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老朱的名将都是捡来的???(1 / 1)

“朱元璋带着二十四名勇士,南下定远。”

“在南下途中,朱元璋再次展现出了出色的领导和谋略,接连取得重要进展。

他先是成功招抚了三千民兵,紧接着又招降了八百山匪,使自己的队伍不断壮大起来。”

“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中旬的一个夜晚,

朱元璋率领着这支队伍,乘夜攻打定了远横涧山的元军营地。

经过周密的策划和激烈的战斗,他们成功攻破了元军的防线,俘虏了元军元帅缪大亨。

这一战,朱元璋不仅展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还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了降军。

他从降军中挑选了二万名精壮汉人编入自己的队伍,使自己的兵力再次大增!”

除了朱元璋,其他皇帝当中,最擅长打仗的应该就是李世民、刘秀、赵匡胤等人了。

他们看到视频里那有勇有谋、英气勃发的青年朱元璋,此刻也都生出了惺惺相惜的感觉。

视频继续播放,

“初战胜利后的朱元璋,率领整编后的三万大军继续南下滁州。”

“在继续南下滁州的途中,朱元璋遇到了定远名士李善长。

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李善长以汉高祖刘邦为例劝说朱元璋,只要他能够效法刘邦知人善任、不乱杀人的优点,很快就能平定天下。

朱元璋深以为然,遂任命李善长为幕府书记,并委以协调将领关系、共谋大业的重任。”

这时候,视频里的画面再次变换。

这一日,天朗气清,阳光和煦。

朱元璋的大营里,士兵们正在积极操练。

此时,一位中年文士缓缓走来。

他身着深色长袍,头戴方巾,步履从容。

他就是朱元璋的萧何——李善长。

李善长走到军营前,向守门的士兵通报了自己的身份和来意。

士兵们不敢怠慢,迅速前去通报朱元璋。

片刻之后,军营的大门打开,朱元璋亲自迎了出来。

老来到李善长面前,恭敬的向这位在本地颇有德望的名士,表达了自己的敬仰和欢迎。

李善长回应以微笑,并简短地寒暄了几句。

随后,两人一同走进军营。

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投下了斑驳的光影。

老朱推翻蒙元王朝的基本班底,正在逐渐完善!

这时候,苏治的声音继续传来,

“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时,李善长已经40岁。

他智勇双全,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并参与重大事务的决策。

后来更是主管军队的物资供应,为朱元璋选拔人才,一直深受朱元璋的信任。

若说汉高祖刘邦有萧何,那么朱元璋手下便有李善长!”

汉高祖刘邦闻言一愣,忍不住嘀咕道:“这李善长什么档次,竟然能够萧何相提并论?!”

“竟可比汉之萧何!”汉武帝刘彻羡慕中又有些怀疑。

“呵呵。”李世民看到这儿,忍不住笑着调侃道:“既然汉之萧何有了,那么再找到汉之张良,朱元璋就真的一飞冲天了!”

视频画面变换,朱元璋率领着麾下将士来到了一座城池之外,并成功夺取了滁州城。

“朱元璋攻下滁州后,

他的亲侄儿朱文正、姐夫李贞带着外甥保儿(李文忠)前来投靠。

从他们口中,

朱元璋得知他的二哥、三哥、姐姐都相继去世了。

这让朱元璋再次感受到了老子命运那最深沉的恶意!”

“忍住悲伤,朱元璋收留了他们。

那时还有一个从定远孤儿沐英,

朱元璋就将朱文正、李文忠、沐英这三个孩子收作养子。

后来,他又陆续收养了二十几个义子,这些孩子在未来的岁月中成为了他的得力助手和忠诚的支持者。”

“尤其是朱文正、李文忠、沐英三人,

他们日后都成为了明朝的开国名将,为朱元璋,为大明的建立,立下了赫赫功劳!”

“在朱元璋进攻滁州的时候,郭子兴因受赵均用、孙德崖等人的排挤,迫不得已离开濠州,来到了滁州。

朱元璋见郭子兴前来,于是毫不犹豫地交出了兵权,展现出了他的忠义、格局和气量!

郭子兴看着眼前这支纪律严明、军容肃整的三万大军,心中也满是欢喜。

他对朱元璋更是越来越满意了。”

“至正十六年(1355年),朱元璋再度崭露头角,一举攻克和县。

郭子兴即刻任命朱元璋为总兵官,镇守和州。

朱元璋率领的军队军纪严明,不扰民滋事,不掳掠抢夺。

他们这支队伍的名声逐渐传播开来,朱元璋越来越深得民心。”

“而在这段时日,朱元璋又迎来了自己的另一位得力干将!

他就是有着‘常十万’之称的超级猛将,常遇春!”

“当时,常遇春还只是一个追随刘聚,在和州四处抢掠的小劫匪。

那时他正巧遇上朱元璋率军攻和州。

在之前,常遇春就听说过朱元璋为人仗义豪侠,很有作为。

于是他便利用在和州相遇的机会,装成老百姓偷偷观察朱元璋和他率领的军队的所作所为。”

视频画面里,一个身材魁梧,体魄健壮的壮汉只身前往朱元璋的大营。

“常遇春亲眼目睹了朱元璋平易近人,视士卒如弟兄的作风;

也看到了朱元璋的部队纪律严明,不伤害、滋扰百姓的行为。

他断定朱元璋是个能成大事的人,而刘聚仅仅只是个盗匪,完全不能与朱元璋相比。

于是,常遇春当机立断,决定在和州投奔朱元璋!”

“这么容易就又得到一名大将??”李世民有些难以置信的感慨道:“之前苏治说的朱文正、李文忠、沐英三人都是名将,这会儿又主动来投一个常遇春……怎么感觉名将都是路边捡的?”

“不仅是这几个,还有明朝第一统帅徐达,都是主动来投……朱元璋的运气,何其好也!”胤禛感叹道。

视频继续播放,

“同年,郭子兴病逝。

小明王韩林儿任命郭子兴之子郭天叙为都元帅,

妻弟张天佑为右副元帅,

而朱元璋则被任命为左副元帅。

尽管在名义上,都元帅的地位最高,右副元帅次之,左副元帅最低。

但实际上,由于滁州和和州的军队大多是由朱元璋招募收编,且他本人也勇谋兼备,手下人才济济。

因此,朱元璋实际上已经成为了这支队伍的主帅。”

“在浙西驻扎的六年里,

朱元璋以覆船山为中心的秘密明教总舵为依托,

采纳了徽州谋士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

迅速且隐蔽的扩张着自己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