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权谋之争谁能笑到最后?(1 / 1)

跟在陈皓身后的则是手持朝牌的众多朝臣缓缓跟随。

在议政大殿的殿前,所有文武百官都要摘下佩剑。

而唯独只有陈皓腰间悬挂着佩刀走上了大殿。

上殿之后的文武群臣找到自己的座位之后纷纷落座。

而陈皓则是一路踩在了通往龙椅的台阶上,最终来到了距离龙椅不远处的一张软榻上坐下。

两边的太监立刻搬来了一张小几。

“陛下,太后驾到!”

中常侍左丰尖细的声音在大殿之上响起。

随后身着黑色龙袍,头戴顶冠珠帘的刘辩走向了龙椅。

而一身庄重的黑色长裙的何皇后也走向了龙椅后面的珠帘。

来到龙椅面前的刘辩并没有马上坐下,而是先看了一眼陈皓。

“燕王……”刘辩小声的说了一句。

直到陈皓微微点了点头之后,刘辩这才敢坐下。

比起刘协来,刘辩的胆子更小,但是往往只有这样的人活的才更久。

“本王今天有一件大事儿要宣布,在此之前,本王有一样东西想请诸位看一看!”

陈皓说着便冲着着一旁被他提拔成为中常侍的左丰点了点头。

随后左丰便下令,一个个巨大且上锁的木箱被抬了上来!

众臣都好奇的看着眼前这一幕!

从高台上缓步走下来的陈皓径直的来到了那些木箱的旁边。

“本王曾闻太学最繁华人数多达三万,可近年来却慢慢荒废,甚是可惜。”

“所以呢,本王准备重新建立学堂!”

坐在木箱上的陈皓看着殿上的文武群臣说道。

他的话音刚落下的时候,殿上就响起了一阵嗡嗡的议论声。

太学建立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从汉武帝时期,一直到刘宏还活着的时候太学依旧有学子。。

只不过从一开始董仲舒提出置名师养天下之士在后来逐渐的已经失去了意义。

能进台学者,没有平民百姓。

都是官宦出身的家庭子嗣才能进入到太学当中。

所以太学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一个被士族们利用来升迁的工具。

但众臣并不知道陈皓说的是什么意思。

于是大多人都表示赞同。

因为一旦太学恢复,他们家中的子弟便可以再次进入太学,除了举孝廉之外后,又有了另外一个为官的出路。

“陛下,老臣认为燕王恢复太学之举实乃是明智之举,如今天下正需要人才,朕应当置名师,养天下之士为朝廷,为陛下效力!”司徒王允第一个站出来说道。

说话的时候司徒王允还冲着陈皓点头示好。

陈皓微微一笑,怕是等会自己说出自己的真实意图的时候,这些老家伙一个个的就笑不出来了。

王允的士族乃是太原王氏,也是东汉末年鼎鼎大名的顶尖士族。

他要是建立学堂必然是要触及王氏的利益。

除了司徒王允之外,太尉张温也站出来同意了陈皓的议议。

除此之外还有弘农杨氏的代表杨彪。

杨彪出身弘农杨氏,如今乃是当朝太常,他还有个儿子名为杨修,如今也在朝为官。

除了杨彪之外,还有河内郡的司马氏骑都尉司马防也站出来赞同。

司马防的儿子便是大名鼎鼎的司马懿。

只不过如今的司马懿还小。

这些人无一例外,全都是世家大族出身。

看到如此多的人赞同,坐在龙椅上的刘辩自然没有什么反对的理由。

于是便开口说道:“既然如此,燕王也是为国着想,那便依了燕王的意思,就重新恢复太学吧…”

“陛下,本王的话还没有说完。”

还不等刘辩的话说完,陈皓便扭头看了一眼刘辩。

坐在龙椅上的刘辩吓了一跳,还以为自己说错什么话了呢,情急之下立马闭上了嘴回头看着何皇后。

“燕王尽管说便是,哀家和陛下在听呢。”何皇后在吊帘后面给自己的儿子解围道。

陈皓这才从坐着的木箱上站起来说道:“本王的意思并非重置太学!”

“而是新开学府,并且,本王的意思是从百姓当中挑选家中有子,且不满十岁之人入学,此学名为少学!”

陈皓一语祭出顿时朝堂之上的重臣大惊失色!

从百姓家中选十岁儿童入学?

那岂不是说要让庶民进入学堂?

然而陈皓的话并没有说完。

看着众人惊愕的表情陈皓微笑着继续说道:“少学为三年一期,从少学学满三年之后便行考试,考试成绩通过者,便升为中学继续学习三年!”

陈皓伸出三根手指说道。

在陈皓话音落下的时候,朝中所有人脸上的表情都是惊愕的。

就连荀彧也是瞪大了眼睛满眼不可思议的看着陈皓。

让百姓家的孩子进入学堂学习,并且一学还是六年。

这些庶民学习了什么?学完了之后又要做什么?

