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行至一条小路上,不一会儿,竟然见一粗腰胖肚的壮婆子严厉训斥着一个两岁大小的小女孩儿。

“你个赔钱丫头,真是会给人添乱,吃什么吃?让你哭!还哭!”

训斥着干脆上了手,凶神恶煞的往那瘦弱不堪的脏兮兮小女孩儿身上打。

那小女孩儿身上有不少淤青,头发枯黄毛燥躁的,蜷缩着身体只敢小声的哭,连躲都不敢躲。

见到这一幕,季云卿脸色立刻黑了起来。

她快步往前走去阻止。

“住手!”

那婆子见到季云卿,连忙变了一副笑脸,凑上前赔笑道歉:“侧妃,您怎么来这里了?”

“这地方腌臜的很,您要是有什么吩咐,尽管说一声就行”

胖乎乎带着臭汗的身子一直往季云卿身上凑,离得近了熏的人眼晕。

季云卿嫌弃的给她指了三米之外的地方,勒令她站在那里别动。

然后往那小女孩身边走,边走边疑惑:“咱们府里要招这么小的丫鬟吗?她能干什么?”昭王怕是失心疯了吧?

简侍妾小声提醒:“侧妃,这并非是府里丫鬟,这是三小姐,黎庶妃的女儿”

黎庶妃……的女儿?

季云卿惊讶,她仔细分辨眉眼,这才从那瘦弱的带着脏污和泪痕的脸上寻出来一丝熟悉感。

这孩子还真是黎庶妃的女儿!

“三小姐?真的是你?”

“你怎么会在这里?你……”

她伸手去拉这个小姑娘,却见这小姑娘小小的身体猛然一颤。

肉眼可见的恐惧感。

季云卿不知不觉中皱起了眉,语气更加温和起来:“你不认识我了吗?那时候我整天在你家院子门口弹琴呢”

她说的是当初她在黎庶妃墙上画画,以及弹琴的时候。

不过都过去这么久了,季云卿猜测这小姑娘怕是早就忘了

这么想着,季云卿又安慰了几句,然后效果不大。

正当简侍妾担心季云卿会不耐烦地时候,就见她干脆一把抱起这瘦弱的小姑娘,随后直接道:“走吧”

然后看一眼那臭汗婆子:“把她也带上”

简侍妾见状,心里松了一口气。

自打黎庶妃走后,三小姐就成了没娘的孩子,她知道这婆子经常偷偷在这里打三小姐,但是她人微言轻,根本无能为力。

所以是故意趁机引季侧妃撞见这一幕的。

这小姑娘刚开始还怯怯的挣扎两下,后来被季云卿说了一句“别动”,竟然连挣扎都不干了。

季云卿径直走到正院。

守门的小丫鬟见到这一幕,连忙去知会了娄嬷嬷。

娄嬷嬷纳闷这季侧妃怎么去又复返。

出来一见,就看见季侧妃怀中抱着一个小跟个乞儿似的孩子,身后还跟着低眉顺眼的简侍妾。

以及被几个丫鬟拽着强行过来的胖婆子。

她心里“咯噔”一声,难不成是有人欺负简侍妾,甚至欺负到四小姐头上了?

要不然怎么解释这一幕?

她迎上去:“季侧妃,您这是……”

季云卿把孩子放下来。

“叫人带她去洗漱”

等那孩子被正院的丫鬟抱下去洗漱,季云卿坐在上首,沉着俏脸:“娄嬷嬷,你站一旁听着,听听这件事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她先叫人把那婆子拉下去。

随后看向简侍妾:“你先来说”

简侍妾捏了捏手中的帕子,这才缓缓说起来。

就是大公子成了烈王之子,被烈王府的人接走之后,黎庶妃心情郁郁寡欢,没多久就香消玉殒。

季云卿瞪大眼睛:“……这什么时候的事儿?”她怎么不知道?

“这都是开春三月份的事情了”

如今已是秋季。

最后剩下一个这么点儿的小女孩儿。

这一年王爷忙碌,王妃又精神不济,下人们谁也不敢拿这种小事来打扰王妃。

帮了这小女孩又没什么好处,触了王妃霉头才是真正的坏事。

就这么着,如今只有一个奶娘带着那孩子。

奶娘就是那胖婆子。

季云卿沉默下来。

她看向简侍妾:“时间不早了,你先回去休息吧”

简侍妾不放心:“那三小姐……”

她着实不忍心,毕竟三小姐跟四小姐出生年月相差无几,看着跟女儿一般大小的孩子,她也揪心。

这才大着胆子引季侧妃过去。

季云卿说道:“有我在,放心”

等简侍妾走后,季云卿看向娄嬷嬷:“你去查查这件事——算了,

你去把那婆子暂时关起来,对了还有一个婆子偷盗府里财务,恰好被我撞见了,这会儿关在一个空院子里,简侍妾的丫鬟知道在哪,把她也找个地方暂时关住”

“这些事儿我回头和王妃说一说,等她们腾出手,再解决这些事。”

娄嬷嬷想说这季侧妃敢使唤她,就不怕她搞砸了。

却听见季云卿继续道:“我会和王爷王妃说的,到时候让你做的事情没做好,王爷王妃心里会怎么想你?”

“王妃会觉得你蠢笨?干点事情都干不好?还是王爷会觉得你老了不中用了,贴心的给王妃换个好用的奴婢?”

“反正这件事我多么热心的帮王爷王妃啊,要是虐待妾室虐待庶女的事情被人传出去,

别人总不会说是我一个不管事的侧妃干的,到时候被无端揣测的都是王妃”

季云卿眼睛盯着娄嬷嬷,似笑非笑:“嬷嬷,你也不愿意让王妃被人恶意污蔑吧?”

娄嬷嬷表情一肃,她身上的压力好重。

季云卿出言“指导”完娄嬷嬷,把这小女孩暂时带回去照顾几天。

头一天就出了这件事,接下来的时间季云卿没事儿就在府里走走。

第三天抓住了一个试图趁乱强迫小丫鬟的老管事,先打二十板子,再拉出去挑大粪。

第五天碰见了一个勒索小丫鬟财物的婆子,先打二十板子,再拉出去挑大粪。

总之不涉及府里主子,一律先打板子再拉出去挑大粪。

有了先后几个例子,府里渐渐安定下来,恢复了以往的安宁。

等到第十天的时候,忙完前朝工作的新帝终于想起了王府的一干人,下旨宣昭王府各院的人进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