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难民彻底疯狂了(1 / 1)

校尉和总旗们清了清嗓子,

紧接着便将那精心规划的赈工方案,

绘声绘色、一字一句地向众人宣读起来。

随着方案内容缓缓道来,现场的气氛就像被投入了一颗重磅炸弹,

从起初的慌乱无序,瞬间沸腾成了一锅开水,满是难以抑制的兴奋劲儿。

你瞧那些人,

之前都被叫做难民,

每天灰头土脸地只能厚着脸皮去蹭一碗救济粥,

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憋屈。

可现在一听这方案,那眼睛都亮得跟灯泡似的,

仿佛一下子看到了新生活的曙光。

为啥呢?

因为他们马上就能甩掉难民这个不光彩的帽子,

被朝廷派来的小侯爷和王县伯收入麾下,

登记造册,成为紫山县正儿八经的百姓啦!

“嘿,这可真是要熬出头了哇!”

一个瘦巴巴的大叔激动得满脸通红,

双手不停地搓着,眼里闪着泪花,

“以后咱就是有身份的人咯,能像正经老百姓一样,

有地种,有活干,还能挣工钱,

这日子,可算是有盼头啦!”

“是啊是啊!”

旁边一个年轻后生也跟着附和,

兴奋得手舞足蹈,

“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

天天等着别人施舍那一碗粥,吃得心里都不踏实。

这下好了,咱靠自己劳动吃饭,多带劲呐!”

“是呀,还是以工代赈好......”

然而,当他们听到最后那句

“等到所有荒田开垦完,

所有登记在册的老百姓,

每人都能免费领到十亩地”的时候,

现场瞬间炸开了锅,众人彻底疯狂了。

“啥?大人请再说一遍?

十……十亩地?还能免费领?”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汉,嘴巴张得老大,

下巴都快掉地上了,一脸的难以置信。

他使劲儿揉了揉耳朵,生怕自己听错了。

“爹,您没听错!

真的是十亩地!”

旁边的儿子兴奋地摇晃着老汉的胳膊,

“那可是土地啊,咱农民的命根子!

有了地,往后的日子就稳了!”

“老天爷呀!”

一位裹着头巾的老妇人激动得泪水夺眶而出,

双手合十,对着天空念念有词,

“难不成小侯爷和王县伯是上天派来搭救咱的活菩萨?

对咱这些灾民这么好,给这么大的好处,这可让咱咋报答呀!”

“从古到今,

我就没听说过哪个皇帝和大臣能给咱灾民们分土地的!

咱这是走了啥大运哟!”

一个大爷感慨万千,不停地摇头晃脑。

“没错......”

“是啊......”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

讨论声震得人耳朵嗡嗡响。

就在这热闹劲儿上,

突然,人群中不知是谁扯着嗓子喊了一嗓子:

“吾皇万岁!”

这一声喊,就像一道指令,

刹那间,

不管是城外的空地上,还是县城的大街小巷,只要有人的地儿,

“噗通噗通”,瞬间跪倒一片。

大家一个个五体投地,脑袋恨不得贴到地上,

嘴里齐声高呼:

“吾皇万岁!吾皇万岁!”

那声音,就像滚滚春雷,在天地间回荡。

中间还夹杂着“侯爷千古!”

“王县伯福泽满门!”

“两位大人福星高照!”

之类的感恩话语,此起彼伏。

这可是普通老百姓对真心对他们好的人,

最纯粹、最直白的感激表达方式。

毕竟在他们心里,小侯爷和王铭那就是朝廷的代表,就是皇帝的化身呐。

就在这一刻,紫山县所有百姓的心,

那是彻彻底底地偏向了大华朝廷,

对皇帝那是打心眼里的崇敬,

觉得皇帝就像天上的神仙一样,是至高无上的天子。

而小侯爷和王铭,也被这些难民百姓们深深地刻在了心里,

大家都觉得,他们就是下凡来拯救众生的两位活菩萨,

走到哪儿都能给人带来希望。

这场面,那叫一个震撼,

跪拜和呼喊声简直要把天都给掀翻了。

这规模庞大的场景,足足持续了一刻钟的时间,

才在各位校尉、总旗,还有那些轮值负责头目的多次催促下,

百姓们才慢慢悠悠地站了起来。

站起来后的百姓们,就像被驯服的小绵羊,

格外乖巧听话,按照各位头目的安排,

井然有序地进行分类,然后分区分工。

这画面,就好像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生活画卷。

当紫山县百姓那如潮般的感恩场景和以工代赈引发的热烈反响,

一丝不漏地传进小侯爷耳朵里时,他正站在庭院中,

整个人瞬间石化,眼睛瞪得犹如铜铃,

嘴巴微微张开,一副呆若木鸡的模样,

愣是好半晌,像被点了哑穴般说不出一个字。

过了好一会儿,

小侯爷才像刚从美梦中回过神来,

轻轻晃了晃脑袋,忍不住自言自语,

那语气里满是对王铭的惊叹与佩服:

“哎呀妈呀,不愧是我那神机妙算的王兄啊!

