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了,好不容易找到了儿子死活不处对象的理由,她能不着急嘛。
“找不到了,本也就没多少交集,后来她嫁人了。”
胡军推了推镜框,神情收敛,带着些莫名的绝望之感。
众人听到这话,一时间都沉默了,只有火盆里的柴火还在爆些声响。
这事儿给闹得!
胡林瞧着,眼中带着些对八卦的探究。
她着实没想到胡军在京城,还有这番遭遇。
没理解胡军话里意思的胡吉瑞和高如琼见这件事行不通,又让胡军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说到底,还是要让他结婚。
开春的时候,胡林和杨青对了帐,结算完钱,然后拿上介绍信和汽油票就上路了。
周家人也要回去了,想着送她一程,就跟她是同一天出发,到市里才分开。
胡林先去了湘江找袁叔给他结一万块钱的款项,然后才开始跑车,到七月中旬,回了小河村。
一个是因为介绍信到期了,还有一个是因为,她要检验陈子祥他们三个。
说好的,八零年就是检验他们的时间。
去年年底,她在家帮着指导了一段时间,这次回去也差不多是走个过场。
夏季,一如既往的热。
大青山山上,有两个人影正在缠斗。
是杨青和陈子祥。
旁边还站着黄国辉和刘海,胡林在稍远的树下乘凉,看着这边。
他们三个一个个的卯足了劲儿往杨青身上招呼。
这可是他们能跟着胡林混的入门券。
杨青这些年也没偷懒,一连打三个,也没大喘气儿。
检验结束,三个人都合格。
“今后,你们就都跟着我混了。”胡林看着几人,还是很满意。
人才很多种,可以分为两类,聪明的和忠心的。
虽然两者都有的是最好的,可这样的好事儿哪有那么容易遇上。
因此忠心,但不算很聪明的,也能用,而且有时候,也很好用。
比如杨青。
“是,老大。”三个人异口同声的说着,搞得一旁的杨青就很呆。
胡林对于他们的小心思也没说什么,接着说其他事。
“从明年开始,你们就都学开车去,学成之后,我再安排。
学费我给你们出了,但你们得在半年内结业,不要耽搁我后面的计划。
记住了,这话我只说一遍,我不养废物,都听清楚了吗?”
学车不仅要单位举荐职工,还要交学费,一个人好几百块。
她之前学车的钱,就是周怀景出的。
“听清楚了。”几人回答。
“行,你们先走吧。杨青留下,我有事和你说。”
陈子祥三人先后离开。
等他们走了,胡林才开口,“现在的生意,明年开春后,就别做了。
我想把这生意给你们家里,连同我妈的那边一起,到时候每年给我们分些利就行。”
这生意的上限就到那里了,一年不过几千块,说扔了也是有些可惜,但继续经营,又浪费精力,远不如跑车。
而且寿命也没有几年了,随着改革开放,国营饭店今后都会变成个体户,到时候收不收猎物还两说。
“我都听你的,只是这件事,你还要和我爸,我哥他们说。”杨青没什么意见。
“行,你回去先和他们说一声,过两天我去你家一趟。”胡林一想到要去杨家,就有些头痛。
孩子真是太多了。
两人说完事,就各自回去了。
晚饭后,胡林叫住了李爱花。
李爱花不明所以,“闺女,这是怎么了?”
“你坐,我有重要的事跟你说。”
李爱花乖乖坐下。
“你之后想不想经常跟许婶子见面?”胡林决定先诱惑李爱花。
“那当然想了。”李爱花想都不想立即回答。
“那明年我们去京城开家饭店如何?
年底就可以办营业执照了,等把营业执照办下来,就可以盘铺面装修了。
拾掇拾掇,明年年初就能开业,这样你就能经常见到许婶子他们了。”
胡林说着自己的计划。
“闺女,真要开店啊?”李爱花一想到要去京城生活心里就没底。
那里的消费可不低。
她又问:“我们的钱够用吗?还有营业执照是啥?”
“够,当然够了。”胡林见李爱花并不排斥,笑了笑。
又给她解释,“营业执照就是一种具有开店资格的证明,开了店后就叫个体户。”
李爱花点点头,“那我都听闺女的。”
她有预感,距离闺女从前跟她说的那些,不远了。
“但闺女,这样我们在这里的生意怎么办?”
