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诸葛亮未出茅庐,已定三分天下(1 / 1)

“在《三国演义》出来之前,诸葛亮就一直备受推崇。

在它出来之后,诸葛亮更是被神话,成为多智近妖般的存在。

历史上真实的诸葛孔明并没有那么神,但也不能因此否认他的能力。

诸葛亮受到很多人的爱戴,同时也受了不少批判。

接下来,咱们就从各方面来盘点诸葛亮充满传奇的一生。”

“诸葛亮生于东汉光和四年(公元181年),琅琊郡阳都人。

同年出生的,

还有东汉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

“诸葛亮出生三年后(公元184年),黄巾之乱爆发。

而在诸葛亮兄弟相继失去双亲之后,

照顾他们的责任,

便落在了叔父诸葛玄身上。

彼时,如日中天的袁家嫡子袁术,盘踞扬州。

豫章太守周术去世,

袁术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

便任命了诸葛玄为新一任太守。

诸葛家族是阳都望族,

他们与袁家早有渊源,

这也是诸葛玄被袁术任用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后,

诸葛玄带领着诸葛亮及其弟妹上任,

同时将阳都的家托付给了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

不久后,诸葛瑾也与继母前往江东以躲避战乱。

如此,诸葛家族算是完全离开了他们的阳都故乡,

且之后再也没有人能够活着回到故乡。

受战乱影响,诸葛家族流离失所,处境艰难。

但诸葛玄在豫章的任命并未长久,因为这只是袁术个人的专断妄为。

东汉王朝很快便派来了新任太守,朱皓。

两者对抗之下,结果诸葛玄兵败,不得已只能离开,前往投靠他的老朋友刘表。

那时,诸葛亮年才十五岁。”

“刘表统治的襄阳,并未受到战乱的影响。

加上他本人对文人学士十分热情,所以吸引了许多有学之士前往避难。

诸葛一家自然也得到了盛情招待,他们得以在荆州安顿下来。

诸葛亮的游学,也应该在这段时期。

同时,他的妹妹也在这段时间,嫁给了庞家的儿子庞山民。

但在诸葛亮十七岁那年,他的叔父诸葛玄突然去世了。

诸葛亮与他的弟弟诸葛均,

移居到了襄阳城郊的隆中,并在那里一住就是十年。”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中这句话,简洁全面的概括了诸葛亮当时的生活和处境。

当然,‘不求闻达于诸侯’只是他的谦虚之语。”

“诸葛亮在隆中的十年生活,正史有记述如下:

‘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梁父吟为山东民谣,记述二桃杀三士的故事,流传久远,意蕴深厚。

少年时期的诸葛亮对这首民谣情有独钟,

或许是因为它勾起了他对故乡的深深怀念,

又或许是因为他在其中领悟到了权谋变术中的生存智慧。

那十年的隆中生活,

对于诸葛亮来说,是一段极为宝贵的时光。

他身处山水之间,心却沉浸于天下大事。

与当地名士的交往中,他不断汲取知识,提升自己的见识和才能。

可以说,

正是这十年的潜心修炼,

为诸葛亮日后的辉煌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看到这儿,处于三国之前时代的观众们,顿时忍不住质疑起来,

“自比管仲、乐毅???”

“这人好大的口气啊!”

“不过能排在历史名相第二,应该也是有真本领的人。”

“苏先生不是说了嘛,后世诸葛亮的名气只输孔圣,想来不可小觑。”

“可惜,苏先生的排行只取秦始皇及其之后的人物,否则管仲、范蠡,肯定能排在他们前面!”

“这可不好说……”

在观众们的议论声中,苏治继续解说道,

“建安12年(公元207年),

已经年近半百(四十七岁)的刘备,三临隆中,

拜访当时仅有二十七岁的诸葛亮。

正史对此有以下记载: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刘备三顾茅庐,终于得见诸葛亮。

诸葛亮足不出户,却知天下大事!

他先为刘备分析了一下当前的形势,历史记载如下:

备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发现并提出问题,这是许多人都能做到的。

但发现问题,还能解决问题,那便只有少数人可以办到了。

诸葛亮不仅找到了解决之法,

而且还是切实可行的办法,

用的时间竟然还不算太长,这就更加凸显了他的智慧和能力。

随后,诸葛亮又对刘备说道:‘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

……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十年三分天下,再十年,一统汉家江山!

诸葛亮一席话,令刘备大开眼界。

半辈子都在打败仗的刘备,顿如拨开云雾见青天!

他知道,自己终于遇到命中的那个人了!

于是刘备将诸葛亮请出山,让他当了自己的军师。

自从有了诸葛亮以后,

刘备势力的发展便如同顺水推舟,一路高歌猛进。

往后刘备势力的发展,

也基本上就是按照‘隆中对’时的规划而进行。

事实也证明,

使得刘备能够崛起于群雄之中,

与曹操、孙权二人平分秋色,

三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