也不知道他那脑袋瓜咋长的,咋就能在救灾这千头万绪的事儿里,

还顺带着把民心收成了‘超级大礼包’呢!

这操作,简直神了!”

小侯爷心里透亮得很,他就像个精明的小商贩,

早就盘算好了这笔“民心买卖”的价值。

他敢拍着胸脯保证,等紫山县这番热闹景象,

像长了翅膀似的通过黑锦卫飞速传递到朝廷,

那场面,绝对像在平静的湖面扔了颗重磅炸弹,

不光朝廷那帮大臣们得惊掉下巴,

就连皇帝陛下估计都得乐得像个孩子,

恨不得马上给他和王兄加官进爵呢!

想到这儿,小侯爷心里那股子得意劲儿,简直要冲破天灵盖了。

他美滋滋地琢磨着:

“嘿,我跟着王铭,那可真是跟对大腿啦!

妥妥地沾了他的光,以后这官途,

可不就像走在洒满金子的阳光大道上,

一路顺风顺风,畅通无阻嘛!

再瞅瞅王铭那小子,年纪轻轻就这么厉害,

以后的发展,那简直是要一飞冲天,前途不可限量啊!

更难得的是,王铭那家伙的心性和品性,

那在我眼里,绝对是打着灯笼都难找,

是个真正有学问、有品德的文人,跟那些只会耍嘴皮子的家伙可不一样。”

小侯爷越想越激动,脸上的笑容都快咧到耳根子了,

心里暗自庆幸:

能和王铭相识相知,

那绝对是他这辈子做过最最英明神武的事儿,没有之一!

他这会儿兴奋得,恨不能站在城楼上,

扯着嗓子向所有人分享这份震惊和喜悦,

让大家都知道他交了个多牛的朋友!

等到小侯爷把所有负责的领地,像个尽职的老母鸡护小鸡似的巡逻了个遍,

拖着疲惫但兴奋的身体回到房间时,

心情依旧像汹涌澎湃的大海,久久难以平静。

他在房间里像只热锅上的蚂蚁,来回踱步,

心里不停地琢磨着:

“这么大的事儿,得让上面知道知道,

也好让他们看看我和王兄的能耐!”

思来想去,他一拍脑袋,赶忙走到书桌前,

一屁股坐下,拿起信纸,像个准备大干一场的战士。

他咬着笔头,眼睛瞪得死死的,搜肠刮肚地把发生的所有事情,

前前后后、仔仔细细地写了下来,

那认真的劲儿,仿佛在记录着改变世界的大事。

折腾了好长时间,终于写完了两份详细得不能再详细的书信。

一份呢,是要寄给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

他心里琢磨着:

“陛下看到这信,不得对王兄和我另眼相看,

说不定还得夸我俩是朝廷的顶梁柱呢!”

另一份,则是寄给在前线和鞑子打得热火朝天的大将军。

他一边写,一边嘟囔着:

“大将军啊大将军,

您可得看看我们这边的大好事儿,也好放心地在前线打仗。”

写完信的正文,他又在末尾小心翼翼地加上一句:

“大将军,不知您那边军情如何?

要是有啥需求或者安排,尽管开口,

我们这儿绝对不含糊,全力配合!”

等两封信都像两只即将展翅高飞的信鸽,被妥妥地寄出去之后,

小侯爷还是觉得心里像猫抓似的,有些事儿放不下。

思来想去,他一拍大腿:

“对呀,还得找王兄再合计合计!”

于是,他像个着急去赴约的小伙子,匆匆去找了王铭。

两人见面后,王铭看着小侯爷那兴奋又略带焦急的模样,

笑着打趣道:

“哟,小侯爷,瞧你这火烧屁股的样子,是有啥天大的事儿呀?”

小侯爷嘿嘿一笑,挠挠头说:

“王兄,你这次可真是立了大功啦!

我这心里兴奋得,像揣了只小兔子,蹦跶个不停。

咱再好好唠唠这以工代赈的具体细节,看看还有啥能完善的。”

说着,两人像两个即将展开秘密计划的军师,秉烛夜谈起来。

这一聊,可就聊开了,

从以工代赈的人员分配,聊到工作进度的把控,

再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对方法,

越聊越深入,越聊越清晰,对后续的安排更加明确了。

小侯爷时而皱眉思考,时而眼睛放光,不停地说着自己的想法,

王铭则一边听,一边点头,时不时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

这一夜,两人说得口干舌燥,但心里都像点亮了一盏明灯......

