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酷吏的结局(1 / 1)

酷吏!

似乎都没有什么好的结局。

在另一时空,有汉武帝的“苍鹰”郅都!

有武则天时代的周兴!

还有来俊臣!

在这一时空,历史上也出过不少酷吏。

他们的结局同样凄惨。

张府尹不在乎!

他是真的不在乎!

就在二人拒绝了他的提议后,张府尹命爪牙不再刑讯他俩,转而折磨起他们的家人。

二人全程目睹!

娇妻幼子的惨叫,让他俩的防线在一点一点的崩溃。

一点,是真的只有一点。

至少过去了一日一夜,二人还没有改变想法的迹象。

张府尹觉得有些蹊跷,求见太子。

太子在别院接见。

等张府尹禀报完毕,太子觉得整件事情都变得有些扑朔迷离。

或者说是——有趣!

“说说你的想法。”

把玩着手中的茶杯,太子神情轻松。

“殿下,以这两家的实力,还没能力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他俩的背后,一定有更厉害的人物。”

“而且此人手段了得,居然能让这两人不畏惧全家被凌迟。”

“你指的是庆郡王?”

原来,那位世子是庆郡王王府的世子。

他的父王,也就是庆郡王。

“下官没有证据,不敢妄下论断!”

“你想怎么做?”

“迅速结案,将他们全家凌迟!”张府尹目露凶光。

“说下去!”太子对这些文官的凶狠有了新的认识。

“从他们的家人开始,命这两人全程观刑。”

“你想用这种方式攻破他们的防线?”

“是!”

“可以!父皇那里,孤去禀报。”太子没有丝毫的犹豫。

在另一时空,太子就对拐卖人口的行为深恶痛绝。

张府尹起身,弯腰告退!

“你可要想清楚了。”

就在张府尹快要跨出大门的时候,太子盯着他的背影突然开口。

张府尹慢慢停下了脚步。

转身,满脸的坚定。

“殿下,下官自从踏进顺天府的大门,就已想得十分清楚。”张府尹冲太子拱手弯腰。

太子注视着张府尹,没有开口的意思。

“只有狠下心来,才能在京城做成一点事情。至于是否会得罪权贵,不在下官的考虑之中。”

“殿下,下官已做好了不得善终的准备!”

说完后,张府尹保持着拱手弯腰的姿势,纹丝不动。

太子的眼眶,突然有一点点的湿润。

起身、上前,太子亲手将张府尹扶起。

“你——很好!”

拍一拍张府尹的手臂,太子发自内心的感慨了一句。

既然已经起身,太子干脆与张府尹一道出了别院。

然后在张府尹的拱手弯腰中,太子踏上了马车。

回宫!

进入午门,太子径直朝乾清宫走去。

乾清宫内,太子向皇帝如实禀报。

“谈谈你对这位酷吏的评价!”

皇帝关注的重点,总是出人意料。

“酷吏?儿臣不知父皇口中的酷吏是谁!”太子欠身回话。

“顺天府尹!”

“张府尹?不,父皇,他不是酷吏!”

太子不顾礼仪,纠正皇帝的措辞。

皇帝微微一笑,大度的原谅了太子的无礼。

“父皇,儿臣认为,他是一位正直的官员,一位不畏强权的官员!”

太子的觉悟极高,无需皇帝重复提问。

“评价颇高嘛!”

皇帝缓缓起身,开始在殿内踱步。

太子保持着微微弯腰的姿势,聆听皇帝的教诲。

“酷吏,是一把利刃,虽然好用,也容易伤着自己。”

走上一个来回,皇帝的声音在殿内缓缓响起。

至于太子方才对措辞的纠正,皇帝直接选择了忽视。

纠正一次已算是大逆不道,太子不敢再次提出异议。

“而且纵观历史,酷吏的结局,往往都十分凄惨。”皇帝看了太子一眼。

太子纹丝不动,且一言不发。

“你可知为何?”皇帝在太子面前停下了脚步。

“树敌过多!”

略一沉吟,太子给出了一个简洁的回答。

不过——

这并不是他内心真实的想法。

这时代,特权阶层的特权意识极为浓厚。

刑不上大夫!

是这时代的主流意识。

所以,那些主张一视同仁的官员,就成了特权阶层打击的对象。

“真是这样?”皇帝反问一句。

“儿臣愚钝!”

“酷吏之所以能够横行,是因为帝王需要用他们来做一些不方便亲自动手的事情。”皇帝开始替太子解惑。

太子的腰往下弯了弯。

“酷吏之所以难得善终,是因为帝王的抛弃。”

“一旦帝王利用完,就会将他们抛出去,用来平息众怒。”

“所以,帝王永远都是英明的,错的都是那些蒙蔽他的臣子。”

“明白了吗?”

说完这些,皇帝又开始在殿内踱步。

“儿臣明白!”

“不,你还是不明白!”皇帝轻轻摇头。

太子心中诧异,抬头看向皇帝。

“如果你想维护他,此时就应该打消他的念头,而不是支持!”

“父皇——”

“朕可以不将他视为酷吏,可你能阻止天下人不将他视为酷吏?”皇帝粗暴的将太子打断。

“只要酷吏二字安在他的头上,他不但是贵族的敌人,还是文官集团的敌人。”

“他必死无疑!”

最后四字,皇帝特意加重了语气。

太子神色复杂!

皇帝也没有继续说话的意思,默默的在殿内踱步。

“父皇,此事可有解决之法?”

良久,太子有些艰难的开口。

“有!那就是与大部分的权贵为敌!”

太子倒吸了一口冷气。

得不到大部分权贵的支持,统治者的地位岂能安稳?

“父皇——”

看向皇帝,太子已是面露乞求。

“怎么?不想抛弃这位张府尹?”

“是!”

“那就驳回他的请求!”

“父亲——”太子立刻跪了下去。

情急之下,太子对皇帝的称呼,犯下了严重的错误。

皇帝听出了太子的口误,他将目光转移到太子的身上。

只不过他的脸上不但没有愤怒,反而多出了一丝温情。

“罢了!”

许久过后,皇帝终于做出了决定。

“从今日起,你不准再过问此事。以后,朕会表明态度给他撑腰,让他一展胸中的抱负。”

“过几年,等朕闭上眼睛,你找个理由将他远远的打发走,用来平息众怒和收拢人心。等你帝位稳固,再将他调回朝堂。”

“父皇——”太子猛的抬头。

“还不满意?”皇帝轻声笑了起来。

磕头、谢恩,太子语气哽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