她们都去京城了,这边的生意就没法做了啊。
“我准备都给杨家,今后每年分些利就行。”
李爱花面露可惜。
胡林又道:“日后饭店开起来了,比现在还挣钱,你看国营饭店不就是嘛。”
“那倒也是。”李爱花附和。
“那就这么说定了,回头我再去和杨家说说。”胡林拍板定下来。
“好。”李爱花应着,眼睛里透露出几分惆怅之感。
她是觉得到京城开店了,日后大概率也不会经常回来了。
隔天,胡林就去了杨家商量这件事。
杨青先头给他们说过,他们都有心理准备,在胡林过来商谈的时候,面上都挺镇定的,没有杨青跟他们说的时候那么惊讶。
本就是他们杨家占便宜,他们对胡林提出的每年分三成利润也没什么意见,当即就草起了合同。
至于为什么是三成利,一是杨家这些年一直帮着她瞒天过海,二是知道她和李爱花这么挣钱也没想过取而代之,三是她一年到头在家的时间很少,李爱花一个人在家,杨家也帮衬了不少。
杨家值得!
合同拟好,确定没什么问题后,第二天胡林和李爱花就去了杨家吃了个饭,顺便正式签合同。
一式四份,胡林、李爱花、杨青、杨树,四人按上红手印,合约就正式生效了。
等年底的时候,李爱花带着杨家去她供货的国营饭店做好交接,明年开春,这些生意,两家就彻底交接了。
这些事处理完,胡林又在家里待了几天。
等着李爱花给她烤肉条。
这时村里又开大会了。
这是杨树当上村长之后的第一次大会。
杨井接替了杨老头儿的位置,拿着那块很旧的怀表看时间。
这次开大会是为了村里通电的事。
她在外跑车,消息还算灵通。
从去年开始,北方的一些农村就陆陆续续的通电了。
他们所在的地方是偏远市,又是偏远县,要不是小河村是离县城最近的村,通电的事儿,估计还要延迟一两年。
不过却也比全国大多数地方快,北方这边挨着京城近,发展速度不是第一梯队就是第二梯队。
通电的事说完,杨树又说起了家庭联产承包制,实施时间是这个秋收后。
这事儿对在知青的教导下,识得几个字的村民们来说有些复杂。
杨树拿着喇叭解释了许久,村民们这才都听懂了。
顿时村民都激动得跟天上掉馅饼似的。
杨树站在树围上看着大家伙儿个个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他脸上也真心实意的笑着。
终于是来到这个进程了。
大会结束后,村里人上工的积极性更高了。
一根根电线杆屹立起来,无名指粗的电线牵入家家户户。
这些天去城里买拉绳开关和钨丝灯的村民一家接一家,不出一个星期,电灯就彻底取代了油灯和煤油灯的时代。
村里也按上了喇叭,在上下工的时候会放些歌曲,像《东方红》《北风吹》《红湖水》等等这些。
村民们见还有这待遇,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似得,一时间磨洋工的事儿也没了。
因为这事儿,胡林就在村里多待了十来天,亲眼看着眼前的变化。
知道进程,跟参与进来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等事情尘埃落定,胡林才又继续出发。
到十一月份的时候,她写了封信跟周弘乾说营业执照的事儿,并跟他说十二月份去京城。
她虽然记得最开始办营业执照是八零年年末的时候,但具体时间她记不清了。
又不能提前说,只能卡着点写信去排队了。
免得被怀疑她是怎么知道消息的。
十二月的时候,她回了小河村,跟李爱花拿上钱、身份信息和一些换洗衣服,开了介绍信,才去了京城。
到京城,先找了个旅馆住下,然后去了周家。
周家都知道她要做个体户,话题都是围绕着这方面展开的。
李爱花对这方面生涩,许明珠、周安泊也不懂这些,说着激励的话。
江巧从前是世家女,是按照当家主母培养的,在这方面有些经验,倒和李爱花说了些自己的经验。
周弘乾和胡林去了书房谈营业执照的事儿。
改革刚开始,没什么排队的人,大多都觉得铁饭碗才是永远不变的,她这么做也算是无意间给帮了些许小忙。
这个营业执照是给李爱花办的,先给她开一间饭店,把她弄到京城来生活。
京城有周家看着,她也放心。
今后她会更忙,一年到头不一定会回家一趟,给她找点事儿做,省得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