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陪伴,是最深情的告白(1 / 1)

“他十六岁,她十三岁。

一个未定,一个未许,

才子佳人,门当户对。

两家一拍即合,就将二人此生的姻缘定了下来。”

“隋炀帝大业九年(613年),

豆蔻之年的长孙无垢,

与十六岁的李世民,喜结良缘。

自那一刻起,

长孙无垢的生命中便全是李世民,

山河远阔,人间星海,

所有的故事里,都是他的影子。”

“这对年少夫妻,

注定要相互扶持着走过一段不平凡的路。

尽管前路凶险万分,

但有了彼此的陪伴,

他们的内心便充满了安宁与力量。”

“多年寄人篱下的岁月之后,

长孙无垢终于拥有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

面对‘龙凤之姿,天日之表’、‘临机果断,不拘小节’,且文武双全的丈夫李世民,

渴望平静的长孙无垢,内心充斥着莫大的幸福。

她全心全意地侍奉公婆,尽职尽责地相夫教子。

她的贤良淑德,深得丈夫和公婆的欢心。”

“但这种安静幸福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

隋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

炀帝杨广被突厥始毕可汗的军队围困在雁门,

新婚不久的李世民,

毅然决然地开始招兵买马,

主动投身到父亲开创天下的大业之中。”

“李世民胆略过人,富于激情又渴望建功立业。

只是作为妻子的长孙无垢,却只能独自承受着等待消息的痛苦和焦虑。

夜深人静时,

她常常因为担忧丈夫的安危而彻夜难眠。

可这才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更加惊心动魄、令人担忧的日子,还在后头。”

“这对小夫妻在逆境中互相安慰,激励彼此,感情越发浓厚。

长孙无垢,自然也成为了那个最懂李世民的人。

经过多年南征北战,李渊终于称帝。

李世民也因军功卓绝,被拜为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进封为秦王。

十五岁的长孙无垢,也随之成为了秦王嫡妃。

然而唐朝的根基尚未稳固,李世民仍需继续征战沙场。

长孙无垢便跟随着丈夫,无微不至地照料他的生活起居。”

“当李氏王朝建立后,

她便知晓,

李世民抱负远大,断不会甘于人下。

既然夫君有了入主东宫之意,

作为妻子,

便理应为他周旋。”

“李世民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征战,

在证明自己能力的同时,

也在军事上取得了越来越重的地位,

军中也有无数人为他所倾倒。

这对于太子李建成来说,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威胁。

为了稳住自己的太子地位,

李建成联合弟弟李元吉,

利用李世民征战在外的机会,不停地拉拢高祖宫中的诸多妃嫔。

不管是掌宫女官尚宫,还是尚仪、尚服等等,

她们在太子的授意下,

开始处处诬陷李世民,明里暗里的给李世民设置陷阱。”

“长孙无垢那时候虽然只有二十五岁,

却已展现出超乎常人的见识与心智。

为了竭力消除别人对丈夫的误解,

为了尽力缓解兄弟之间的紧张关系,

她果断采取了一系列行动:

在深宫中巧妙游走,

尽心尽孝地侍奉高祖,

对诸嫔妃恭敬有加,

处处展现他们秦王府的忍让与顺从。

得益于长孙无垢的巧妙斡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阴谋屡次受挫。

但他们并未善罢甘休,反而变本加厉地策划了一场更大的阴谋。

他们召集大批部队埋伏,企图借入朝机会,一举除掉李世民。”

“得知这一情报后,

李世民几乎已经走入了绝境,

他不得不孤注一掷,舍命一搏。

他迅速召集有限的兵力,

准备伏兵玄武门,

袭杀李建成和李元吉!”

“那一日,

玄武门下,风云聚集,杀气四溢!

长孙无垢身着长裙,静静地立于李世民身后,宛如一朵盛开的白莲,在乱世中绽放着别样的风采。

伴随着血色的曙光,

长孙无垢眼神坚定,

用忠贞不渝的爱,

给予他的夫君,最有力地支持。

她的坚守,是他勇往直前的动力;

她的深情,是他心中最温暖的港湾。

她用行动证明,

无论生死,无论荣辱,她都将永远与他携手同行。

陪伴,是她无声却也是最深情的告白。”

“长孙无垢深知,

玄武门将成为李世民与其兄弟之间最终的了断。

所有试图和解的努力都注定是徒劳的,

一场骨肉相残的惨剧在所难免。

于是,

她为李世民备好了战衣,

自己也毅然跨上战马,亲自激励士气。

她的坚定与勇敢,为将士们注入了无穷的力量,最终促成了‘玄武门之变’的圆满成功。”

“‘玄武门之变’是华夏历史上最残忍的皇权争斗之一。

但长孙无垢的身影,却为这场战斗增添了一份柔美而庄重的韵味。

她以最大的诚意慰勉将士,

用她的勇敢和明智,

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玄武门之变后,

李世民成功铲除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势力,

被册立为太子,

奠定了他的帝王之路。

次年,李渊因年迈而‘主动’禅位,

李世民顺理成章地登上了帝位,成为唐太宗。

与此同时,

长孙无垢被册封为皇后,

应验了算命先生说她‘坤厚载物,德合无疆,贵不可言’的预言。”

“只不过,

在经历玄武门之变后,

李世民心里,便一直笼罩在‘弑兄杀弟’的梦魇之中。

长孙无垢明白,

倘若这个心结不解开,

李世民便会一直生活在愧疚和痛苦中,无法自拔,

久而久之,必生魔障。”

“在这一点上,长孙无垢看得非常清楚。

她知道,

皇权之下,孰是孰非,早已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如何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于是,她以柔情化解丈夫的冰冷,以智慧点亮他的迷茫。

在李世民最压抑、最无助的时刻,

她轻声劝慰、坚定鼓励:'现实无法改变,但殿下贤能,可以通过治国,造福百姓。'”

“长孙皇后知道,

李世民只有成为一代明君,

才能赢得民心、堵住悠悠众口;

只有让王朝繁荣昌盛,

历史才会给李世民一个相对公正的说法。

聪慧如长孙无垢,

她用自己的语言和智慧,

如春风细雨,

悄然润化了李世民心中的郁结。

当然,这里自然不能忘了李世民门口,那两个壮汉的功劳。”

“一个女人恰到好处的温柔,总能给予男人无边无穷的力量。

自此以后,

李世民与长孙无垢夫妻同心、分工明确,

共同致力于国家的治理与发展。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贞观盛世的繁荣景象,

也由此徐徐揭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