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双手在天幕上滑动,紧接着播放起了下一个短视频,
【我在猪圈里面吃了几年猪食,才赢得这天下!】
大秦位面,
阳光明媚,微风拂面。胡亥身着华丽的锦袍,正兴高采烈地玩着投壶游戏。
然而,就在他准备再次投掷箭矢时,突然,远处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巨大的天幕。
胡亥惊愕地看着这一幕,天幕上的景象让他瞠目结舌。
只见一个人正蹲在猪圈里,大口大口地吃着猪食,那模样狼狈不堪。
胡亥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他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说道:
“竟然有人在猪圈里面吃猪食,才赢得天下!这怎么可能?这天幕上的人究竟是谁?”
胡亥的老师站在一旁,他捋了捋胡须,若有所思地说道:
“公子,依臣看,这人表面上是在吃猪食,实际是为了隐忍啊!
他定是有非凡的野心和忍耐力,才能如此忍辱负重,只为了最终夺得这天下的皇位!”
胡亥眯起眼睛,宽大的衣袖遮挡住阳光,他的眼底闪过一丝狠辣。他冷笑一声,说道:
“老师,你说的这些我可不信。我要这天下,不就是为了能更好地玩乐吗?
若是要我像他那样吃猪食,那这天下对我来说又有什么意思呢?”
在大明位面的紫禁城皇宫里,
朱元璋站在高处,凝视着远处的天幕,他的目光如同鹰隼一般锐利,仿佛要穿透那无尽的虚空。然而,他的眼底却充满了难以置信的神色。
“在猪圈里吃了几年猪食,才夺得天下!”
朱元璋喃喃自语道,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惊愕和钦佩,
“此人的隐忍和毅力当真是厉害啊!”
他不禁想起自己当年的奋斗历程,虽然历经艰辛,但与这猪圈里的生活相比,似乎又显得微不足道了。
站在一旁的朱棣,年轻而英俊,他的目光同样落在了远处的天幕上。
那上面的身影若隐若现,让人难以看清真实面目。
朱棣看着那个身影,心中突然涌起了一种不祥的预感,他的眼皮子也突突直跳起来。
“为何我觉得这上面的身影和我有点像呢?”
朱棣暗自思忖着,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让他有些不安。他仔细端详着天幕上的身影,试图从那模糊的轮廓中找到一些熟悉的特征。
半晌,朱棣终于忍不住幽幽开口道:
“莫非真是我的错觉?”
他的声音在寂静的宫殿中回荡,带着一丝疑惑和不确定。
【六月酷暑,他裹着棉被烤火!高声喊冷,然后又披头散发的跑到闹市,抢人剩饭和后在泥地里打滚儿!
这个人没有疯,因为他的眼睛始终清醒的可怕。
他只是想活着,这里是公元1399年的北平,这个疯子叫‘朱棣!’
八岁的时候,他老爹再造华夏,创立大明。
十岁,朱棣被册封为燕王,封地北平。
十六岁,朱棣娶了开国第一功臣徐达的长女,二十岁,朱棣遇到了一个改写他命运的和尚。
道衍,姚广孝,洪武十五年,马皇后病逝。
已经就藩得朱棣赶回金陵奔丧,那天朱棣遇到了道衍和尚,贫僧愿意送你一顶白帽子戴戴。
公元1398年,洪武归天。朱允炆登基,他先是将黄子澄,齐泰,等人升官。
卧龙凤雏到手之后,他立即开始削藩。
随后几个月朱允炆先后削了齐王,代王,湘王。
朱棣开始没有反抗,开始装疯卖傻的艺术,只是想让朱允炆放了他。
而朱棣只有八百亲卫。】
大明位面,洪武年间,
奉天殿上,朱元璋站在那里,他的目光穿过殿门,凝视着远处的天幕,仿佛能透过那片天空看到遥远的地方。
他的脸色涨得通红,愤怒的火焰在他的眼中燃烧。
他紧咬着牙关,浑身的肌肉都因为过度的激动而微微颤抖着。
“朱允炆这个小王八蛋!”
