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这片土地足够大,汉是归属是认可(1 / 1)

当一方势力增扩到一定程度,不管是对内,亦或是对外,都会产生对应的影响与波动,如此对于执掌者及继承者的考验,就会在无形间增大很多!!

曹袁之争衍生的第二战,看起来仅是对曹操与袁绍的考验,实际上还要增加上曹昂与袁谭二人,可一旦这样的话,就会增幅到更广袤的地域,继而牵扯到对应的群体与个人,这就会使天下格局为之而变。

对于坐镇襄阳城的曹昂而言,不管在北之战怎样进行吧,由此又衍生出多少冲突,这都不是他要考虑与干涉的。

从曹操坐上丞相那个位置,组建丞相府的那刻起,不管此势是怎样促成的,曹操是需要一场对外大战的胜利,来巩固与增强自身权势和地位,以此震慑住对此有想法有不满的群体!

与此同时,针对内部的考验,也将因对外大战的开启而进行,谁是真忠,谁是假忠,一切都以行动来证明。

所处位置不同了,需要考虑的就会随之而变。

对于曹操而言,他需要一批真正忠诚的追随者,而非是处在他的麾下做事,但心里想的却是别的。

面对这样的态势,曹昂这位嫡长子,谯县曹氏继承者,所需做的就是为父解决部分前线供应,确保整个谯县曹氏所辖后方安稳,至于别的能不插手就不插手,能不干涉就不干涉,毕竟曹操跟曹昂这对父子,跟寻常父子已不一样了。

“咚咚咚——”

急促的擂鼓声回荡不绝。

湛蓝的天,分散着朵朵白云。

不时有鸟雀从空中飞掠而过。

而在艳阳高悬下,襄阳城外的一处大校场,被飞尘所环绕,处在大校场上的一个个兵阵,进行着不同的操练。

“快点!!”

“跟上——”

“塞进嘴里的饭菜,全都拉出来了是吧,给老子好好操练!”

“娘的!别给咱武溪部丢人!!”

此起彼伏的喝喊声,在各个兵阵中回荡,穿着特制皮甲的将校,来回的走动怒斥,不时还有动手动脚的。

“无当飞军今下已有几分强军之姿了。”

在大校场的点将台上。

忍受着高温和艳阳直晒的曹昂,在一众文武簇拥下,不加吝啬的夸赞道:“这才过去了多久,对于令行禁止的执行与落实,能有这等改变,已然是非常不错的了。”

“公子谬赞了。”

在不少注视下,沙摩柯露出笑意,丝毫不掩盖喜悦,抬手朝曹昂一礼道:“无当飞军还需好好操练,争取早日成为公子麾下第一强军!!”

此言一出,让陪同前来的黄忠、陈到、纪灵等将露出各异之色,这口气真是够大的啊!!

齐聚在这大校场上的两万多荆南诸部的蛮将蛮兵,跟初至襄阳相比是好不少,但还远没有到令行禁止的程度,对于强军的标准,其中有一点是公认的,那就是令行禁止,军队就该如此。

而以沙摩柯为首的无当飞军,此前在荆南诸郡治下,一个个都是散漫惯了,他们是以部落而聚的,也就是他们所处环境恶劣,能够活到成年的都是很强的,可以说是天生的战士吧,但是对于军纪,军规,兵阵,操练,布阵,指挥等等,那还是跟汉人所组军队有着不小的差距的。

这也就是黄忠、陈到、纪灵他们在,要是陪同曹昂过来视察的,有乐进、史涣、李通、李整、甘宁、魏延、徐盛、太史慈这帮猛将悍将在的话,早就当着曹昂的面出言去怼沙摩柯了。

有时麾下猛将悍将过多也是有烦恼的。

毕竟每个人的脾性不一样,这要是有些话没有讲对,那彼此间肯定是会怼起来的,如此就考验上位者的手段了。

“此言说的提气。”

此等态势下,曹昂大笑起来,这话一出,沙摩柯笑的更开心了,但曹昂随即却伸手道:“不过有句话,你说错了,不是要成为某麾下的第一强军,而是要跻身进我谯县曹氏麾下的第一强军之序。”

