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自信的天子(1 / 1)

昌平蔚王府。

刘振刀的办事效率极高,被藏在王府这么多时日,一直没给蔚王做出贡献,刘振刀这次好不容易得了一个差事,不可能不尽心尽力去办。

风雪亭,初夏的雨说来就来,惊扰了正在湖面上打情骂俏的鸳鸯。

朱厚炜坐在风雪亭内,打开刘振刀送来的信件,眉宇却渐渐高蹙了起来。

“这个周东度,贪得无厌!”

十七万两银子啊,一个月时间,简直将宁夏半年的税收全部给征完了,这都还要小民们补贴!

朱厚炜怒不可遏,刘瑾越来越大胆了,用的这都是什么人?

朱厚炜暂时压制住怒火,接着朝下看去,旋即就看到了御史安惟学奸淫军户在外的妻眷,看到这里,朱厚炜忽然想起什么,然后腾的一下便站了起来!

安化王!

这两个事件就是安化王起兵的导火线,可问题是按照朱厚炜的记忆,安化王最起码还需要一两年时间才会造反,现在……提前了!

朱厚炜急忙对左右道:“来人!随我入宫!”

“备马!”

秀宜赶紧去吩咐王府的太监将马匹备好,朱厚炜仅仅只是带着护卫阿奴,便火急火燎的朝紫禁城而去。

“刘瑾!”

看着刘瑾迎面迎接自己,朱厚炜劈头盖脸的道:“你调出去的人在宁夏反天了!”

“他贪了多少,你心里是不是没数?这你都敢放任?你吃了熊心豹子胆了!”

“宁夏半年至税收被他一月全部贪完,你是打算让宁夏全民皆反?!”

看着如此震怒的蔚王,刘瑾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急忙匍匐跪在地上,不断的磕头解释道:“爷,蔚王爷,小奴哪儿敢啊!”

“周东度是在宁夏贪了点钱,不过他也和小奴说了,都是宁夏地方官孝敬的钱,他拿了三成,给小奴送来了七成,七成银子拢共不过一万两出头,小奴一分钱没进腰包,全部送到了太子爷的内帑中了。”

朱厚炜愣了许久,呆怔的盯着刘瑾。

如果刘瑾的话属实,如果周东度没有欺骗刘瑾……谅他也不敢欺骗刘瑾,虽然刘瑾在朱厚炜面前卑躬屈膝的,但在这群官吏眼中就是梦魇的存在。

那么,十七万两银子呢?入周东度手也不过只有两万两,还有十五万两银子呢?!

“好!好!好!”

朱厚炜倒吸凉气,这群地方官真厉害,打着攻讦刘瑾的名声,结果贪的比刘瑾还要厉害!

宁夏一锅粥,罪真在大理寺少卿周东度吗?

朱厚炜厉声对刘瑾道:“调东厂去甘肃!”

“快去!”

刘瑾有些迷茫,宁夏那边出了乱子,为什么蔚王爷要调东厂的番子去甘肃?

不过刘瑾自然不敢多嘴询问,蔚王爷高屋建瓴,这么说一定有原因的。

“小奴遵旨!”

朱厚炜撩袍,快速朝乾清宫而去,找到正在看着奏疏的朱厚照,便道:“大哥。”

朱厚照也道:“弟,你快来看,宁夏那边好像出事了!”

“宁夏地方官全部在弹劾周东度和安惟学,这两人在宁夏屯田期间,一个贪得无厌,一个奸淫军妻,惹得宁夏天怒人怨,以宁夏布政司戴枞为首的地方官,将所有弹劾奏疏全部提交给通政司,内阁和都察院那边也都知道了!”

一股子不祥的预感在朱厚炜心中缓缓升起,这一刻朱厚炜好像忽然全部明白了过来。

原来次战场在宁夏!原来这就是这段时间大明的文官蛰伏下来的原因。

只要安化王那边一造反,刘瑾就是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

届时天下官吏纷纷附和,刘瑾压根就没活着的机会!

“大哥,这不重要。”

“啊?”

朱厚照惊愕的道:“这,这都不重要?”

朱厚炜点点头,道:“我现在最担忧甘肃那边。”

“甘肃?怎么了?”

朱厚炜道:“宁夏这边局势失控,周东度贪点钱财的事暂且不说,那么多军妻被安惟学侮辱,这群军人会不会哗变?”

“甘肃临近宁夏,他们未必不会抱团去找安化王主持公道。”

“胡闹!”朱厚照道,“他们遭遇不公,当然要上奏朝廷,这等人神共愤的事,孤还能不给他们主持公道吗?”

朱厚炜反问道:“如果他们的声音没办法传到朝廷呢?”

朱厚照愣住了。

朱厚炜道:“我更担心安化王会不会造反。”

朱厚照激动的道:“当真?!”

“好好好!果然是十六爷的种啊!”

朱厚炜:“?”

“大哥,你在想什么?”

朱厚照激动的道:“造反,造反好啊,大明好长时间没人造反了!孤在皇宫练了这么久的军事技术……”

大哥的想法总是让人捉摸不透,好什么好啊,他真要起兵造反,哪里需要朝廷动手,杨一清就能在西北平反了。

而且造反苦的依旧是老百姓,这才是朱厚炜最担忧的事。一场造反会波及多方面,财政、军事、北疆塞外等等各方面都要考虑到位。

朱厚炜打断朱厚照道:“大哥,你别胡闹,西北没你的事,杨一清和唐寅都在西北,乱不掉,你也不能瞎跑。”

“去找父皇!”

这么大的事,兄弟两人不能不让弘治皇帝知晓。

朱厚照略微有些失望,大展身手的机会没了,颇为不高兴,跟着朱厚炜亦步亦趋来到后宫。

“不可能的,你想多了。”弘治皇帝莞尔一笑,对朱厚炜的担忧不以为意。

自太宗开始,明朝的王爷已经不具备人事、军事、财政三权,当初野心勃勃的藩王们,早就被养废了。

从太宗到现在,大明太平了这么久,就没看到哪个藩王敢造朝廷的反的。

所以弘治皇帝听了朱厚炜的分析,便觉得是自家儿子杞人忧天了。

朱厚炜忙不迭道:“父皇,还是调命给杨一清,让杨一清的军队迅速朝东靠拢,以为防备。”

弘治皇帝笑道:“大军调动需要耗费多少粮草啊?杨一清还要防着瓦剌和吐鲁番,这个时候去折腾他实在没必要,劳民伤财。”

“可是……”

弘治皇帝脸上带着自信,淡淡的道:“儿子,信父皇,安化王不敢造反的,父皇有这个自信!”