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一万破十万,苏定方的成神之路就此开启(1 / 1)

“苏定方被唐太宗李世民雪藏了二十年,

要说是李世民心存疑虑不敢用,

那无疑是小瞧了他。

但无论如何,

苏定方真正得到重用时,已经是唐高宗时期了。

唐高宗永徽六年(公元655年),

高句丽联合百济、靺鞨共同进犯新罗。

面对紧迫的形势,新罗只能向唐朝求援。”

“彼时,高句丽国力可以说已经很是强大。

隋炀帝杨广曾三征高句丽,却失败而归,

还因此引爆了国内的矛盾,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唐太宗李世民亲征高句丽,

虽然战略上取得了一定得成绩,但并没有彻底击溃高句丽,

反而令高句丽威名远扬,

对邻近小国形成了强大的威慑。

他们虽然不敢攻击大唐,

但欺负欺负周边那些弱小的国家,还是绰绰有余的。”

“新罗的求援信号传到唐朝后,

唐高宗李治当即便命令苏定方,与营州都督程名振率领精兵一万驰援新罗,抗击高句丽。

在两位将领的出色指挥下,

唐军大获全胜,斩杀高句丽一千余人。

但不久后,苏定方突然被召回,

因为与西突厥的战争马上要开始了。

朝廷急召苏定方回朝,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威胁。”

“苏定方自新罗战场归来后,

担任前军总管之职,

跟随大总管程咬金远征西域,征讨西突厥。

在初战告捷后不久,两军决战于鹰娑川。

两军展开恶战,总管苏海政鏖战连场却难分胜负。

此时,西突厥的分支鼠尼施等又率两万余骑兵增援,

使得突厥骑兵数量激增,

唐军顿时陷入危机。

当时,苏定方所部正在休整。

他隔山远望,

见远处尘土飞扬,

于是立刻率领五百精锐骑兵,

翻山越岭,直捣敌军大营。

唐军的突袭令突厥军大败溃逃,

唐军乘胜追击二十里,斩杀敌军一千五百余人。

突厥军被打得丢盔弃甲,留下兵器、牛马遍布山野,难以计数。”

“苏定方取得大捷,

但却被副大总管王文度心生嫉妒。

王文度对大总管程咬金说道:‘贼虽遁去,然我军亦损伤颇重。

今宜结方阵,以辎重居中,四面环列,人马皆被甲以待战,此乃万全之策。

勿使士卒轻出,以减无谓之伤亡。’

王文度甚至假传诏命,指责程咬金恃勇轻敌,从而夺取了军队的指挥权。

接管军队后,他立刻集结军队,严令禁止深入西突厥腹地。”

“唐军连日来骑马披甲列阵,

战马多因疲惫瘦死,

士兵们也日渐疲劳,

士气低迷,逐渐失去了战意。

苏定方见此情形,焦急万分,于是向程咬金进言:‘天子降诏讨贼,今徒守而无进攻之意,何以立功?

且公为大将,领兵征战之事,岂可受制于副将之意而决之?

此非理也!

何不囚王文度以俟朝廷之裁?’

然而,程咬金却因为过于谨慎,并未采纳他的建议。”

“大军行至恒笃城时,有胡人投降。

王文度却道:‘这些胡人现在虽降,待我军退后,必定复叛,不如尽杀之,夺其资财。’

苏定方反驳道:‘如此行事,岂不是自为盗贼,何谈讨伐叛逆?’

王文度置若罔闻。

在之后的财物分配中,唯有苏定方分文未取。”

看到此处,人们对苏定方的胆识、眼界和气节又有了新的认识。

“苏定方,真乃当世豪杰!”

“在权力与道义之间,他选择了坚守正义,令人敬佩。”

“不贪功,不夺财,如此高风亮节,才是我大唐军人的楷模!”

但程咬金此刻却有些难受了。

他是真没想到,

年轻时被人称为“混世魔王”的自己,

老了以后竟然会变得如此保守?

居然会被一个副将耍的团团转,还畏首畏尾不敢有所行动。

程咬金用手捂住了自己的大脸,

长叹一声:“丢人丢大发了啊!”

而眼下尚且年轻的王文度,此刻已经面如死灰,身躯颤栗不止。

历史上的他欺上瞒下、嫉贤妒能、贪财好杀,

这让李世民怎么想?

……

视频继续直播,

“显庆元年(656年)十二月,唐军最终还是无功而返。

王文度因伪造诏书被判处死刑。

虽最终逃过一死,但却还是被贬为庶民。

程咬金也因行动迟缓,未能及时追击敌军而遭撤职。

显庆二年(公元657年)春,

唐高宗李治任命苏定方为伊丽道行军大总管,再次发兵征讨西突厥。

同时,他以雅相、回纥婆润等人为副将,

并派遣已归顺大唐的步真与弥射担任流沙安抚大使,从南路集结旧部。”

“苏定方率军从金山之北出击,

大破西突厥处木昆部,

其首领懒独禄带领万余帐部众投降。

苏定方妥善安置了这些降兵,

并从中精选了千名骑兵,

一同向曳咥河北部的额尔齐斯河地区挺进。

得知此消息,

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立刻率领十万大军前来迎战。

苏定方则率领汉军与回纥战士共计一万余人,与西突厥大军对峙。

一场大战,蓄势待发!”

观众们看到此处,

不由得窃窃私语,议论起来,

“一万对阵敌方十万骑兵?这实力悬殊也太大了!”

“李积也干过类似的事情……唐朝将领都是这么玩儿的?”

“我猜苏定方肯定能赢,要不然苏先生不会着重讲解这一段……”

“唐朝将领确实厉害,不愧被誉为华夏最强盛的王朝!”

视频继续播放,苏治讲解道,

“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有十万大军,

而苏定方手中却仅有一万士卒。

这种兵力上的巨大悬殊,

让阿史那贺鲁对苏定方及其军队产生了轻视。

阿史那贺鲁将大军分为三部,

中军正面对抗以牵制唐军,

左右翼则分别进行侧面迂回,对苏定方的军队形成包围之势,

意图全歼这支不知天高地厚的唐军。

苏定方沉着应对。

他命令步兵占据制高点,

并让他们集中长矛一致朝外,以筑起一道长枪阵线。

苏定方自己,则亲自率领精锐骑兵,在北边的平地上摆好阵势,准备迎击敌军。”

“西突厥军向步兵阵地发起了三次冲锋,

他们却惊讶地发现,唐军防线竟然巍然不动。

就在西突厥军陷入混乱之际,

苏定方敏锐的抓住了战机,率领骑兵发起了的反击。

在长达三十里的战线上,唐军与沙钵罗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经过激烈的战斗,

唐军最终斩杀了沙钵罗数万人马,

其中包括重要首领都搭达干等二百余人。

沙钵罗的军队在唐军的打击下,大败溃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