朱元璋终于忍不住破口大骂,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
“他就是这么对他亲叔叔的!咱还特意交代过他,要善待几个叔叔,千万不可削藩。
可他呢?转头就把咱的话给忘得一干二净!”
老朱越说越气,他的胸口剧烈起伏着,像是有一股无法遏制的怒火在他体内燃烧。
“他不仅削了老四的几个兄弟,这不是明摆着告诉老四,你要是不反,下一个死的就是你吗?”
朱元璋指着天幕,怒不可遏地吼道,
“看看,老四都被逼得装疯卖傻,在猪圈里面吃猪食!这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他的脸色也同样难看,他的胸口不断起伏,显然也是被气得不轻。
“这个不孝子孙!”
朱元璋气喘吁吁地说道,
“咱给他留下那么多能征善战的将领,他是一点都不用,反而去用齐泰、黄子澄这些腐儒!他们懂什么?只会死读书本上的东西,一点实际的本事都没有!”
朱元璋的声音中充满了失望和愤怒,他对朱允炆的所作所为感到痛心疾首。
在大清位面,此时的乾隆帝正悠然自得地品尝着那令人垂涎欲滴的一百零八道满汉全席。他的目光穿过华丽的宫殿,落在远处的天幕之上,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乾隆帝背负双手,悠然地站在那里,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他不禁感叹道:“和爱卿啊,这朱棣可真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人物啊!他仅凭八百府兵起兵,最终竟然战胜了他大侄子朱允炆的几十万大军!这等壮举,实非一般人所能及啊!”
乾隆帝微微摇头,接着说道:“只可惜,这朱元璋把大明那些能征善战的将领们都杀光了,导致朱允炆无人可用,才会如此迅速地败下阵来。这朱允炆啊,想要削藩的意图本是好的,但他却不懂得掌握分寸。明明应该先将实力最强的朱棣给削掉,可他却偏偏选了一个实力最弱的王爷,这不是自寻死路吗?”
说到这里,乾隆帝嘴角泛起一丝微笑,似乎对朱允炆的愚蠢行为感到有些好笑。他继续说道:“不过呢,朕的大清太祖皇帝就不一样了。想当年,太祖皇帝就是靠着区区十三副铠甲起兵,最终打下了这偌大的江山!这才是真正的英雄所为啊!”
和珅点头称是,眼底满是谄媚,
“那是!清太祖皇帝,那可是开创了如今的大清江山。而您,则是流传万世的千古一帝!”
和珅的话,让乾隆眼角的笑意越发浓了。
苏北紧接着又开始刷起了下一个短视频,
【就算只剩下最后一人,我们也不会投降!】
在大唐位面的皇宫里,
李世民站在高高的城楼上,遥望着远处的天幕,心中充满了震惊和疑惑。
他看到天幕上呈现出的画面,那是一场激烈的战斗,龙国的军人们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展现出了无比的坚韧和勇敢。
即使只剩下最后一个人,他们也绝不投降,毫不退缩地坚守着自己的阵地,扞卫着国家的尊严和荣誉。
李世民不禁感叹道:
“这就是龙国军人强大的素养吗?他们真的做到了就是只剩一人,也不会为了利益而出卖国家!”
他对这种精神深感钦佩,同时也对这个故事充满了好奇。
这个故事究竟讲述了怎样的一段历史呢?龙国的军人们又是如何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坚守自己的信念和使命的呢?
李世民决定深入了解这个故事,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和真谛。
在三国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曹操率领着他的大军正在行军途中。突然间,远处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奇异的天幕,宛如一道巨大的屏幕,吸引了曹操的目光。
曹操凝视着那道天幕,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好奇心。他停下脚步,静静地观看着天幕上展现的景象。随着时间的推移,曹操的眼底渐渐浮现出钦佩之色。
他看到了后世的龙国军人,他们身着整齐的军装,身姿挺拔如松,步伐矫健有力。这些军人在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时,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毫不退缩。
即使在最危急的时刻,当只剩下最后一名军人时,他也绝不会为了个人利益而出卖自己的国家和君主。这种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忠诚让曹操深感震撼。
曹操不禁想知道,这样一支令人钦佩的军队究竟是怎样炼成的?他们经历过怎样的训练和考验?又在哪些战役中展现出了如此卓越的品质?