这话一出,不止沙摩柯的表情变了,黄忠、陈到、纪灵他们的表情也都变了。

“某能以征东将军节制四州军政,一个是奉了天子旨意,以为汉室分忧,一个是得了我父帮衬。”

曹昂继续道:“在我父麾下的强将悍卒如云,而跻身第一强军之序的同样不少,如子和叔父所统虎豹骑,元让叔父所统本部,姨父所统本部,本属吕车骑今归我父麾下的高顺所统陷阵营,张文远所领并州狼骑,张绣所辖西凉铁骑,臧霸所统……”

随着曹昂讲出不少,沙摩柯一行生出各异思绪。

他们知道上述提及的诸将各部,今下都活跃在前线各处,跟来势汹汹的袁绍大军交战厮杀呢。

沙摩柯、纪灵另说,毕竟一个是新投的,一个是被俘的,而黄忠、陈到他们追随曹昂的时日不算短了。

他们是在这期间,追随曹昂征战不少地方,可与之相对的,曹昂提及的那些武将,可有不少追随曹操南征北战更长时日,他们的实力与能力是已传开的。

对于几人的变化,曹昂都看在眼里。

如今的曹昂啊,对于一件事特别重视,即对他麾下驱使的将校及大军,要明确同属一军的概念下,不是说跟随曹操的,跟随他的,那就是两个体系,这可不是曹昂想要看到的,如此一来谯县曹氏所缔军队岂不分裂了?

一直以来,曹昂想构建的是什么?

在曹操缔造曹军这一大背景下,使曹军能进一步发展壮大,朝着专业化,正规化的方向发展。

而想促成这一步,关键是什么?

必然是一个梯次分明的武将班底啊。

老中青三代下,还要有一代少在后跟随,这个少,不止代表曹与夏侯两族子弟,更代表别的武将子弟,唯有形成这样的梯队构架,才能削减派系痕迹,起到彼此制衡,彼此良性竞争的整体构架。

唯有做到这一点,对于军权的掌控才能愈发牢靠,而不是随着地盘的扩张,势力的增强,反倒滋生出一批抱团取暖的群体,这到最后不成将门势力了?

“队列操练,哨令操练这些是很枯燥,甚至是令人生厌,但是必须要严格执行与落实。”见几人不言,曹昂伸手道。

“某知当世强军之中,不是所有的都能做到令行禁止的,可在某看来,想跻身我谯县曹氏第一强军之序,这个令行禁止必须要办到。”

“无当飞军尤其要重视,毕竟是某麾下最新组建的,今后要去往的战场,还是最为复杂的山林,如果没有令行禁止作为倚仗,听不懂所属将校所发哨令,那一旦遭遇到强军,是会吃大亏的。”

“谁的命都是千金不换的,都是娘生爹养的,还有娶妻生子的,到了战场是要不畏生死,敢于跟强敌迎战,但能不战死,不致残,那就尽量要做到这些才行。”

无当飞军今后要去的战场可不少,荆南,交州,江东,益州那些地势复杂所在,环境还很恶劣,遭遇的强敌都是不俗的,所以今下这两万多建制规模,仅仅只是个开始,按着曹昂所想,无当飞军要增扩到五万众才行。

后续等跟这些强敌交手了,还会组建类似无当飞军这样的军种,以此来确保整个曹军麾下,拥有一定规模与比例的山地作战的精锐之师。

“喏!”

沙摩柯当即抱拳喝道,而在其心底却生出一股暖流。

曹昂的那种关怀是真挚的,是不掺杂任何假的成分在的。

这是能够感受到的。

在曹昂的内心深处,没有什么汉蛮之分,有的只是汉族与别的族群,唯有跟汉族对立的,对汉族烧杀抢掠的,那才会被冠以蛮、夷、羌、氐等字眼,曹昂要用自己的方式,来叫这片土地认可他推行的理念。

今后在这片土地上,是一个以汉族为主,多民族并存的大一统中央集权王朝,只要认可汉文化,愿意归属于王朝之下,那么就该享有对应的地位与待遇,而不是说简单粗暴的一刀切!

