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寻真身犹如大海捞针(1 / 1)

唐三藏和孙大圣很愤怒。

曾经让他们引以为傲的取经大业,细细追究起来,充满了矛盾和漏洞。三界联合行动,共同扶持的取经行动,好像没有宣传的那样造福三界。

真经送到了东土。

阴间地府中的冤魂都超度了吗?如果超度了,那么阴间必然成为清平世界,阴魂投胎转世为人,必然也是正人君子,但人间为什么依然会发生那么多悲惨的事呢。

天界神明成功避开仙劫了吗?上至三界共主玉皇大帝、三清四御五老,下到灶神、门神、土地这些无名小神,为何会在极短的时间里隐匿消失。

人间安宁祥和,繁荣富庶了吗?凡尘世人还在为了一日三餐奔波劳碌,跟以前没有区别。

依然还是富者恒富,穷者愈穷。

贫富之间横亘着巨大的,难以逾越的鸿沟。

那么取经的意义在哪里呢?

八戒晃着大脑袋,不经意说了一句。

“取经行动三界皆知,取经路上,观音菩萨曾经给了猴哥三根救命毫毛,将且传给了猴哥一项大神通:叫天天应,叫地地灵。”

“正因为有了这项大神通,加上猴哥做齐天大圣时,广泛交友,凭着自己的人情面子,不管求到哪个神明头上,都会尽力帮忙。但你们想过没有,取经行动的范围其实早就定好了。只在南瞻部洲、西牛贺洲两个大洲之间。根本没涉及东胜神洲、北俱芦洲。”

“东胜神洲是三清四御五老的固有地盘,且不去讨论。北俱芦洲那可是比南瞻部洲更为可怕的存在。佛陀眼中的南瞻部洲,多贪多占,淫秽嗜杀,简直是人间地狱。我们送真经回东土时,见过东土的真实模样,根本不是佛陀描绘的样子。”

沙和尚补充道。

“西行路上,遇到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国王、官员,听到我们是从东土而来,一个个都充满了羡慕,说大唐如何繁荣富庶,人物如何丰采俊伟。跟佛陀的评价完全相反。反而是越往西,西牛贺洲的路上,步步有灾,山山有怪。”

猪八戒接着说道:

“北方伏魔大帝,荡魔祖师与我交好,他不止一次跟我说过,北俱芦洲的真实模样比十八层地狱还要恶劣。那里终日苦寒,冰雪长年不歇。遍地都是各种残暴的妖族,互相吞噬,厮杀,没有一刻停止。因为北俱芦洲妖魔不止,我那位朋友只能永远镇守北方。”

“释门宣扬众生平等,度化众生。叫我说最应该被度化的就是北俱芦洲,那里才是释门大显身手的地方。真经在那里传播,让那些妖族改变嗜杀、凶残的本性。将北俱芦洲改造成如东土一般的净土,方显释门之威。”

“东土已经够好了,不需要真经规范他们的行为。西牛贺洲倒是沐浴在释门的光辉中,妖怪、邪灵比东土还多,这就很讽刺了。”

师徒们讨论的热火朝天。

陆镇听的津津有味。

突然间四人一齐盯着他。

陆镇毛了,浑身不自在。

“你们说你们的,有些事情我了解不多,发表不了意见。”

“谁让你发表意见了,我的陆兄弟。”

四人围着陆镇。

“请陆兄弟百忙之中,先把这件事儿办了?”

“什么事儿?”

他们强烈要求陆镇去一趟灵山,寻回四人埋藏在某处的真身。

没有真身,他们跟辟尘一样,无法在外面活动。

陆镇嘬着牙,很是为难。

取回真身不难,难的是寻找。

灵山之大不可想象。

作为佛陀道场,更是汇聚了佛陀无数的得意弟子。

可谓是天外天,洞中洞。

各种幻境层层叠叠,一个套着一个。

由不同的佛菩萨施展神通设置而成。

每位佛菩萨对释门经卷的感悟各不相同,领悟到的神通更是千奇百怪,设置幻境道场的手法花样繁多,就象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每层幻境的结界也不相同。

仙劫降临,来势迅猛。

神明来不及做出反应,便消失了。

灵山留下来的幻境洞府,一个个神秘而危险。

偏偏他们又不记得真身的埋藏地点。

寻找起来,只能从一团乱麻似的幻境中道场中抽丝剥茧,一个个破解。

不说陆镇的修为能不能应付牛毛般繁杂的结界手法。

光是时间也耽误不起。

一直到天荒地老,日月更新恐怕也难找到。

陆镇坦率说出了自己的困难。

“寻找真身说难也不难,你们要是记得具体地点。不出半日,各位就能得偿所愿。如果灵山没有那么佛菩萨留下来的幻境洞府,疆域再大,也难不倒我,长则十几日,快则三五日,便可找到。”

他摊开双手,一脸无奈。

“你们的真身藏在灵山,犹如掉在汪洋大海里的一根绣花针,而且这大海还是沸腾的开水,水中夹杂着火海、冰雪、剧毒、凶兽,世上想到的、想不到的危险都有,我怎么可能一下子找得到!”

“从长计议!从长计议!”

陆镇的担忧合情合理,四人没有逼迫。

孙大圣拍拍他的肩膀,意味深长的道。

“兄弟,面对一团乱麻,解开它最快,最有效的办法,不是一双灵巧的手和两只明亮的眼,而是一把锋利的剑。既然无法从容的解开、理顺乱麻,劈烂了也一样。灵山再复杂,不过一团大乱麻罢了。”

“哥哥说的对。我需要足够强大的力量,所谓一力降十会,再高明的技巧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不过是花哨的影子。”

“兄弟,一千年都等了,再长的时间,我们也等得起。”

孙大圣将那支犀牛角给了陆镇。

“这是辟尘的角,或许对你有用。”

陆镇不客气的收起。

现在他还很弱,没有谦让的资本。

孙大圣又把七绝子和大蛇的来历说了。

就算他不说,熟悉西游剧情的陆镇猜到了七七八八。

当年师徒四人来到驼罗庄,庄上人说闹妖怪。

请了和尚、道士降妖,妖怪没抓住,却白白丢了性命。

正说着,妖精驾着黑雾出现了。

却是一条还未化成人形的红鳞大蟒。

被孙大圣和猪八戒打死。

七绝子原身乃是位于驼罗庄西边数十里的一座山中的柿子树。

山名七绝,皆因为山上山下,漫山遍野长的都是柿子树,而柿子被称为七绝。

有哪七绝:一益寿,二多阴、三无鸟巢、四无虫、五霜叶可玩、六嘉实、七枝叶肥大。

七绝子便是众多柿子树的祖宗,是第一棵在七绝山落脚扎根,长成参天大树的。

经过无数年繁衍,果实落地,开枝散叶,不但拥有了众多子孙,而且开启了灵智,修炼小有所成。

为了永久霸占七绝山,免得凡人打扰。

七绝子施展妖法,催促子孙每年结出大量的果实。

无人采摘的果实长年累月,一层层掉落,积累在地下。

腐烂、发酵、竟然形成了厚厚的沼泽。

将唯一西去的道路,七绝山的山谷彻底堵塞。

每当夏季,散发的臭气就将高空的飞鸟熏晕、掉落。

而这些臭气,竟成了七绝子最佳的修炼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