他对这支神秘的军队充满了好奇,渴望了解更多关于他们的故事和事迹。
曹操决定,一旦有机会,一定要深入探究这支军队的奥秘,看看他们是如何培养出如此高尚的军人品质的。
【李云龙,“记住全团哪怕只剩最后一个人,也要继续进攻,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如果有谁怕了,我可以给他机会,让他脱掉军装,交出武器,五李云龙决不为难他!有没有有?”
军队众人答道:“没有!”
李云龙继续说道:“好,都是有种的汉子,把刺刀给我磨快,把子弹给我推上枪膛。想要消灭独立团?他鬼子还缺副好牙口!”
画面一转,几人手中拿着步枪大吼道:
“连长我没子弹了!”
“我也没子弹了!”
连长喊道:“弟兄们,拔刀!骑兵连,听我的命令向敌人进攻!”】
大秦位面,咸阳城皇宫之中,始皇帝站在高处,遥望着远处天空中突然出现的巨大天幕,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震撼。
那片天幕如同遮天蔽日的乌云一般,笼罩着整个城市,给人一种沉甸甸的压迫感。然而,更让始皇帝震惊的是,天幕中所展现出的景象——龙国军队正在与数倍于己的敌人展开激烈的厮杀。
战场上,龙国士兵们身着厚重的铠甲,手持锋利的武器,如同一股钢铁洪流般向前冲锋。他们的步伐坚定而有力,每一步都仿佛踩在敌人的心脏上,让人胆寒。
尽管敌人的数量远远超过他们,但龙国士兵们毫无惧色,他们勇往直前,毫不退缩。在枪林弹雨之中,他们灵活地躲避着敌人的攻击,同时迅速地反击,将敌人斩杀于马下。
始皇帝的目光紧紧地盯着天幕中的龙国士兵,他看到了他们脸上的坚毅和果敢,看到了他们眼中的决绝和无畏。
这些士兵们,明明知道前方是死路一条,却依然毫不迟疑地向前冲去,这种勇气和决心,让始皇帝不禁为之动容。
“呼!”
始皇帝深吸一口气,心中的敬佩之情愈发浓烈,
“这就是龙国人的军魂吗?不得不说,龙国人杀敌还当真是英勇无畏!在面对数倍多余自己的敌人的时候,依然冲锋陷阵,就算是死路一条,也决不退缩半分!”
大明位面,
阳光洒在广袤的大地上,照亮了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
然而,在这和平的背后,隐藏着无数的危机与挑战。
马上天子朱棣身披龙袍,端坐在高头大马上,他的目光如炬,凝视着远处的天幕。那片天幕仿佛是一幅巨大的画卷,展现着龙国军人英勇无畏的战斗场景。
朱棣的眼神中充满了钦佩和敬意,他不禁感叹道:
“好样的!龙国军人真是好样的!”
他看到了龙国军人在面对敌人时毫不退缩,哪怕敌人如汹涌的潮水般源源不断地涌来,他们也坚守阵地,半步不退。
这些军人心中燃烧着对家国的大爱,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着保卫国家、守护人民的重任。为了和平,他们甘愿舍弃自己的生命,毫不畏惧地冲向敌人的枪林弹雨。
朱棣心想,这样的军人无疑是最为出色的军人。他们不仅有着顽强的战斗意志,更有着高尚的品德和爱国情怀。若是我大明的军队都能像龙国军人一样,大明铁骑必将势不可挡,踏破草原蛮夷也并非难事。
想到这里,天子的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他决定要大力整顿大明军队,培养出更多像龙国军人那样的优秀士兵。只有这样,大明才能真正强大起来,永保国家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