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挖眼案(三)(1 / 1)

无声之证 禹陵后裔 1286 字 4小时前

滕艳兰站在解剖室窗外,显得有些焦急。

她隔着窗户望向解剖室,里面一览无遗。雪白的瓷砖墙壁,84消毒水混杂着尸体特有的腐臭气息,以及冰冷的解剖台和上面的尸体,让滕艳兰很不喜欢这里。

当然,让她最不喜欢的是站在解剖台前的李睿。

李睿光洁白皙的脸庞,透着棱角分明的冷俊。浓密的眉,高挺的鼻,绝美的唇形,无一不在张扬着高贵与优雅,唯有头上些许白发让他略显沧桑。

滕艳兰不喜欢这个“奶油小生”,尽管他有法医学和犯罪心理学双重博士身份,还在韩俊山亲自领衔的“专案组”里屡立战功,是市局技术中队的中流砥柱。

更令她不满的是,李睿刚刚搅黄了她的一桩案子,也因此背了停职的处分。

停职令源于海市西郊公园那起骇人听闻的命案——受害者遭侵犯后被抛入景观湖溺亡。市局下达72小时破案死命令,滕艳兰带着刑侦队五天四夜连轴转,通过湖底淤泥里半枚鞋印与被害人指甲缝的皮屑,终于用dNA比对锁定了装修工周振海。收网当夜,本该在队里值班的李睿却突然闯入警戒区,险些让她的抓捕计划毁于一旦。

李睿未经请示在值班时间外出,属于严重的擅离职守。不过,滕艳兰也挺好奇,毕竟他们为了抓捕这个罪犯动用了整个刑侦大队的力量,外加诸多高科技手段,李睿是如何一个人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就锁定了嫌疑人的?

好奇归好奇,特种兵出身的滕艳兰不喜欢李睿这种无组织无纪律、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然而,她不喜欢李睿的真正原因是讨厌他看人的眼神——

他的眼神有三种状态:

一是安静的时候,比如说泡咖啡,那双专注而且深邃的眼眸,泛着迷人的色泽。

二是像现在这样,似乎所有的一切在他眼里都是“浮云”。

三是在工作状态,并非一定就要在解剖台或者案情会上,而是只要他对某件事投入兴趣,那当他的眼神落在人的身上时,就像一支利箭,仿佛你心里所有的秘密都会在一瞬间被他窥视得干干净净。

对于直率、坦然、大大咧咧的滕艳兰来说,自然不会喜欢这种人。

已经过去了二十分钟,李睿依旧站在解剖台前一动不动。解剖台上的女尸瞳孔里嵌着两颗水晶雕刻的眼球,在无影灯下折射出诡异的光斑。

滕艳兰记得第一具尸体被发现时的场景——三天前的子夜,清洁工在世纪金源购物中心广场的喷泉池里发现了这具端坐在大理石台阶上的尸体,死者如同商场橱窗里的人体模特般被精心装扮,若不是皮肤上密布的针孔状出血点,几乎要让人以为这是某场荒诞艺术展的展品。

\"这是第三起了。\"张伟江沙哑的声音在走廊回荡。这位向来以铁腕着称的公安局长此刻眼眶发青,西装领口歪斜着露出里面的防弹背心。自从上周连环案爆发以来,局里所有领导都进入了战时状态。

他旁边的是省厅刑侦总队副队长严平。严平的身旁是市局刑侦支队队长张旭。在他们三人的身后,还站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他是省医科大学法医学教授李永杰。

他们出现在这里的原因就是解剖台上的这具女尸。

这是一起性质十分恶劣的案件,滕艳兰在担任刑侦大队队长的两年里从未遇到过。

滕艳兰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不同于前两具被丢弃在垃圾中转站和地铁检修通道的尸体,这次凶手竟然把受害者陈列在金融中心双子塔的中庭观光区。

更可怕的是,三具尸体都呈现出某种诡异的仪式感——死者不仅被换上纯白色的婚纱,所有原生眼球都被替换成雕刻着螺旋纹路的水晶球,法医在死者耳道内还发现了微量次声波共振留下的晶状体损伤。

\"舆情控制不住了。\"李睿的老搭档、刑侦支队长张旭滑动着平板电脑,屏幕上某短视频平台的点赞数正在以每秒上千的速度增长。

最热门的那条视频里,裹着白纱的女尸在晨曦中端坐在观光电梯前,水晶眼球倒映着整个城市的霓虹,配文\"都市新娘的诅咒\"已经获得两百多万次转发。

案发当天召开的专题会议上,张伟江指示,要在一个星期内侦破此案。然而,在一个小时之前的案情会上,滕艳兰交了一张白卷。

三线尽墨——走访、监控、尸检,所有常规侦查手段全部失效。滕艳兰盯着案卷上并排的被害人照片,喉间泛着铁锈味的挫败感。

这份无力感对前特种兵出身的她堪称陌生,当年在境外执行\"黑鹞\"行动时,即便肩胛骨卡着弹片匍匐穿越雷区,她都不曾如此焦躁。

从她因伤转业回来做警察至今,接触的多是激情犯罪或传统谋杀,现代刑侦体系足以让手机信号化作锁链,dNA数据成为绞索。可眼前这个疯子不同,他把尸体陈列在金融区监控盲点,如同展示橱窗里的高定模特。两具尸体社会关系网毫无交集,法医报告上的\"生物磁暴致死\"更像科幻小说术语,而此刻第三具尸体正在短视频平台引发全民狂欢。

专家组的报复社会论调在会议室嗡嗡作响,滕艳兰的指甲在掌心掐出新月形凹痕。直觉在血管里尖啸——那些嵌着螺旋纹路的水晶眼球,绝不仅是变态艺术家的恶趣味。

更让滕艳兰无法理解的是,在对被害人的尸检过程中,竟然没有明确女尸的死亡原因。这简直是一种耻辱,或者说是凶手对警方的蔑视和挑衅。

为此,滕艳兰请来省医科大学法医学教授亲自上阵。经过两天的解剖和化验,还是一无所获。这让人很气馁。连一向内敛老练的局长张伟江都开始拍着桌子骂人,这使滕艳兰压力倍增。

在刚才的会议上,张旭提出了让刚从省厅专案组回来的李睿试试。张伟江对李睿印象深刻,二话没说就当即拍板。

于是,还在停职反省的李睿出现在这里。

滕艳兰又看了一眼手表,此时已经距离李睿进入解剖室半个小时,然而李睿依旧一动不动。

不只是滕艳兰,就连她身旁的三位大佬也面露焦虑。

而在大佬身后的李永杰则摇头叹息,似乎在宣告这次尸检的失败。

窗外梧桐树突然发出密集的爆裂声,本应金黄的叶片在十月诡异地蜷曲成焦褐色。

解剖室排风扇搅动着45的干燥热流,滕艳兰后颈黏着的发丝被灌入走廊的焚风掀起——今天是突破历史极值的秋燥日,气象局今晨刚发布红色高温预警。

解剖室内,李睿的白大褂下摆微微颤动,却不是源于气流。当他转向窗外时,脸上依然没有一丝表情。

滕艳兰看见他虹膜里映出某种非自然的赤红色光晕。她善于审讯嫌疑人,能读出藏在微小的动作和神情背后的意思。从他的眼神,她读出了一种情绪——痛苦——这是一个警察对被害人的怜悯和对罪恶的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