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1章 酷吏别京城(1 / 1)

知县!

山南某下县的知县!

这是张府尹的新的舞台。

据说张府尹已经安排好后事,一边处理公务,一边等待着帝国大佬们的裁决。

在得知结果后,张府尹慢慢放下手中的毛笔,起身冲皇宫的方向跪下,不知磕了多少个头。

皇帝提出警告,如果张府尹死在赴任的路上,或者死在山南,锦衣卫不惜一切代价,也会揪出幕后凶手。

这是贬官的待遇?

整个皇城和内城都陷入到疑惑之中。

处理完手中的公事,张府尹立刻带着家中的老仆赶往山南。

让他无比意外的是,安国公居然带着上百的护卫出现在城外。

安国公不但位高权重,还是家主,张府尹,不,张县令急忙跳下马车,快步上前。

冲安国公弯腰行礼,态度恭敬。

“你这样赴任,就不怕在路上出现什么意外?”

安国公脸色一沉,摆出了家主的架势。

“侄儿问心无愧,又何惧之有?”张县令表现得镇定自若。

“你从地方来到京城后,一直与国公府保持距离,本公理解你的难处。”

“可你如今被贬出京,还装什么清高?”

最后一句,安国公不自觉的提高了音量。

张县令面带苦笑,冲安国公拱手请罪。

能够坐到顺天府尹的位置,这里面一定有安国公府的暗中协助,这一点张县令无比清楚。

不过,文官集团一向与勋贵集团保持着适当的距离,如果张县令与国公府往来密切,一定会受到同僚的排挤。

等到‘酷吏’的形象深入人心,张县令更不敢同国公府有什么联系。

如今能捡回一条性命,除了皇帝的庇护,也与国公府的奔走有着莫大的关系。

这份恩情,此生大约是没办法回报了!

“你姓张,你的祖父是从国公府出去的,尽管本公能力有限,平日里无法照拂一二,不过到了这种生死关头,本公也不能坐视不理。”

毕竟面前这位晚辈是简在帝心的人物,安国公也不好过分训斥。

张县令看向国公,等待着这位长辈的训示。

“本公身后的这些护卫,你带一半走。到了山南勤勉办差,不要辜负了陛下的恩赐。”安国公的叮嘱语重心长。

张县令先是一愣,随即将腰深深的弯了下去。

长者赐,不敢辞!

张县令原本只是孤零零一辆马车,如今后面已跟着数十匹骏马。

等到京城的轮廓在身后逐渐模糊,张县令推开车窗,将脑袋伸出了窗外。

终有一日——

张县令在心底暗暗发誓。

燕国!

都城!

王宫内!

燕国已经察觉出边界的异常,燕王在殿内踱步,神情轻松。

相国站在一旁,脸上甚至还有着淡淡的笑意。

燕国的世子在京城长住,还有一位儿子被封为郡王,从二人的来信中,燕王知道他们的日子过得十分惬意。

没有了后顾之忧,燕王打算放手一搏。

相国之所以表现淡定,是因为他的长子被燕王送往京城,伺候世子去了。

在经历了背叛之后,燕王打算用共同的利益,来换取官员的忠心。

除了相国,燕国许多重要官员的子弟,都被燕王送到了京城。

“梁王蠢蠢欲动,寡人正好同他好好算一算旧账。”

也不知过去多久,燕王缓缓开口。

“主上,我们最多能抽出六万人来,恐怕——”

心中没有压力,可不代表不重视此事。

“除去那几座重镇,所有的兵马统统调往北线。”燕王的心中早有打算。

这是破釜沉舟?还是对朝廷的信任?

相国的心底发出了一声轻叹。

“缓冲地带的粮食全部卖给了高原人,派人去找詹事府,请他们帮忙购粮。”燕王继续下令。

相国急忙应下!

“国丧期间,梁王想要动手,必定要找到适合的借口,给京城送信,让世子提高警惕。”

“主上,是否需要将此事上奏朝廷?”

相国应下后,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不用,这一次,寡人打算用十万燕军,留下五万黑水军。”燕王满脸的决绝。

在发现自己没有资格逐鹿天下之后,燕王被动的调整了自己的战略。

但是一旦做出决定,燕王便自觉的站在皇帝的立场思考问题。

换句话说,他要设法给自己的儿子们铺路了!

梁国有二十万黑水军,如果能在燕国境内消耗掉五万,皇帝一定会将这份功劳,让燕王的两位儿子分享。

相国是强硬派,听后也是兴奋不已。

京城!

皇帝召几位学士议事。

自从皇帝登基,并未流露出将詹事府的官员塞入六部的想法,几位学士对皇帝的好感,又多出了几分。

在政务上,皇帝做到了尽可能的放权,他找学士们商议的,自然是军事。

赵院长也在!

这位先帝身边的臣子,又成为皇帝身边的老臣。

“镇、定二军,要在上半年完成补充。”皇帝直接提出自己的要求。

“这——”

分管兵部的郑学士面有难色。

“有问题?”皇帝的语气压迫感十足。

“陛下,马上就要春耕,不宜抽调青壮。”

杜学士是首辅,自然有资格替郑学士回答皇帝的问话。

“等东线完成后撤,便将江东军编入各军。”

皇帝没有抽调青壮入伍的想法。

“陛下,江东军战力强悍,就这样裁撤,是否有些可惜?”

犹豫片刻,郑学士还是如实表达出自己的意见。

“你也觉得可惜?”

皇帝没有替郑学士解惑,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杜学士。

“陛下圣明!”

杜学士立刻冲皇帝拱手弯腰。

皇帝眼中的赞赏一闪而过。

韩巡抚极为厉害,数年扩充,谢维安掌控的江东军已有六万余人。

再加上京城的江东军——

就算明知郑亲王没有异心,皇帝也不得不做出调整。

这也是对郑亲王的一种保护。

皇帝又将目光移回到郑学士的身上。

“陛下圣明!”郑学士同样冲皇帝拱手弯腰。

能爬到最顶层,郑学士会不明白皇帝的想法?

他只不过是舍不得江东军罢了!

朝廷控制的区域不断扩张,让内阁逐渐体验到帝国中枢的威严。

而让他们体会到这快乐的,是强大的武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