这片土地孕育的文化文明,是具有包容性的,是保有开放性的,只要认可这片土地的主流文化文明,那就是这片土地的一份子!!

曹昂要以这种方式来实现融合。

当然了,不认可,甚至是排斥与厌恶的,那就要为之承受对应的代价,毕竟做了选择,就要直面才行。

“大兄对这些蛮将蛮兵很看重。”

离开点将台,陪曹昂离去的丁仪,看了眼不远处跟着,却在彼此交流的黄忠、陈到、沙摩柯、纪灵等将,低声对曹昂说道:“可如此对他们好,会不会……”

“正礼是想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不等丁仪将话讲完,曹昂出言打断。

丁仪没有说话,但微微点头示意,表明了他心底的想法。

“这句话是没有错,但这适用于对外,而非是对内。”

曹昂撩撩袍袖,伸手对丁仪道:“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除了我们汉族以外,还有其他不少族群,而在这些族群之中,的确有一部分是敌视我们,排斥我们,甚至是想对我们烧杀抢掠的。”

“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在这些族群之中,也是有不少是愿意跟我们好好相处的。”

“可是呢,在此之前的群贤,没有很好的解决此事。”

“问题就堆积到了今下,而对于我们来讲,是不是要想方设法的解决,而非是把问题再留给下一代?”

“大兄说的,没错。”

丁仪在沉默刹那后,这才开口道。

“所以对内,对外的态度与方式就要有所区别。”

曹昂继续道:“对待跟我们一起相处的这些群体,要叫他们知道我们是处在同一个家园的,我们其实是一家人,真要向上追溯的话,或许就是同一个祖宗,这是谁都说不准的事情。”

“所以汉不止是一个国号那样简单,这更是一种认可,一种归属,当然我所指的是文化方面的。”

“汉族代表的是我们,那与之相对的,像沙摩柯他们,还有在江东,交州,益州,凉州等地的,是不是也应该有他们的族名?而非是以蛮啊,夷啊,羌啊,氐啊,这些带有贬低意味的称呼来定义他们?”

丁仪沉默了。

“只要是认可汉文化,汉文明的,那就是咱们的兄弟姐妹,那就是一家人,或许习俗啊,肤色啊不太一样,但正礼不要忘了,龙生九子,还子子不同呢。”

曹昂微微一笑道:“所以要把心胸打开,把眼界放开,对待自家人,要多一些宽容与等待。”

“当然了。”

讲到这里时,曹昂的眼神变了。

“那些不愿把他们当作咱们是一家人的,就要换一种方式了,对内的话,就相对柔和一点。”

曹昂眼神凌厉道:“而对外,就要奉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理念,要么臣服归化,要么就被消灭掉!!”

“这些年的乱世纷争下,南匈奴也好,鲜卑也罢,乌丸也好,这些活跃在边塞的异族群体,那可是没少杀我汉民的,甚至有些诸侯势力,为了能够击败对手,还主动叫这些异族参与其中,这些账最后都是要算的!!”

“过去是我军没有跟这些地方接壤,所以是鞭长莫及的,可现在不一样了,只要前线的仗打赢了,那有些事就能跟着改变了!!”

丁仪露出复杂的神色,看向曹昂的眼神全变了。

直到这一时刻,他才知自家大兄到底是何意了。

这种理念与想法,一旦在天下传扬开,那势必会引起极大震动的,因为这改变了过去不知多少年的主流想法啊。

而这种理念与想法,真的能够对内对外施行起来,那不知会减少多少纷争与动乱啊,只是这件事真想做起来,这势必是会遇到很多挑战与困难的。

丁仪能够想到的,曹昂同样能想到。

关于这件事,曹昂没有想过三五载就做好,他要用十余载,二十余载,甚至更久的时间,来一点点的去改变去落实,直到被所有人所接受。

与此同时,在曹昂的内心深处还有一个谋划,那就是曹氏代汉,如果这一理念与想法,逐步从汉这个国号,过渡到汉族,汉文化这一层面,那么谯县曹氏遭遇到的抨击与质疑,就会与之相对的减轻很多,毕竟刘氏已失去了民心与认可,一味地去违背民意与大势,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