众人当中极少有不明白的。

学,当然是为了学问,而有了学问,便有了晋升向上的资本。

这个资本是什么?是学问。

而晋升到什么地方?

当然是官员。

那岂不就是说,在不远的将来,也就是六年以后,从庶民当中选取出来的庶子会跻身朝堂嘛!

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们当然不会答应!

这个他们是谁?

是太原的王氏,是清河崔氏,是河内的司马氏,也是同样四世三公的弘农杨氏。

当然这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的会是颖川士族。

韩氏,张氏,甚至是荀氏。

所以,此时朝堂上所有出身士族的官员都在用一种奇怪的眼神在看着陈皓。

太常杨彪如今算的上是资格最老的朝臣,而且弘农杨氏也和袁氏一样同样四世三公名满天下。

眼看着陈皓竟然要动士族的蛋糕,杨彪自然是不能答应。

但畏惧于陈皓手中的兵权,所以杨彪并没有说的太难听。

“燕王殿下,庶民当中是不乏有志之士,可大部分不懂礼法,不尊儒术,不知礼数,燕王殿下想要设立学府是好事,但从庶民当中选学子怕是不妥!”

“没有经历过启蒙,甚至没有识字燕王殿下就想让庶民学习学问,这恐怕有些难!”

“而且老臣还有一事不解,燕王殿下想要建立学府,这库府的书籍,还有银钱从哪里出呢?”

杨彪一口气的给陈皓出了好几个问题。

“啪啪!啪啪!”

陈皓微笑的给杨彪鼓掌:“杨太常说的不错!”

年近六十已经满头花白的杨彪一听陈皓这么说,还以为陈皓服软了呢,脸上的表情顿时得意了起来。

只不过一旁的司徒王允看了之后却没有什么笑脸。

为什么?

就因为王允比杨彪对陈皓了解的多!

之前刘协在的时候,杨彪便称病在家中不从董卓的征召。

而董卓畏惧弘农杨氏的名头,为了司隶校尉部稳定,也就没有招惹杨彪。

后来刘协死后,刘辩回到洛阳重新建立了朝廷之后杨彪这才重新出仕。

所以杨彪对陈皓并不是很了解。

但王允知道陈皓是什么人。

陈皓想要做什么岂是一个人三两句话就可以阻拦的?

别说杨彪不行了,恐怕就是这朝堂之上的所有人加在一起都够呛。

不然的话陈皓为什么在这种时候把这个事情抛出来?

果然,正如同王允预料的一样。

一边鼓掌的陈皓说话了。

“杨太常的话不错,庶民不懂礼数,不知礼法,不尊儒术,但不就是因为如此,黄巾贼头张角等人才能借机在百姓当中宣扬太平道?”

“还有那汉中张鲁的五斗米教等等!”

“如果若是百姓懂得礼数,知道礼法那他们还会听从那些妖道的蛊惑嘛?”

“没有百姓相信那些妖道的蛊惑,那何来黄巾之乱呢?”陈皓摊开了手大声的说道。

杨彪听着陈皓的话顿时一愣,气得直哆嗦。

“好,就算是燕王殿下说得对,可燕王殿下有没有想过,想要建立学府,不光需要大笔的钱粮。”

“同时还需要名师,古今典籍,那老夫要问问燕王殿下,这些东西从哪出?”杨彪说道。

钱粮好说。

陈皓有的是钱粮。

再说了这钱粮当然是百姓出了。

杨彪丢给他的无非就是两个难题。

一个是名师,一个是书籍。

没有这两样东西,什么少学,中学的都是痴人说梦罢了。

而杨彪之所以抓住这两点,还是因为不管是名师也好,还是古今典籍也罢,都只有士族才有。

纵使陈氏有一些,但面对陈皓接下来要建立的学府不过就是杯水车薪而已。

但陈皓既然敢说,那么就是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不怕有人将他的军。

“呵呵,杨太常说的不错,名师还有古今典籍才是最为珍贵的,不过这正是今天本王要宣布的另外一件大事儿!”陈皓微笑着说道。

而朝堂之上的众多朝臣在看到陈皓的笑意的时候不禁极为发凉。

有一些人甚至已经做好了准备,只要陈皓索要他们家中的藏书,那么他们必然以性命要挟。

士族存在的根本是什么,无非就是书籍。

这些经过注解的珍贵书籍才是士族立足之本。

陈皓可以建立学府和士族分庭礼抗。

但若是想要动这些士族的根本,恐怕就真的需要异常血腥的屠杀了。

不过陈皓肯定不会这么做。

他要的是温水煮青蛙。

而不是如同莽夫一样的杀杀杀的。

如果真的要是这么杀下去,别说一统天下了,他现在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一切都会崩塌。

只有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等到这些士族门阀反应过来的时候,便一切都已经晚了。

而在所有人的注视之下,陈皓掀开了自己刚刚坐着的那几个巨大的木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