑母,是安家的女儿,就算是为了安家,老夫人也不会害您。”

“可姑母要把那小贱人记在我名下!”

“那不更好?三小姐记在夫人名下,就跟佛堂那位彻底没了干系,以后您想怎么拿捏就怎么拿捏”,赵嬷嬷提醒,“您还可以借着三小姐拿捏佛堂里那位。”

安氏止住眼泪,慢慢抽泣,“可明儿”

“老奴不懂老夫人和国公爷安排二小姐进太子府的深意,但老奴明白,老夫人和国公爷定不会放弃名正言顺羽翼丰满的太子,支持胜算不大的魏王。”

若是那样,真是脑子被驴踢了!

安氏想想也是,太子乃当今嫡长子,只要不犯大错,就是铁板钉钉的下一任皇帝。

而跟太子争皇位的魏王,就算不死,也得流放或是圈禁,至于魏王府的女眷,更是没有好下场!

安氏想着,仿佛已经看见太子登基后,唐晚跟着魏王流放岭南,被凌辱践踏的惨状。

“嬷嬷说得对,是我想差了”,安氏揉揉泛红的眼角,“我这就安排人准备三日后小贱人改记我名下的事。”

“对了,派人告诉明儿一声,让她有个准备”,安氏提起女儿就心痛,“再封一千两银子,一起送过去。”

“哎!”赵嬷嬷应下,亲自下去安排。

安氏收拾好情绪,重新净了脸梳了妆,大张旗鼓地准备三日后记名大事。

消息传到寿宁堂,老夫人对安氏的转变既诧异又满意,她对着局促不安的唐晚慈爱一笑,“等你的名字写入族谱,你就是安氏的嫡亲女儿,魏国公府的嫡三女,以后你就跟佛堂里的那个没有任何关系。”

唐晚低着头搓着衣袖,一声不吭。

老夫人也不在乎,继续道,“你出阁之前就住在寿宁堂,学规矩绣嫁衣。”

唐晚小声道,“我要跟娘亲待在一起。”

老夫人就当没听见,“至于你的嫁妆,祖母会亲自准备,虽然比不得你二姐,但也不会委屈你。”

“祖母”,唐晚提高音量,“我不嫁,我只想跟着娘亲。”

老夫人喝了口茶,“三小姐累了,来人,送三小姐回房歇息。”

几个膀大腰圆的仆妇架起唐晚的胳膊就走。

“大胆!你们放开我!放开我!”唐晚双脚腾空不停扑腾,“祖母,我不嫁,我不嫁给魏王!”

“爹爹答应我,要我自己选夫君的!”唐晚大喊大叫,“我要告诉爹爹,我要找爹爹给我做主!”

安嬷嬷眼疾手快将手里的帕子塞进唐晚嘴里。

等唐晚呜呜叫着被架走,老夫人才摔了茶杯。

“好个不知廉耻的东西!自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家儿女的亲事不是长辈做主?竟妄想自己找夫婿!”

老夫人被气的胸口疼,“都是征儿的错”,惯得她们母女不知天高地厚。

安嬷嬷一见不好,连忙叫人去请大夫,寿宁堂上下乱做一团。

太子府内,唐明将书信凑近烛台,待焚烧过半后扔进铜盆,静静看着纸上的墨迹化为灰烬。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唐明伸手摸上小腹,眉眼尽是笑意,“真是天助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