一夜无话。

次日清晨,

太阳像个调皮的孩子,

一蹦一跳地从地平线冒了出来,

金色的阳光洒在紫山县的每一寸土地上。

以工代赈正式拉开了热闹的帷幕。

所有的灾民们,还有紫山县城的百姓们,

都像训练有素的士兵,按照之前的安排,

被分到了各自的场地,热火朝天地开始工作。

这时候,可没人敢不遵从安排,

哪怕人群里有那么几个平时就爱偷懒,

或者心里有点小不满的人,在周围人的裹挟下,

也只能乖乖地跟着一起劳作。

而且,大家十人一组,互相监督,

谁要是敢偷偷懒,立马就会招来同伴们的一顿数落。

“嘿,你这家伙,咋又偷懒呢!

想啥呢?赶紧干活儿!”

一个粗壮的汉子对着一个偷懒的年轻人怒目而视,大声叱喝。

那年轻人吓得一哆嗦,赶忙赔着笑脸说:

“哥,我错了,这就干,这就干!”

“......”

众人的眼睛都瞪着雪亮,寻找着偷懒耍滑的人,

只要被他们发现,立马举报,轻则喝骂,扣除粮食,

要是情节严重点儿,说不定还得挨上几板子,或者被罚跪呢!

这紫山县,一下子就像上了发条的机器,

有条不紊地运转了起来,到处都是忙碌而充满希望的景象。

......

在黄岭山脚下,

紧挨着那座布满石灰石的石山旁,

一座巍峨高大的石灰窑稳稳伫立着。

这石灰窑,可是王铭领着一帮工匠,

像搭积木似的,费了好大劲儿才搭建起来的。

昨天一整天,大伙就跟被上了发条似的,

忙得脚不沾地,今儿个又接着忙活,总算是大功告成。

王铭站在一旁,双手叉腰,

望着这座石灰窑,眼睛笑得眯成了缝,

心里乐开了花:

“嘿,这下终于能烧制白石灰咯,

咱紫山县的重建大业,可就靠你打头阵啦!”

你还别说,这白石灰烧出来,

那白得跟刚下的雪似的,纯净无瑕。

等把它打碎磨细,就成了生石灰。

这生石灰,那可算得上是个“多面手”。

哪儿要是发现有腐尸,往那儿一撒,

就跟给周围施了个“消毒魔法”,

里里外外的病菌都得被收拾得服服帖帖。

要是再给它加点水,泡上一阵子,

然后和上泥、沙,搅拌搅拌,

嘿,用来修筑城墙和房屋,那质量,杠杠的!

“开工!”

王铭扯着嗓子一声令下,

那声音,就跟洪钟似的,在山间回荡。

这一嗓子,就像给众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只见众多将士和那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

立刻像被点燃的鞭炮,迅速行动起来。

他们一个个干劲十足,

不停地把事先精心打碎好的石灰原料,一筐一筐地往窑里送。

那些用砍伐来的树木制成的木炭,也被整整齐齐地堆积在里面。

紧接着,

窑火“轰”地一下被点燃,

那火苗子,欢快地跳跃着,瞬间将窑膛映得通红。

随后,火势渐渐转小,开始慢烧,

最后还要焖窑,这一整套流程下来,得足足烧上三天三夜。

其实按正常情况,用不着这么久。

可王铭心里犯嘀咕啊,他皱着眉头,

暗自思忖:

“这要是烧到一半,石灰没熟透,那可就麻烦大了。

这重建城墙和房屋可都是大事儿,

石灰质量不过关,那后续的活儿都得跟着出岔子。”

毕竟在这个时代,还没发现煤炭这玩意儿,只能用木炭来烧。

木炭这东西,跟煤炭比起来,燃点和热量都差了一大截。

没办法,为了保证石灰的质量,

王铭只能把烧制时间拉长。

他心里想着:

“宁可时间长点,也不能烧成个半成品,不然可就前功尽弃咯!”

等这边石灰窑的事儿都安排得妥妥当当,走上正轨了,

王铭拍了拍身上的灰,转头对小侯爷说:

“走,咱去那边粘土山丘瞅瞅去,看看砖瓦烧制准备得咋样了。”

小侯爷点点头,两人便一同朝着不远处那座富含粘土的小山丘走去。

来到山丘旁,只见这里也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之前垒起的那座高高的土塔,

工人们正像勤劳的小蚂蚁似的,不停地往上加高。

不过相比石灰窑那边,这边的进度确实要慢一些。

为啥呢?

王铭心里明白,毕竟要把泥土变成烧火砖,

那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得慢慢来。

就好比炖汤,火候不到,味道就不对。

再瞧瞧那烟囱,

这可是王铭凭借后世的经验让人修筑的。

为了让它排烟效果更好,还得继续加高。

可现在没吊车啥的高科技工具啊,只能靠人工搭木板架,

一层一层小心翼翼地往上垒。

工人们在架子上爬上爬下,就像在玩一场惊险的游戏。

王铭看着,忍不住嘟囔道:

“这没现代工具就是麻烦,

不过大伙这干劲儿挺足,我就不信弄不好。”

虽然速度慢点,但王铭心里坚信,

要不了多久,这些砖瓦肯定能烧制出来。

到时候,整个县城的城墙和房屋就能像搭乐高一样,

不断地修缮加固,变得坚不可摧。

这边没啥大问题需要王铭操心的了,他便陪着小侯爷来到石河旁。

远远望去,只见河床里密密麻麻全是人,就跟下饺子似的。

有灾民,也有普通百姓,

他们人手各种工具,正干得热火朝天。

一个年轻的难民,手里紧紧握着一把铁锹,

一边卖力地挖着淤泥,一边大声喊道:

“大伙加把劲儿啊,早点挖完,咱紫山县就能早点好起来!”

“对呀,加油干!”

旁边一个中年灾民也跟着附和,手上的动作丝毫没有停下。

“加油,咱们要对得起大人给咱们大的粮食!”

“没错,还有以后要分给我们的土地,谁要是敢拖后腿,看我不打死他!”

“就是,就是......”

王铭看着这一幕,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转头对小侯爷说:

“你瞧,大伙这热情,紫山县重建指日可待啊!”

小侯爷也笑着点点头:

“是啊,王兄,这可多亏了你这好主意,

把大伙的劲儿都拧到一块去了。”

“这有什么,就是出点想法,也不出力。”

小侯爷拿着把白玉骨扇,轻轻敲着手心,

眼睛盯着面前的场景,那眼神亮闪闪的:

“王兄,你这次赈灾的办法可太绝啦!

估计满朝文武跟你比,都得差一大截!

老百姓都说,这是老天爷显灵,才让你这么有本事。”

王铭一听,赶紧立直身影,他腰间挂的螭纹玉佩叮铃铃直响。

他抱拳弯腰,着急说道:

“小侯爷,可别这么说,我受不起啊!

这事儿能成,全靠紫山县所有人一起使劲儿。

我始终认为,咱大华的百姓,那可都是天下第一等的好人!

平时种地织布,不怕苦不怕累,

要是边疆有事儿,大家齐心协力,

就算国家遇到大难,山河都快没了,

他们也能像凤凰涅盘一样,重新把家国建起来。

这样的百姓,哪个国家能比?”

小侯爷听了,忍不住拍手大笑,

“唰”地一下把折扇打开,

扇面上画的山水跟着晃悠。

他笑着说:

“王兄这话我爱听!

咱大华一直都是礼仪之邦,

文化传了好几千年,

本来就该在这九州大地当老大,看着周围那些地方。”

可说完,他的眼神有点失落,

“就是可惜啊,周围一堆蛮夷盯着咱们,

像老虎一样,随时想咬一口。”

“怕啥!”

王铭猛地一拍手掌,

把座下里的马都震得直晃。

他一脸激昂,大声说道:

“咱们活在这世上,就得学先祖的志气!

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来了就跟它干;

就算有强敌围着咱们,敢侵犯咱们,就把他们打得屁滚尿流!”

说着,他眉毛一竖,双手像握着剑一样,

朝着空中用力劈下去,那气势,可足了。

小侯爷被他这一下吓了一跳,

接着反应过来,笑着用扇子指着王铭说:

“你这家伙,口气可真大!

照你这么说,还想跟老天爷一样,把天下都统一了不成?”

“就是这个意思!”

王铭拿起腰间佩剑,一仰头,

把佩剑抽出直指苍天。

他眼睛一瞪,豪气地说:

“那什么四大帝国,算什么!

等咱大华准备好了,有了厉害的武器,强大的国力,

看他们还敢不敢嚣张!”

小侯爷看着意气风发的王铭,

想起他改良农具时累得不行还坚持,

赈灾的时候办事又快又稳,

心里也跟着激动起来。

他摇着扇子,笑着说:

“好!

今天就跟王兄定个约

——要是以后真能干成大事,我用一百女儿红酒给你庆祝;

要是说话不算话……”

话还没说完,王铭就哈哈笑着打断他:

“要是违背誓言,我自己去守最苦的雁门关,天天啃干巴巴的牛肉!”

“哈哈......好...…..”

天慢慢黑了,他俩的笑声飘向远方,

把枯树上睡觉的乌鸦都惊飞了,

鸟儿扑腾着翅膀,朝着满天的晚霞飞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